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

2020-05-11 05:55张映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7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张映红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但同时也是学生公认的难点,特别在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应用题,使学生的成绩有更大的提升。现在大多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讲授应用题的方式就是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然后让学生去练习类似的题目,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学习负担,实际上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并没有很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对题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上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学生在应用题方面的解题能力还是比较弱,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不能够掌握解题的技巧,为了能够让学生不去抗拒应用题,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在应用题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应用题很复杂,很难学好,教师也认为数学应用题很难教,学生无法理解,进入了教、学两难的境地,只能继续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方面的解题能力。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在应用题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般是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题目缺乏创新;(2)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够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导致学生觉得课堂无趣;(3)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的时候不顾重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看待题目的时候就单纯的是在做题目,没能够与实际相结合;(4)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常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使得学生对本应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的应用题变得无趣,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就更没有兴趣了。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教材为基础,联系实际生活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虽说教材上的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却具有典型性。因此,教师的教学还是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实际生活,因为你问题来源与生活,只有将应用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用学生所熟悉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此外,数学应用题出现的方式不能够局限于文字形式,还可以采用数形结合、视频、动画等方式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excel表格进行绘图,让每一组的学生依次起立说出自己的身高,教师录入电脑中,然后用excel表格生成折线统计图,再让每一组的学生上讲台根据报身高的顺序排成一排,下面的同学可以发现身高组成的形状与折线统计图的一致,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在做应用题遇到折线统计图时,便可以快速理解图中传达的信息,提取出重要信息来做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数学应用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应用题文字多,如何通过分析在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解题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中,最经常出现的一种关系是等量关系,数学应用题在解答的时候常常对数量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分析,做到从已知推算未知,学生只有将这些数量间的关系弄清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题目,但是有不少学生对等量关系的掌握并不是很好,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常常一头雾水。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熟记并理解一些常用的等量关系,因为如果学生只是将等量关系的式子背下来了,但是并不理解,在做题的时候仍然是无从下手。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有的题目会比较难,学生用常规的解题方法去解题的话很容易进入死胡同里,花费很长的时间却得不到结果,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用别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例如,整体性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维,所谓的整体性思维就是引导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把整个题目看作是一个整体,全面地去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的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解题思路。

例如,教师在教学了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以下例题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存在有这样的5个数字,它们的平均数为7,其中有一个数字变身了,变成了12,则这5个数字的平均数变成了9,那原来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如果学生逐个数字去假设、验证,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这时学生要从整体的角度是思考,之5个数字之和为35,变身后为45,差值为10,哪个数字增加10后变成12呢?那就是数字2,这样用全局性的思维很就能打出答案了。

(四)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数学应用题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想要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增强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应用题。所谓的具有开放性的数学应用题,就是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在题目中留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填写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的课外读物、实际生活中接触的数学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在“填空”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学生还能够填空完成后交叉解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上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数学应用题,即“小明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5000元的压岁钱,现在小明想将压岁钱存到银行里,银行里有很多种不同的存款方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银行存款的村矿方式以及能够得到的利息,帮小明出谋划策,看看怎么存款最合适”。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去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自己去填补条件,为自己设置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教师想要提高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效性,那么学生必须要积极互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应用题是一个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一种题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不能够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兴趣,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是让学生思考题目怎么做,二是让学生思考刚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自己存在哪些疑惑,让教师及时帮自己解惑,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数学应用题上的教学效率,最主要还是由自身的教学策略所决定的,教学策略直接决定自己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采用开放性的题目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应用题。

参考文献:

[1]胡婉桦.刍议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9(1).

[2]唐小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教学方法应用[J].中华少年,2019(5).

[3]郑敏.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对策[J].新课程,2019(10):201.

[4]陈甫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2019(2).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题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于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