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探究
——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

2020-05-12 11:39姜艳秋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卫生岗位

姜艳秋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岗位需求在变化,学情也在改变,课程必须跟上社会发展变化的步伐,大力发展课程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1]。

一、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现状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保育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卫生保育实际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幼儿人体特点及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会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用餐、睡眠、盥洗、锻炼等环节进行指导和管理;初步具备幼儿常见病的识别预防技能和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的基本技能;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奠定基础[2]。

从该标准中看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重视学生的能力目标,重视学生一些基本技能的习得。教师的思维受到传统《学前卫生学》学科体系的限制,教学设计一直没有摆脱医学倾向的影响,导致课程目标过大而实际效果不佳,卫生知识过多而实践操作性较差的问题久而未决[3]。卫生保健技能要求较高,很多教师不能完成这样的技能训练,从而忽略能力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应该重视学生卫生保育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需重新调整

课程内容需要重新调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医学在不断发展,知识需不断更新。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手足口病的疫苗已经研制出,但是很多教材中却没有提到。随着人们对医学的认识,认为在降温方面,物理降温的作用非常小,我们只需要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即可等,很多内容需要教师重新调整。第二,学情不断变化,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对于大部分9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更细化操作的课程内容。第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岗位与专业的对接,课程的内容应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更好体现“做中学”,学生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感官参与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较好。所以,应该改变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练习中成长。

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科储备等,对每次课程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分配。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发布一些测试或者讨论,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科学地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二)以岗位需求为指导的原则

高职学生最终要走入工作岗位,在校期间是职前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需要对学生以后的岗位进行调研,针对岗位的要求完善课程的内容。当然,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要高于实践。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可能没有重视起来,有些内容可能没有涉及,但是我们在课程当中仍然要进行讲授,通过我们培养的学生来改变一些幼儿园的现状。有调查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急需的保育技能包括保教配合的能力,家园合作的相关能力,重大安全事故演练的组织,安抚幼儿情绪的能力,教师自我保护的能力,过敏幼儿的个别护理,等等[4]。要以教师的岗位需求为原则进行课程的开发。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是一种典型的“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把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首要资源来进行课程设计[5]。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

(四)以先进理念为支撑的原则

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该以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对选择的知识内容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对进行的技能训练要有专业的操作标准。

三、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的开发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是职业岗位,这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不同的[6]。在进行课程开发之前,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健医的访谈,结合课程标准进行课程的开发。

(一)明确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涉及卫生学、预防医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营养学和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体系[7]。该课程提供的卫生保育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课程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而不是保健医。

(二)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在注重知识目标的同时,要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知识目标是为能力目标做准备。例如目标“学生能够对食谱进行分析”,学生必须具备这些知识:一是食谱制定的依据;二是六大营养素及学前儿童需要量;三是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综合这些知识才能对食谱进行科学分析。

(三)重组课程内容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如果选择十几本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教材来看,教材的内容和体例基本一致,如表1所示。

表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材内容

这说明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教学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这样的好处在于我们在这一课程中形成了很固定的系统,但是弊端也很明显。这种固化的内容并不适合现在岗位发展的需求,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现状。

基于对幼儿园园长、保健医的调研,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选择项目化的课程内容,笔者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项目化的设计,如表2所示。教学内容项目化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项目计划,从而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8]。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需求为指导、以前瞻性的理念为支撑的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变成六个项目,每一个项目中都包括若干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完成任务为主。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也进行适当的增添、删减与调整。例如,在疾病中挑选幼儿常见的疾病,将寄生虫等疾病删减。与保健医的交谈中发现高热惊厥在幼儿园出现过,而出现的时候老师们都比较慌乱,因此进行内容的增添。学前儿童中暑在以往的内容中不作为重点,但是在经过调研后,将中暑的内容进行重点训练。调整后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操作能力。

表2 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内容

(四)选择课程教与学方法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幼儿园保育教师在专业保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需求很难对接[9]。在以往的课程当中,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效果不理想。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此理论提出教学既重视学生的“做中学”的主体作用[10],又重视学生“做中学”的意义。

1.教师“做中教”的教学方法

调整后的课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导入法、示范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提问法等。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导入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当中来导入新的课程。情境导入法可以用文字类的情境,还可以用视频类的情境。但是视频类的情境效果会比文字类的情境效果要好。例如,在进行气管异物处理时的情境导入若用文字类的,可以描述为“果果班的小朋友在进行午餐,淘淘突然发现豆豆脸上有饭粒,开心大笑!这时淘淘突然咳嗽起来,脸憋得通红!此时,老师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严重的事情,但是文字类的描述对学生的触动没有视频类对学生的触动大。例如,可以用这类视频进行情境导入:“4岁男童幼儿园遭异物卡喉身亡,母亲回看监控崩溃,3分钟了还没有老师救他。”很多学生看完视频就哭了,也能认真完成气管异物的急救任务。

(2)示范演示法

示范演示是直观法的一种,主要包括教师示范和学生进行示范。例如教师示范哈姆立克法、止鼻血、骨折的临时固定、割伤的处理、给药、测体温等。教师的示范必须要标准化,教师示范后,必须要让学生进行示范,教师进行指导。才能达到示范法的效果。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案例的描述,让学生进行准确的分析,案例分析法之前必须要让学生预习相关的知识才能进行分析。例如在“制定食谱”这一任务中,教师先出示的是一个存在问题的食谱。学生需要在课前对食谱制定的原则进行预习,以分析出食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问法

主要用于教师在问答环节的设计,例如学前儿童的八大系统对学生来说内容枯燥,所以需进行课程内容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在“入园环节后的卫生与保育工作”中,就安排了幼儿如厕,同时设计问答环节:老师为什么要经常提醒小朋友如厕?小朋友在3岁前尿床是否是正常的,为什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再听老师讲解,学生们就了解了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2.学生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情境扮演法、练习法等方法。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做中学”,把权利还给学生。

(1)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对教师的任务进行讨论和总结,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2)情境扮演法

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采用情境扮演法,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情境,例如在“入园环节中的卫生与保育”工作的晨检环节,学生要扮演保健医、教师、家长、幼儿进行真实的情境表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理论和实际的连接。

(3)练习法

练习法包括学习通的答题练习和操作练习。每次课教师要通过发布小测试,测试学生们的预习情况。教师在进行示范讲解后,学生要进行操作练习,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

(五)重视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考核。以往的课程考核只重视期末考试,因为所占比例较大,即使平时不听课,考前背一背也能及格。所背知识考完之后马上忘掉,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非常不利。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考核中,设计的考核比例为:平时成绩40%,技能考核30%,期末成绩30%。具体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考核比例

通过对课程考核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跟企业合作,采用项目化的课程改革方式,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考核等进行设计与实施。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卫生岗位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卫生歌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讲卫生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