王刚
【摘要】2016年9月,部编版语文教材正式上线。部编版教材的编写和修订过程历经了四年的风风雨雨,编写的过程十分曲折复杂。文章通过对2016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查和分析,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及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并为语文教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核心素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是学校与社会融合的重点,国家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質、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核心品质。这些核心内容不是简单地相加就可以形成核心素养的,而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明确的学科定位,探究学科教材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价值意义和思维意义,以学生为本,启迪学生心智,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品格,形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就像水之于鱼一般重要,如果没有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学习也将是干瘪无趣和没有意义的。语文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它不应该仅作为考试的工具,更应该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前途之海里闪耀的灯塔。但从总体上来讲,目前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希望通过系统地分析与总结,深入剖析该版语文新教材,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以达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发展的目的。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核心素养的教学提升
1.加强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不能仅限于认字、背书上,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能读课文,更要读懂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表层及深层含义,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中蕴藏着很多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必备的语文知识。
与此同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会学习。学习需要工具,如字典、词典和其他辅助工具,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记住生词的含义,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表达的含义与意境。这些学习工具将有效地指导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学习,意义深远。语言的构建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大局观的形成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一笔宝贵财富,是语文的馈赠,也是核心素养的恩泽。
2.重视阅读,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在课文中无法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清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作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景对话等极具趣味性的方式来改变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并让学生爱上阅读,善于阅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鼓励学生在上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歌,并使他们对此类任务产生兴趣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单纯地让学生做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抄写就要逊色许多。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部编版教材《古诗两首》和四年级部编版教材《观潮》时,笔者分别鼓励学生收集与春天、月亮、友谊有关的诗。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陈述。这种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和选择材料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根据文本内容,再现文章情景,也是增强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的极好方式。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搭石》时,教师在讲台上放了道具,邀请学生一同上台表演。学生觉得能和教师同台表演,非常荣幸,兴趣大增,且都跃跃欲试,纷纷举起手来。在重现情景的过程中,学生被分成了两个组:一组学生和教师通力合作且默契满满;另一组学生和学生合作,也是心有灵犀、协调一致的,学生都从中感到了节奏和谐之美,这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有好处的。这种类型的学习,课堂氛围活跃,气氛融洽,小小的举动、简单的改变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人文底蕴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阅读的作用,不仅在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对学生品格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阅读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和完善,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也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铺垫了一条坦途。
3.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息息相关的。学习不该是一个任务,同样,学生也不应该成为学习的奴隶。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感悟。作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部编版教材的同时,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诗歌、古今中外经典等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把这“美”与“创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去。
语文是一门“滴水穿石”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大为不同,语文侧重积累,厚积而薄发才是语文的王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要求学生多读经典名著,若是能够让学生做做笔记、抄抄经典段落,可以慢慢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果说知识积累是基础,那么古今中外经典便是审美鉴赏和创造的人类文明阶梯。比如诗歌,除了部编版教材上必学的经典诗歌,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诗歌的扩展,比如和这个诗歌主题相关的还有什么诗歌?为什么古人描写的景物相同,心情却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背一段小诗,即使背不下来也一定要熟读,或者每次上课时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这样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经典诗歌的积累量就已不容小觑了,学生诗歌的涉猎范围也会变得更加广泛。
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撰较为科学、合理,但是对于教材的变革,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最初的启蒙教材开始,语文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育者也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变化在寻找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不断探索以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实例与思考,能为小学教材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也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金颖.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学创新实践[J].名师在线,2019(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