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邓雨佳 李晓亮
摘 要 河坝区石灰石产业废弃地是强人工干扰下形成的特殊景观类型,其景观破碎化程度与生态结构功能退化有关。生态破坏、使用功能以及美学价值缺失往往是该地区的重要标签。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对于区域生态恢复、地方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坝区石灰石产业废弃地的生态受损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生态循环修复模式与设计原则,进而对河坝区石灰石产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河坝区 石灰石产业废弃地 生态修复 可持续性 景观设计
1河坝区石灰石产业废弃地的一般性生态影响
1.1水土流失
由于石灰窑位于河坝区,原材料广泛分布在河岸或河底,其获取方式将会破坏河堤,造成河岸土壤松动,增加水体的泥沙量,造成水体的污染,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影响该水域的生态环境。
1.2产业污染
石灰石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固体、气体、液体等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流,这不仅对水域环境造成生态污染,更会让土壤碱化,严重影响坝区及河流附近的农业生产活动。
1.3植被及原始地貌的破坏
当窑体被废弃后,地上部分被变卖拆除或移走,地下就留下作为原窑基的坑洞,致使坝区留下数十个大型坑洞,严重破坏坝区地形地貌。
2易家河坝区石灰石产业废弃地生态受损因素分析
2.1生产性破坏因素
石灰石产业的生产过程对易家河坝造成全区域性破坏。其废弃地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坝区生态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其留存的巨大坑洞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2次生破坏因素
村民未经过规划和设计利用废弃地坑洞建设的渔家乐和农家乐,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易家河,易造成了河水污染。排洪系统简陋,洪水所带来的次生灾害——水体流失、泥沙流等,又会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2.3水利建设及河道断面单一化因素
水利建设以及河道断面建设比较单一,驳岸主要以碎石和刚性驳岸为主。驳岸缺乏美观性;防洪排水渠道主要以灌溉和泄洪为主,缺乏系统化的渠道设计和建设。
3易家河坝区产业废弃地修复与再利用技术
3.1景观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设计布局为“一心两带六组团”,一心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两带为靠近河坝的荷塘月色风光带和田园溪流景观带,六组团为幸福水乡、荷塘月色、田园艺术、快乐渔家、葡萄庄园、蔬菜公园。
以片状农作物营造田园风貌,搭配种植各种彩叶、观叶、水生等植物,形成具有色彩变幻的田园景观。以园区引进树种和热带异叶植物作为焦点树,以组团的形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点。服务于易家河坝区域的新农村建设。
3.2欢乐水世界
易家河坝周围城镇严重缺乏夏季避暑游水之地。通过建设欢乐水世界,一方面增加园区景观游乐元素,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农村的产业升级。从单一的乡村观光,变为多层次的景观玩乐游赏。
3.3污水处理站
园区严禁直接向河里排放生活污水。基于对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建设以污水处理站为中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欢乐水世界、景观灌溉等用水,经污水处理站简单处理,通过循环水渠系统,流向养鱼塘系统、景观小溪等。
3.4养鱼塘系统
充分利用废弃地的采石坑洞,以河水为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为辅的多种水源方式,结合易家河坝传统的渔业生产。一方面建立养鱼塘系统,建设垂钓中心,举办垂钓比赛,增加园区游赏趣味;另一方面通过养鱼塘系统再次利用并净化水资源。
3.5景观小溪与排洪水渠
建设模拟自然生态的小溪形式,利用小溪将各个景点进行串联。实现多功能、生态化、美观的水渠网络。查询历史记录,以有史以来洪水水量最高点为依据,计算并设计符合要求的园区排洪水渠。
4易家河坝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
4.1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基于坝区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优势,一方面建设相应的水污染处理设施和多层次多类型河道驳岸。另一方面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让园区各景点、生产、灌溉等用水实现循环再利用,建设符合园区情况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路径。
4.2 景观风貌因地制宜原则
景观设计应针对石灰石产业废弃地以及易家河坝独特的坝区地形,创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环境。易家河坝以乡村旅游和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乡村景观风貌,也是本次景观设计的依据之一。
4.3 废弃地形式更新原则
废弃地的修复宜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更新原则。易家河坝废弃地具有独特的坑洞地形,可根据不同坑洞的形状进行景点设计,例如渔家乐、欢乐水世界、垂钓基地、景观水景等园区景点。
5总结
石灰石产业废弃地的恢复与改造是一门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题,更是关系到乡村振兴和易家河坝区生态宜居的改善与构建。本文通过对易家河坝坝区的恢复重建景观规划设计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对和案例类似的废弃地恢复重建有所借鉴意义。
参考文獻
[1] 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