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慧
摘 要:文言文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使命,但是目前文言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基于此,本文将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从教学现状切入,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中;文言文;主动;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81-2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文言文却是他们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对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困难指数更高。就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都很难跳脱出机械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即老师负责读一句翻译一句,然后将该句中的重点实虚词、句式进行提炼,告诉学生;学生负责机械性地在书上勾勾画画,并在老师讲完之后背下重点实虚词和翻译,如此这篇文章就算完成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如一潭死水,学生逐渐失去文言文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自动地将文言文学习等同于重点字词翻译的学习,最终导致文言文的学习“重言轻文”,而且重的“言”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实词、虚词,而非押韵、论辩技巧、用词巧妙等语言本身的魅力。毋庸置疑这并不符合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初衷,更不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现有的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现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尝试提出以下两点教学策略。
一、学案导学——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不高,文言知识尤为薄弱,所以我们可以引入学案来助力教学。这里的学案主要指“课前学案”。课前学案的着力点主要放在解决文言文中的“言”上,即重要的虚词、实词、句式等。这意味着在课前学生要结合教材,利用工具书对将要学习的文言文先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本人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来说明设计学案时要注意的地方:
1.学案的设计首先要展示总体学习目标,明确“文”的目标(如结构、手法、主题、情感、语言等)与“言”的目标(重要实词、虚词、句式等),让学生知道本篇文言文要学什么,方向是什么,关注点应该在哪里,心中有数,学习时方能有的放矢。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我们展示的“言”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掌握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的目标是:体会烛之武的论辩艺术,学习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明确了上述目标学生才能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找准方向。
2.学案要着重进行“言”的设计,主要包括实虚词、句式和句子翻译。重要的实虚词可以通过与之前学过的该词其他义项对比的形式出现,也可以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呈现。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重点实词“鄙”为例,之前学过“边界”的意思,本文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所以可以将以前学过的例句与本文中的例句共同呈现,起到引导、联想记忆的效果。
3.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可在学案第三部分设计一些“文”的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鉴于“文”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烛之武的论辩游说艺术,我们可以设如下题目“烛之武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这样预习的时候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找出烛之武与秦穆公之间的对话进行思考分析。
4.在学案设计完成之后要及时发放,至少提前一天,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预习。
5.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与反馈,让学生意识到这是文言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检测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词语检测表、当面提问、小组抽查等。
学案的设计其实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通过学案使学生在课前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老师课上只需要拿出少量时间进行梳理,这样老师就有更多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去探讨文言文的内涵。
完成了学案部分,学生也就实现了在文言知识点的学习上的第一次华丽转身——由被動听讲者变成主动学习者,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自我求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
二、激发兴趣——变主动为主体
文言文学习经常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文言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太远,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因此也就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根据不同类型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具体文言文来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气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叙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完全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呈现;对于论说类的文章可以用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然后解决问题的形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补充背景、人物故事的方式、比较阅读、朗诵、创设情境等方式。
下面本人就以《鸿门宴》为例来说明对于叙事类散文如何用课本剧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鸿门宴》是篇幅比较长的叙事类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时倘若能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必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历练思维。下面我们就以本篇文章为例,谈谈课本剧运用的一些具体操作步骤。
1.表演前准备
(1)精读课文,把握人物
教师确定表演时间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尤其是阅读时间,因为课本剧要想演好,必须建立在对文章内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疏通文意,利用分角色朗读、人物品评或观看影视化片段的方式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情感。
(2)划分小组,撰写剧本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表演时间,适当进行分组。鉴于我们班人数较多,表演时间设定一节半课时,所以随机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并确定组长。接着简单讲解了课本剧的基本内容、形式、撰写要求,如:课本剧的改编一定要忠于原文,尊重史实,在此基础上可做一定个性化发挥;课本剧改编要要抓住作品中人物间最集中、最尖锐的矛盾;用心设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并且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四个小组写完初稿之后,引导他们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定稿,确保剧本质量。
(3)分配角色,準备道具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和兴趣,基于人物形象,合理进行角色分配。对于道具虽没有硬性要求,但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们还是很用心地准备了一系列道具,如酒樽、佩剑、案桌。
(4)分组排练
排练基本都是课余时间让学生自行准备。为了呈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情节,学生会专门去观看视频,学习一些动作和招式。
2.课堂呈现
同学们经过认真准备,终于到了他们“显露”前的最后一刻。课前,大家挪好桌椅,腾出足够的表演空间。教师在表演之前必须向他们提出两点要求:表演者要尽量放开自己,投入表演,观看者要认真,观后需要作出评价。整个表演虽然准备时间有限,但不失精彩。优柔寡断的项羽、侠肝义胆的项庄、忠心不二的樊哙……通过学生的演绎,把那些冷冰冰地躺在课本里的,距离我们千年之遥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3.观后总结
表演结束后先由学生评价,再由老师评价,通过投票选出最佳小组、最佳演员。教师此时可对表演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将表演中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写成一篇小文。通过这次尝试,我深切地感受到课本剧的魅力,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写、合作、组织、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个脚手架的作用。
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摆脱一句一翻的填鸭式文言文学习方式,学习再长的文言文都会变得生动而有趣。至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实现了第二次华丽的转身——由学习的主动者变为学习的主体,相较于主动性而言,主体体现了更多的能动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等。
综上,在农村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既不能放松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不断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脑中要时时有这两种思想方针做指路明灯,不断引导那些陷入文言文学习沼泽地的学生主动爬出泥沼,使他们成为文言文学习上的探路者。只有如此,文言课堂才能“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永旭.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文学教育,2019(06).
[2]张艳丽.《鸿门宴》教学中运用课本剧的实践体会[J].语文知识,2003(04).
[3]方文飞,潘建华.先学后教:高中文言文自主学习策略[J].现代教育论坛,2011(01).
[4]卫海涛.学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观察,2019(0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