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涛,董 海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双创”战略)。随着国家“双创”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激发和释放了巨大的社会活力和创新创造新动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打造专业化、专家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按照《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适应国家“双创”发展战略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访学研修办法以及创新创业培训方案等制度措施,鼓励教师切实担负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重任。
《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等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快速发展期。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选强配齐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技能培训或挂职锻炼制度。要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科技成果处置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纳入职务晋升、岗位聘任、访学培训和考核推优工作体系,激发广大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青年学生成长为国家“双创”战略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选择辽沈地区十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样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490份。通过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组织建设、队伍结构、教育培训、激励政策等方面情况,进一步评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效果。
以上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均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组织机构,在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方面得到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而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中,实施“双创”战略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以上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教师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表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调查统计表
以上调查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能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定期赴行业企业或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或参加技能培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强。
表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情况调查统计表
从以上调查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均把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纳入职称评审条件,并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核办法,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比例较高。
表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情况调查统计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和社会定位。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与目标定位相匹配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拓展服务能力,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但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合并重组、评估认证等多种因素影响,多数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缺乏从学校层面对“双创”教育的定位和理念构建,如此必然缺乏相应的建设措施和政策支持[2],尤其在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方面,片面追求高层次和高学历,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重视不够,造成现有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仍然缺乏正确认识[3],更加倾向于学生的专业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大多为中国“互联网+”或共青团中央“挑战杯”“创青春”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容介绍或参赛经验分享,重点强调比赛结果,功利色彩浓厚。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偏差、创新创业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夸大资本积累和赚钱技巧,影响了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和普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400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人数近2.8万人[4]。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专业,导致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兼任[5]。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来源的复杂性,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全国范围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呈现出年龄老化严重、学历层次较低、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等突出特点,高水平大师级拔尖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力不足,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尚需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大学传统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更不同于学术研究,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在职能、结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必然有其特殊性[6]。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受高校进人政策的限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补充工作一般采取逢进必考的办法,新补充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这些青年教师长时间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习,很少到行业企业或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或实践,行业经历或工程背景缺乏,实践经验少,专业结构和社会需求存在错位现象。鉴于师资队伍学历和经验上的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创业指导,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7]。
制度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最基础和最根本性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建设,因此,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办学思路,主动融入地区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从破解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难点和制约性问题出发,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学历进修、技能培训、访学研修、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通过项目申请、职务晋升、竞赛扶持、工作环境改善等激励措施,为创新创业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明确其专业成长支撑点,让教师强起来,使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充满信心,不断增强培养“双创”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待加强,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8]。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国家“双创”发展战略需要,让管理严起来,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打破传统的师资队伍“大一统”管理模式,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分类管理与考核,满足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要。同时,要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转入制度,重点审核新入职或新转岗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和行业企业经历等核心指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退出与转岗机制,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力度,是高职院校高水平、高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落实“OBE”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建立以取得职业资格认证和到企业挂职为特色的“双师型”培训模式,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行业或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掌握最新行业动态,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拓宽创业视野和开拓研究思维[9]。要加强青年教师职业观教育,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承担专业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实训任务。同时,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和企业命名班,将相关企业、行业或实务部门中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开展授课或培训活动,提升青年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基地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实现角色转换的学习训练场所,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校企合作基地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专家库的方式聘请既有学术背景同时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作为访问学者或兼职教师来校任教[10]。大力实施社会师资群柔性引进工程,逐步建立高声誉、高水平、高技能社会师资群,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学“金课”计划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作为国家“双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重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全面促进区域“双创”产业的振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