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青,刘向玲,周利晓,董宏涛,韩晓冬
(1.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1;2.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5.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4)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由于两眼屈光不正程度不等而导致的弱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两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主动性和被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导致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形成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科疾病[1-2]。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儿童,及时、适当的治疗能够有效帮助儿童恢复视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LASIK手术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50 例,男87 例87 眼,女63 例63 眼,年龄(8.82±2.61) 岁;轻度弱视59 例,中度弱视42 例,重度弱视49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手术眼患有弱视患儿;接受LASIK手术的患儿;患儿治疗配合度高;手术前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 D。排除标准:患儿既往有结膜炎、青光眼、干眼症等病史;患儿眼部先天发育异常;患儿免疫系统缺陷;患儿及家属拒绝参加此研究。
所有患儿手术前均接受眼科检查,检查内容为裸眼视力、眼底、角膜厚度、眼前节、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散瞳验光、立体视、融合视、同时视、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等。检查后对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内容,安抚患儿情绪,减少恐惧感,提高配合度。术前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于术眼,每天4 次,持续3 d。对手术眼常规术前准备,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后进行消毒,完成后铺无菌孔巾。选择美国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 M2电动旋转自动微型角膜板层刀进行手术,同时将主动式红外线眼球跟踪系统打开,指导患者手术中注视红色指示灯,防止切削时偏离中心位置伤及患者。切削完成后对角膜瓣冲洗并复位,取典必殊滴眼液(S.a.AlCON-COUVREUR n.v.,批准文号H20150119)滴于术眼1~2 滴。对角膜瓣对合、移位、褶皱、碎屑情况进行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无上述情况出现,手术完成。术后持续典必殊每天4 次滴眼,持续1 周后改用氟美童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080030)每天4 次滴眼,每周递减1 次,持续用药1个月,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弱视训练。术后指导患者减少用眼,保证足够休息,术后定期复查,出院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3-4]。
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双眼屈光参差度、等效球镜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V)、内皮平均细胞面积(AVG)、中央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ECD)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6A%)。
患者术后双眼屈光参差度和等效球镜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患者术后各期CV,AVG,EC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A%在术后7 d、术后30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儿术前术后视力情况比较
表2 患儿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比较
弱视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极高。临床特点表现为视力不良、拥挤现象、光觉异常、形觉异常、电生理异常以及注视性质的改变。儿童弱视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异常的屈光状态没有及时得到改善,造成双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等难以融合,视中枢对模糊影像产生抑制,随着时间的累积屈光度较高的一只眼则发生弱视[5-6]。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最常见的弱视类型,临床常以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治疗。由于框架眼镜佩戴过程中会发生复视和双眼像差,对于屈光参差严重的人来说治疗效果不佳,并且角膜接触镜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高[7],所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儿恢复至关重要。
LASIK又称第三代视力矫正角膜切除激光手术,手术通过对原位角膜进行磨镶处理,同时利用板层刀切削角膜瓣下基质层而改善患儿屈光状态,降低屈光参差,帮助恢复视力[8-9]。在刘长辉等[10]的研究中也提到LASIK治疗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可明显帮助患儿改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对维持角膜透明至关重要,当内皮细胞受到极限程度的损伤时会使角膜发生水肿进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致失明。本研究显示,在经过LASIK手术后,患儿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说明通过此手术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恢复视力。术后患儿CV,AVG,EC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LASIK手术对患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有安全保障。术后7 d和30 d患儿6A%呈下降趋势,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手术中负压吸引造成眼压升高而使角膜内层水肿导致失去六边形结构有关。
综上所述,对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取LASIK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同时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