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课环节渗透人文精神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20-05-12 02:11魏敦姬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好学乐学渗透

魏敦姬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渗透人文因素,更容易让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倾听,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人文;渗透;乐学;好学;主动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327-02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乐学、好学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那么,要如何才可以做到呢?我认为,切入点、方法、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下面,为让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倾听,我从导课环节渗透人文精神做些力所能及的阐述。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且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必定有着其人性的一面。正如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体现这两个“面”,让它们“刚柔并济”呢?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导课,应属于一节课“之计”,如果这“之计”把握得准、把握得巧,能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生硬的数学问题鲜活化;教学环节渗透人文的因素,就如一碗蛋汤撒入翠绿的葱花,一笼蒸糕撒上晶莹的芝麻,留给人的感受便是舒心、温暖、乐于接受,如果让人文因素渗透到导课环节,一定能对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倾听起好作用。

一、欣赏——让孩子们收获美好

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者要尊重、欣赏未成年状态。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未成年状态,是五花八门,甚至是“坏孩子、无法管教者”,有时能让老师感到筋疲力尽、无可奈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双尊重、欣赏他人的慧眼,将“耐心”进行到底,将“欣赏”“润物细无声”似的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对于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例如,林清玄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神偷”的报道,他在文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正是由于这声感叹,使一个神偷自觉地金盆洗手,后来成为当时台湾颇有名气的羊肉馆大老板。又如,“坏孩子”戴尔·卡耐基,本来很“差劲”的,由于得到继母的欣赏,长大后成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可见,“欣赏”的力量是伟大而无穷的,她能使丑变成美,使复杂变成简单,使恨变成爱,使坏变成好……[1-3]

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我是这样在导课环节渗透人文精神的。(前景——小堂同学是同学们眼中,好事不沾边,坏事沾满身而经常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表扬小堂同学,上周末,小堂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科学科作业——抓蟋蟀,老师看见小堂抓了8只蟋蟀,分别放在4个瓶子里,有三位女生抓不着蟋蟀,小堂就帮忙抓了15只,让她们自己分。(老师边说边播放捉蟋蟀动画课件,边板书提取的有关数据)。老师表述完,那三位女生站起来对小堂说“谢谢你!”小堂脸上挂上少有的自豪与羞涩,抬头充满自信地对老师说:“老师,我还会做很多事情呢,以后,我能帮大家做吗?”“老师好开心哦,就知道你是好样的,当然可以的。”接着,老师拿出备好的玩具蟋蟀若干只,让小堂和那三位女生来演示一下那天分蟋蟀的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记录下有关数学问题、数据……在这温馨怡人的恍如日常生活环节里,把“欣赏”悄然无声地融进导课环节,同学们因为乐学、好学、主动倾听,不仅轻松自如地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等知识点,更让同学们和小堂发现了——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需要大家努力去挖掘,去发现,去创造。

二、故事——让孩子们收获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听故事,看电视,玩游戏,仰慕英雄人物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如果能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特征,“投其所好”,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又具人文精神的故事中,就很容易做到让孩子们乐学、好学、主动倾听了,而用故事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导课方式,对老师来说,是显得有点费时费劲,但对学生来说,正显示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其一,创设了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环境,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倾听;其二,“落地无痕”地向学生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是这样在导课环节渗透人文精神的。现在,老师先给大家讲个《西游记》里小故事,好吗?(老师边说邊播放故事动画课件并让学生提取记录下有关数据)。话说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一个村口,八戒一眼就看见前面摆着八个篮子,每个篮子里装着两个小孩,师傅让八戒小心些,不要吓着小孩,数数共有几个小孩,看能否一次性把他们送回父母身边。当八戒数到2+2+2=6时,悟空脱口而出,共16个小孩,八戒非常好奇,“猴哥,你怎么算的,这么快?”“秘密,等忙完再告诉你!”“一言为定哦,到时一定要教我!”师徒四人把小孩送回村里,发现村民们都愁容满面,唉声叹气的,师傅便问清了缘由,原来是……三兄弟齐心协力收服了妖怪,村民们为了感谢唐僧师徒降妖除魔的救命之恩,送来很多食物,让他们路上食用,八戒看到这么多食物,开心极了,急忙拿来笔记本,边看边记:大饼4袋,每袋3个;枣子5袋,每袋10个;橘子6袋,每袋2个,馒头4袋,每袋2个;地瓜2袋,每袋5个,核桃6袋,每袋6个……因盛情难却,师傅就让徒弟们收下很少部分食物带上,然后又开始赶路了。走了大约两千米路,八戒迫不及待地拿出刚才记录食物数量的笔记本,“猴哥,现在可以教我快速计算的秘诀了吧?”“当然可以,我们现在就开始!”……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猴哥快速计算的秘诀吗?学生们兴趣盎然,踊跃发言,信心满满……就这样,老师巧妙地把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并渗透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团结协作、勤劳善良等正能量因素。由于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倾听,所以就能非常自信轻松地解决了故事中提取出的数学问题,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陶冶了情操,收获了自信。

三、表演——让孩子们收获成功

当代小学生大部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因势利导,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一旦获得成功,便会对自己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产生正面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靈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4]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成极具人文因素的小品、生活剧,让爱表现的学生去表演,充当演员角色,爱点评、赏析的学生充当观众角色,让学生在“演中学、学中演”,教学过程就会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感人,轻松、愉悦,孩子们乐学、好学、主动倾听,人人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除法应用题”,是这样进入导课环节的。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演一个生活剧。老师用课件播放剧本情景:周六早上,小明家来了五个农村亲人,他们是来买水稻种子的,小明看到老家来客人了,非常开心,他们一家热情地接待客人,小明主动承担了很多接待任务……看完情景剧,老师出示道具:杯子五个,橘子十个,筷子十双,碗十个,水果糖二十个等等必需品,请几个同学合作共同演绎小明是如何分发这些食品的,“观众”做好分发过程的记录,然后师生共同把这些记录整合成本节课主问题,……在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忙碌又温馨的“生活情景”里,孩子们因乐学、好学、主动倾听而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是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5]还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亲情、友情、勤劳、互助、合作、尊老爱幼、谦让等人文因素的甜美。

结语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渗透人文因素,在内容上,可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人文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在形式上,最佳方案就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其特点似春风化雨,落地无痕。

参考文献:

[1]王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4]邱学华.教育名言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5]小学数学参考[J].

猜你喜欢
好学乐学渗透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二)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