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与矫正

2020-05-11 05:53于安龙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自媒体矫正大学生

于安龙

[摘  要]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总体来说是积极的、良性的、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如重重压力催生的焦虑心态,利己主义导致的功利心态,愤青倾向引发的怨恨心态,消极取向驱动的颓废心态,孤独心境滋生的冷漠心态等。探究其成因,主要有不同社会思潮的渗透,海量芜杂信息的纷扰以及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不足等方面因素。实现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矫正与调适,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必须巩固校园主流舆论阵地,深化校园媒体价值引领,推动校园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自媒体;负面社会心态;矫正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9-0069-06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49。培育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关系到人民群众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进步和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总体来说是积极的、良好的、健康的,他们积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个人美好生活和国家繁荣发展充满了期待,展现出了昂扬向上、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良好风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和消极社会心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90后青年个人普遍持有正向、积极的社会价值观,重视集体主义、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但他们对社会现状的感知相对消极,认为社会的人文价值取向一般,权利不平等。”[2]198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表现

消极社会心态是指一定时期内弥漫在社会上的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社会心境和社会价值观等的总和,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样态,但总体来说是消极的、负向的、有害的。当前,部分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重压力催生的焦虑心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社交压力等,“有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在校大学生心理面临很大或较大压力的占50.3%,感觉压力一般的占40%,仅有9.7%的学生感觉压力不大或者没有压力”[3]271。据此可知,多数大学生都处于较大压力之下,这种心理亚健康状态易于导致大学生滋生浮躁之风、焦虑心理。当个体长期生活在高度紧张或压力较大的环境中时,其焦虑水平会日益提高,相比其他人更易于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和不良社会心态。例如,因学习方式、学习压力和学业难度与中学阶段不同,导致一些大学生学习吃力、学习倦怠而产生焦虑。由于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造成就业受挫而产生焦虑。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出身歧视、形象歧视等而产生焦虑。当前大学校园中盛行的“考证热”“考研热”“公考热”“出国热”等现象,也在某种意义上暴露出大学生处于学业与就业双重压力下的恐慌与焦灼心态。在社交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显得自信心不足,抗压能力低,难以快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出现了“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互诉衷肠”的奇特景象,产生社交焦虑。总之,大学生多处于压力大、任务重、人际交往经验不足的特殊阶段,焦虑心态的存在较为普遍。

2.利己主义导致的功利心态。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以及舆论媒介的渲染,加之西方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受到冲击和影响,心态发生躁动和失衡。他们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见钱就图”的人生信条,将自己套在“名缰利索”中,大学校园出现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特点是重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物质利益,轻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精神追求。表现在个体言行和价值选择方面即是重利轻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等。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这种利己主义倾向和功利主义心态在他们学习、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学习动机方面,偏重实用知识而轻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就业前景好、工资待遇高的热门专业备受追捧,一些具有较高研究空间和社会价值的所谓“冷门”专业则无人问津。众所周知,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同样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利益期望,以有用为交友原则,不注重同学、师生之间纯真友谊的培养,致使大学期间知己难觅、诤友难得。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使得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片面注重名利而忽视理想追求,一味追逐待遇好、薪酬高、工作稳定的职业,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影响了个人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大学生功利主义社会心态对个人成才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及早加以矫治。

3.愤青倾向引发的怨恨心态。“愤青”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基于自我认知、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特定人群(主要是青年)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愤青现象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这是由大学生文化修养程度较高,关注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敏感性等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事实上,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更倾向于认同自己所属群体的观点,且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深受赞同时,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该观点的传播和扩散。由于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观察和深入思考,在价值判断上易于受外界影响,容易出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情况。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时,大学生在校园和网络中很快就能找到“同仇敌忾”者、“志同道合”者,短时间内即能出现愤青之声此起彼伏、愤青之语铺天盖地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愤青的重要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刻意放大所谓的“社会潜规则”,煽动“仇官”“仇富”心理,肆意宣泄心中的愤懑、抱怨乃至仇恨,使各种无端谩骂、粉丝骂战等充斥网络空间中,催生出了“电子式怨恨”的新现象,一些大学生由此沦为“键盘侠”“口水党”。可以说,愤青倾向导致大学生中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者越来越多,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形象、社会声誉,同时也散播了社会负能量,不利于营造理性、平和的积极社会心态。

4.消沉取向驱动的颓废心态。高校本是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地方,大学生理应是朝气蓬勃、富有理想、充满干劲的群体,但当前大学校园却出现少数态度消沉的青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副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样子,对待人事、物事看淡随缘,对待学习生活洒脱随意。这种“一切随缘、有无均可”的人生态度,实质上是一种消极主义和消极型价值观的体现,助长了颓废式社会心态的形成。“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种具有宣泄性的自嘲式表达,产生了‘丧‘衰‘咸鱼‘喷喷群等解构压力、自我宣泄的方法。”[4]客观来说,虽然消沉心态有利于大学生纾解压力、舒缓情绪,但却易于导致他们失去理想信念,淡化责任担当,产生好逸恶劳、得过且过的不良倾向,使“随遇而安”“不思进取”的价值取向严重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有些大学生当前的日常生活图景是“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恋爱闪电化,补考专业化”,这种游戏人生、敷衍学习的态度,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相去甚远,极其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居家时间延长,一些人开启了逍遥式的宅娱乐生活,耽溺于网游、沉迷于抖音、流连于直播间、无节制地刷剧,将学习任务抛置脑后。

5.孤独心境滋生的冷漠心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网络政治参与等活动日渐增多。“人机交往”模式的流行,虽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但物理距离却拉长了。由于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其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与沟通大为缩减,造成了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继而对集体活动、志愿活动等缺乏参与热情,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等漠不关心,形成了一定的冷漠、疏离的心理情绪,使得他们在群居状态下滋生出了强烈的孤独感。大学生孤独感水平居高不下,会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世界寻求慰藉,继而自我逃避、自我封闭,加剧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主要表现为责任感淡化、同情心缺失、道德情感薄弱。他们以“事不关心,高高挂起”的态度观察外部世界,以“置身事外”的做派应对外部事物,对人冷语以待,对事冷眼旁观,失去了大学生热情似火、激情如潮的特质。当前大学生“冷漠症”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道德冷漠、情感冷漠、政治冷漠等。作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冷漠症”的形成,与他们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相去甚远。可以说,冷漠心态既是一种认知态度,也是一种行为表现,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蔓延,对个人、学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

当前,部分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从自媒体的角度来说,不同社会思潮的渗透、海量芜杂信息的纷扰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不足,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不同社会思潮的渗透。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畅通,传播路径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便捷,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自媒体所承载的庞大数据库、巨大的信息容量、跨越时空的高效便捷,为大学生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关注社会热点,参与话题讨论,表达个人见解等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开放的虚拟场域,自由化的媒体信息,以及相关部门监管工作的相对滞后,使得自媒体中各种不同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相互激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大趋势愈益明显,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西方一些社会思潮、价值学说也趁机裹挟其中并肆意蔓延,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价值面前迷失自我,其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并成为其不良社会心态形成的重要缘由。其中,自媒体是西方社会思潮传播、蔓延的重要场域,各种社会思潮经过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在短时间内成为诱使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网络媒介素养不足。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日均上网频次、上网时长,活跃程度等在各社会群体中位居前列。但是,对大学生而言,自媒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他们带来了各种便利,也使他们面临着网络道德迷失、网络自我管理困难等问题,归根到底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较低有密切关系。媒介素养,简言之即指对各种媒体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甄别、解读、利用和创造的能力。虽然大学生触网早、网龄长,但由于其信息甄别能力较差,短时间内难以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正确判断,在面对自媒体中不同社会思潮的泛滥、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和海量芜杂信息的冲击时,易于受到蛊惑和误导。如一些人片面追捧所谓的“意见领袖”、公知人士和网络大V,为其摇旗呐喊,充当网络推手,无形中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众所周知,近年来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公知人士和网络大V,长期在网络空间“长袖善舞”“谣言惑众”,他们肆意制造、发布虚假信息,编造耸人听闻的谣言,制造社会矛盾,歪曲解读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等,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污染网络环境,已沦落为倚网自重、借网牟利的“网络害虫”。而一些缺乏对网络谣言发现、鉴别和抵制能力的大学生,依然奉他们为“精神导师”,成为网络谣言、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者、参与者,导致其价值观的失位、错位,引发消极社会心态的滋生。所以,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矫正路径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自媒体对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自媒体条件下实现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矫正与调适,是一项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诸多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其中,高校加强相关教育、管理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

1.强化管理,巩固校园主流舆论阵地。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信息传播的简捷性、即时性、交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新载体和新平台。政府积极推动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校园舆论传播体系,不断巩固校园主流舆论阵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为此,要不断加大对校园自媒体阵地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门的自媒体运营机构和工作室,负责学校自媒体平台的搭建、运作和管理。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型交流工具,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切实缩短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尤其是要结合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主动参与辟谣捉“妖”,把最实时的疫情动态、最权威的官方信息、最全面的防疫知识、最感人的战“疫”故事及时传递给万千学子,引导大学生理性抗“疫”、科学行动,而不是谈“疫”色变,让真相和科学成为击败谣言谬论的有效“疫苗”。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强对校园自媒体信息的监管,时刻关注校园网络舆情,及时掌握大学生社会心态波动规律,准确监测、预判部分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并建立快速干预机制。通过对大学生在自媒体空间留影、留言、留痕等活动进行追踪,对他们在自媒体空间中流露出的情绪变化、思想动态等进行综合研判和分析,一旦发现他们社会心态出现异常,高校应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大学生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此外,要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监管机构,运用先进安全技术,有效筛查,为大学生营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尝试利用网络新技术,建立网络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室,用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来矫正大学生错误的认知、情感和信念。

2.深化校园媒体的价值引领。自媒体空间的信息海量、芜杂,其中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先进文化的缺位、弱化必然會导致落后文化滋生蔓延、乘势而起。因此,要在自媒体空间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空间的价值引领作用,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场域”。如通过官方微博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吸引力大、凝聚力强的自媒体主平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实现主流思想、舆论引导与微博之间的对接、渗入和融合。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要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作用,主动把先进思想理论、主流价值观念延伸、融入到自媒体空间,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高校应深入挖掘自媒体空间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丰富资源,运用音乐、动画、图片、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空间传播的广度、深度。另一方面,运用先进网络技术,提高创造水平,积极打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网络文化产品,在内容为王的自媒体空间以质取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言之有物、令人信服。要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向险而行的“逆行者”、坚守岗位的奉献者、大爱无疆的捐助者、不辞辛劳的志愿者的感人言行和事迹融入其中,讲好抗疫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树立自媒体意识,大力提高自媒体使用水平,增强运用自媒体开展理论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网络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引导青年教师、大学生骨干以其坚定信念、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在自媒体平台发挥价值观引领和辐射作用。

3.推动高校宣传队伍建设。自媒体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对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平、管理能力、媒介素养等。因此,必须打造一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学生骨干等在内的精干队伍,切实掌握自媒体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自觉维护自媒体空间的公共秩序。要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络操作能力,使之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熟练掌握新媒体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他们校园媒体“把关人”和“引路人”的作用,扮演好网络舆论监测员、引导员和领航员的角色。引导相关人员密切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网络空间的即时思想动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到“键”与“见”、“指尖”与“脚尖”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规避消极社会心态的滋生。对于出现心理波动、思想起伏的大学生,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人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和专业引导。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厚、思想品行好的“网络意见领袖”“网络红人”,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契合大学生需求的“议程设置”。尤其是在一些校内外热点话题和社会焦点问题上,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鼓励他们在校园自媒体阵地上敢于亮剑、勇于发声、善于引领,打破“沉默是金”的保守思维,使他们理性的态度、客观的立场和高明的见解在自媒体空间得到展示和张扬。

4.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接触和了解媒介、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介信息,以及良好地使用媒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6]44,包括媒介认知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运用能力等方面。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媒介素养尤其是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技能。因此,针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不足的短板,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明确教育目标,积极开设以媒介素养培育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等为主的规范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知识,认识和把握网络媒介本质,提高其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同时,举办关于媒介素养的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以及网络媒介知识竞赛等内含媒介素养元素的隐形课程,增强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要将媒介认知、道德法律等媒介素养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在媒介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养成合理媒介行为。建立专业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通过网络学习、培训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自身媒介素养和媒介使用能力,以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要把课堂教育与校园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实效性。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资源,引导部分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媒介实践活动,如校园媒体信息的采编、制作和发布,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与运营等,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对信息的分析、甄别和处理能力。总而言之,要通过媒介素养培育,督促大学生在自媒体空间遵守媒介法律规范,增强道德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增强抵御消极社会心态侵扰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武光路,李剑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4]“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J].文化纵横,2019,(6):14-24.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9(1).

[6]覃川,戚天雷.媒介化生存与大学生成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杜福洲

猜你喜欢
自媒体矫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大学生之歌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