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干预措施的建模

2020-05-11 06:12金特里·怀特洛林·马泽罗
现代世界警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恐怖事件恐怖活动印度尼西亚

金特里·怀特洛林·马泽罗

本文旨在对恐怖事件发生概率与反恐干预措施落实之间的联系进行建模,以检验干预措施的相对有效性。通过利用“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的数据和作者收集的干预资料,所建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国,采取反应型的干预,例如逮捕、起诉、监禁、暗杀和其他手段,随着时间推移,显示出强烈的关联性。根据干预措施对随后的恐怖袭击风险具有完全抑制作用的天数来衡量,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最大效益分别为11天和八天,而泰国取得的效益比较差,仅在干预发生当天产生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干预措施能够维持高水平效益的天数,其中印度尼西亚为17天,菲律宾为13天,泰国为一天,三国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

研究结果意在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概念化恐怖主义与反恐干预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之后,恐怖主义和反恐斗争已出现在民众意识的前端,并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国家安全重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投入与关注,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和确定在反恐斗争中起作用的措施。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了解邻近国家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在反恐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很有必要。这三国对澳大利亚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地理位置邻近,另外还有经济联系。它们是澳大利亚的区域合作伙伴。

要研究反恐措施的有效性,就需要有一個反恐干预措施的概念框架。澳大利亚国家反恐方案(NCTP)建立了一个包括四类干预措施的框架:立法与行政、预防与准备、反应、复原。这些类型的干预措施都采用理论上不同的机制来影响恐怖活动模式的变化,因此,这需要开发不同的分析工具来评估各种类型的干预措施。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模型,用于评估干预措施所带来的反应,即恐怖活动或威胁产生的直接反应,如逮捕、定罪、扣押财物,等等。

使用霍克斯过程模型来描述恐怖活动的集群行为得到全世界认可,本文对该模型稍作修改,使其包含一个附加的抑制项,以诠释响应型干预措施的瞬时效果。

东南亚有三个主要的恐怖活动中心: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泰国南部的那拉提瓦府、亚拉府和北大年府,这些地区发生过一系列的恐怖活动,实施者来自各种各样的团体,受到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这三个国家的反恐广泛战略框架差异很大,通常以对各自国家暴力根源的假设为前提。在菲律宾,恐怖主义主要被视为贫困和经济边缘化的问题所引起,因此,重点一直放在发展经济和各种援助上。在印度尼西亚,极端主义暴力被视为颠覆性意识形态的产物,因此,干预措施主要是利用宗教领袖和长者的影响力来平息那些激进的意识形态。相比之下,在泰国,人们认为激进主义源于对政府的一些做法存在误解,如建立单一的文化和宗教统一国家、对君主制的忠诚、对佛教信仰的坚持等,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措施主要是通过教育、经济和职业培训来改变激进分子的观念。虽然三个国家在战略反恐的宏观目标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都采取了类似的战术情报、司法手段、干预措施等。本文着重探讨这三个国家实施这些反恐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并以此建立澳大利亚反恐干预措施的模型。

印度尼西亚

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造成202人死亡、209人重伤,是“9·11”恐怖袭击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恐怖活动之一。爆炸发生之前,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自认为消除了内部恐怖主义威胁的担忧;袭击之后,政府再也不敢忽视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问题,并颁布了两个反恐法律:2003-15号和2003-16号。2003-15号法授权警察在起诉前,可以将恐怖嫌疑人拘留审查长达六个月,并授权检察官和法官冻结属于涉嫌资助恐怖活动的个人或组织的银行账户;2003-16号法专门针对巴厘岛袭击,允许对涉嫌爆炸的嫌疑人进行追溯起诉。

2006年,印尼总检察署成立了新的打击恐怖主义与跨国犯罪特战队。在美国的援助下,特战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印尼应对不断增加的涉恐审判;其次,设立国家反恐局,该局得到了多国财政支持,负责反恐调查、情报、后勤支持和人质救援;第三,政府还成立了反炸弹袭击特战队;第四,改组国家情报局,作为协调全国监控情报的协调中心,建立了两所新的情报学校,以培养职业情报分析人员。

走在这些部门最前沿的是第88特遣队(国家警察反恐特警队),直接面对活跃的恐怖组织,以逮捕或其他方式打击恐怖分子,切断极端主义团体之间的恐怖联系。

菲律宾

菲律宾反恐机构主要是菲律宾武装部队而不是菲律宾国家警察,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不太相同。警察在反恐中起次要作用的原因主要因为在马科斯时代,警察的形象严重受损,裙带关系和腐败现象严重,领导层缺乏连续性,调查技巧落后,过分依赖嫌疑人的供词等。由于历史原因,默认地将菲律宾武装部队推到了反恐的最前沿,海军陆战队与特种部队一起主导了反恐斗争。海军陆战队与美国紧密合作,后者在情报融合、部门协调、后勤和兵民协同作战方面提供了援助、指导和培训,这是“菲律宾持久自由行动”的一部分。

泰国

泰国的反恐受到该国高度民族主义特征的严重影响,该国历史上一直很少考虑区域多样性或自治。这反映出中央政府对任何可能威胁到国家领土完整的挑战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泰国国家建设的三大支柱:君主制(对王室的忠诚)、宗教(佛教)和统一(政治、经济和社会),是在南部马来省份实施打击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斗争的基石。

泰国的反恐措施主要是遏制分裂主义。同时鼓励南部省份接受民族同化,为此部署了泰国皇家陆军的常规部队和精锐部队。他们与特种警察突击队合作,后者接受过小单元战术、远程监视和人质救援的专门训练。此外,建立了非正规准军事部队和以村庄为基础的自卫民兵,前者主要职责是边防巡逻,而后者是警察的协助力量。与菲律宾警察一样,泰国皇家警察并未在南部的反恐活动中占主导。

反恐干预效应的建模

冲突力学建模始于20世纪初,当时发明了一套数学方程式来描述两方常规军事交战的结果。这些方程式有一组系数,描述给对方造成损害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损耗率。这一数学理论构成了许多冲突和战争分析研究的基础,现今已将这一概念扩展到恐怖活动与反恐措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这个方法类似于生态学等其他领域中使用的动态线性模型,如描述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动态关系。这一定量分析采用的冲突动态框架扩展了自激模型,包含了基于反恐干预的抑制效应。自激模型从数学上说,事件的发生增加了该类事件在未来发生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的概率逐渐减小。本文提出的模型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假设反恐措施具有类似的抑制效应,这种效应往往会降低未来发生恐怖事件的可能性,这种抑制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检查拟合模型参数可以定量检测特定类型的反恐应对措施对总体风险、动荡性和应变能力的影响。

自我激励模型在反恐干预中的应用数据

把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和暴力团体研究所(www.isvg.org)搜集的恐怖袭击信息进行综合,创建一个综合数据库。反恐干预措施的信息则从反恐智能图书馆(CTiL)中,选取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反恐措施的开源记录。

澳大利亚反恐方案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干预措施:法律与行政、预防与准备、应对措施(如逮捕、审判、暗杀和/或监禁恐怖分子、扣押物资等)、复原,适时适地选择最有效的干预类别。年度计数的选择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说明不同干预类型和滞后效应之间的关系,在感受到其影响之前就具有可变性。例如,逮捕恐怖分子可能对恐怖事件数量产生短期影响,而立法或预防工作则很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产生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响应”类型与恐怖主义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联最大。这些结果引导决策者将重点放在响应的干預类型上,还可以使用非参数模型的方法,其优势是能够通过模型参数评估来直接比较上下文之间的效果。

印度尼西亚

图1是印度尼西亚的风险评估模型图。恐怖事件用黑色表示,干预反应用红色表示。图中可以看出,干预措施实施后,风险立即大幅降低,诠释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这一点在2002年恐袭之后尤为明显,因为政府进行了改革和加强反恐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攻击和尝试攻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大,恐怖事件的总体频率降低。

图2中的实线表示印度尼西亚干预效果的概况,是指某一项反恐措施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干预措施的最大影响发生在第11天,效率值接近150%,到第17天,达到预期效果的95%。对印度尼西亚来说,关键是把多个干预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在前一个干预反应仍有影响的情况下又实施新的干预,互相促进,产生的总体效果比分开实施时要强大得多。

菲律宾

图3是菲律宾的风险评估模型图,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显著差异是采取干预措施的数量较少且总体风险较高。尽管大多数干预措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某个时间段内,干预措施的抑制作用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段时间内,实际或未遂恐怖袭击的风险总体上没有降低。

与印度尼西亚相比,菲律宾在风险超过0.5的地方出现了更多的活动高峰;也就是说,任何一天发生恐怖袭击的几率都高于50%。在这七年的时间内,有四个高峰日,而印度尼西亚同期只有两天恐怖袭击的风险大于50%。

再看图2《三国干预效果图》,虚线表示菲律宾。模型结果显示,孤立的应对措施远没有印度尼西亚有效,后者采取反恐措施后八天就达到了最大的效果,到第13天,干预措施的完成率达到了95%。

泰国

图4是泰国风险评估模型图。反恐智能图书馆记录了该国的四种响应类型的干预措施,每项干预措施之后,泰国的恐怖袭击风险立即下降,但干预措施太少限制了整体效果,导致该时间段恐怖事件发生率的稳步上升。该模型显示了泰国反应性干预措施效果的不确定性。

图2《三国干预效果图》中的黑色虚线显示了泰国的干预效果,模型图表明,在作出干预后的第一天就达到了峰值,第二天达到了95%。因搜集泰国反恐数据不全,因此无法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行有效比较,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泰国恐怖主义风险不断增加表明其缺乏有效的反恐战略。

结论

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旨在给反恐干预措施进行量化评估,以寻求应对恐怖主义事件的模型,从而为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政策和做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反应式干预(如逮捕、抓捕、暗杀或监禁恐怖分子)的直接效果可能改变随后发生恐怖事件的风险。这种抑制作用表明了干预的有效性,尽管该模型并未排除“反冲”的可能性(即与预期结果相反的负面影响)。该模型还表明,干预措施因类型及其各自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并且通常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不变;在反恐怖主义理论研究中,该模型比传统方法提供了更有效和更全面的手段来检查反恐干预的有效性。

从这些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印度尼西亚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反恐对策,大大降低了国内的恐怖活动。相对来说,菲律宾和泰国的干预措施就没有取得类似的成功效果。

今后的研究将侧重于扩大这一模式,包括法律和行政、准备和恢复等其他类别的反恐干预措施,不断改进模型,使其能够作为预测工具使用。这些较为复杂的仿真模型将有助于确定反恐和反恐措施的相对效能,最终合理配置稀缺的国家安全资源。

[作者简介:金特里·怀特(Gentry White),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讲师;洛林·马泽罗(Lorraine Mazerolle),昆士兰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冯苗苗)

猜你喜欢
恐怖事件恐怖活动印度尼西亚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Short News新闻播报
电视报道中暴恐事件的叙事范式探析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探析
风雨同舟 直面网络恐怖主义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难点与对策
例谈新闻媒体在恐怖事件中的定位与管制
巴拉圭将非法集资视为恐怖活动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