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的素质之一。学前期幼儿是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进入中班后,游戏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独行动,有意识的合作开始萌芽并发展,因此,合作能力在幼儿期的培养具有可行性。经研究表明,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在此游戏中幼儿最放松、愉悦,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最容易产生自觉的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因此,笔者以体育游戏为切入口,在“小组合作”方面进行了尝试,引导中班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从而增强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技巧、提高合作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终身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班;体育游戏;小组合作
在目前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人数多、户外场地大不好控制的因素,给组织体育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后,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强加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幼儿需要思考、交流、协商,成员间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和任务,通过语言、肢体或行为方式相互配合,产生了互助性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幼儿增强了目标意识、任务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身心也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一、 体育游戏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幼儿在体育游戏和竞争的情境中,会自主地产生合作的意识和行为,这种社会性的行为发展是幼儿在与小组成员间互动的过程中潜隐默化地习得和发展的,这种学习是幼儿喜欢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一)学习主动交往
中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还比较强,缺乏团队意识,难以与人配合,尤其是交往能力弱的幼儿,学会主动交朋友是他们实现合作的第一步。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与同伴交流,主动找朋友,并与朋友一起合作游戏,培养与他人亲近的情感和对朋友的好感。如:在游戏《小青蛙跳荷叶》的课前,教师尝试让幼儿自由分组,每组六个人,中班幼儿只关注到自己要去哪一组,没有关注到自己组的人数是否是六人,直到教师提出:数一数你们每组是六个人吗?这时幼儿便出现了主动交流的行为,有幼儿主动要求加入人数不够的队伍,有的幼儿去其他组说服同伴加入自己的队伍,这样的分组活动从一开始的乱、吵,到后面的有意识地交流,加强了互动交往。
(二)学习与人协商
在体育合作游戏中,由于小组同伴能力、意见的不同,经常会出现分歧、告状、争抢、吵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在游戏前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协商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怎样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由此引发幼儿自主地协商分配人员、任务及游戏方法;其次引导幼儿如何将协商好的结果付诸行动,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地为了目标去合作,这样引发的思考、交流、协商把游戏推向了高潮。在《小蜈蚣》游戏中,很多幼儿不想当蜈蚣尾巴,挤在了队伍前面,争抢着要当队长,这时教师介入引导:大家都当队长,那怎么才能变成一条长长的蜈蚣呢?你们是一条大蜈蚣,只有你们一起到达了终点,才能算胜利。让幼儿在明白了只有整个团队一起到达终点才能赢得比赛,所以当不当队长不是最重要的。這样,幼儿经过协商,知道了规则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用协商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团队配合
中班一些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强,使得他们不愿意服从他人。可分组竞赛时只有服从团队要求才能顺利进行游戏。这就很考验中班幼儿的团队意识,团队中只要个别幼儿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有可能无法进行或失败,幼儿在经历过这种失败后就会慢慢增强团队意识、责任感和任命感。如:《小蜈蚣》游戏中,蓝队的一些幼儿没有听小队长的指令按节奏地行进,导致团队速度不一,出现断队,游戏失败。在后面的分享小结时,教师引导幼儿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要听从统一指令,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这些优秀的学习品质的习得,虽然在中班阶段还只是很初级的,但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已经跨出了很大的一步,教师应支持、鼓励、帮助幼儿获得更好地合作性学习。
二、 体育游戏中小组合作能力的指导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合作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安全的体育游戏内容,并适当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根据的年龄特点,游戏难度适宜
为了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在选择内容时首先应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游戏的选择和难度安排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内容、要求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幼儿发展,教师应当对所选游戏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宜幼儿现有水平。如《两人三足》游戏,在大班,用布条把中间的腿绑到一起,幼儿觉得有挑战性,非常乐意玩;在中班组织时就应适当降低要求,我们采用了“单脚穿大鞋”的形式来降低小组合作难度,避免了活动中的摔倒现象,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提高挑战性,避免游戏枯燥
游戏的情节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因素,可是当游戏没有推进和挑战时,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时,如果适当提高难度,或设计新的情境,有新的挑战和问题,幼儿就更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再次投入游戏。如:《小蜈蚣》中,在小组多次完成蹲着合作前进游戏后,中班幼儿出现了厌倦的情绪。这时,教师加入了请小蜈蚣帮忙运东西的情节,这个游戏情节不但要求要步伐整齐,还要让皮球抱在胸前不丢失,对幼儿又有了新的挑战,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协商和配合也更加密切,在挑战中合作的经验也获得了提升。
(三)适时提供支持,支持合作学习
1. 合理分组,有效指导
在体育游戏中,经常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性质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
一种是幼儿自发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玩器械游戏时,老师一般会先让幼儿探索器械的玩法。幼儿常常会自由结伴合作玩器械。如:在《圈圈乐》中,幼儿能合作探索滚圈、钻山洞、网鱼、开火车等游戏,小组间的成员完全是自由结伴,人数不一,合作性、趣味较强。
另一种是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间需要共同完成游戏中的情节和任务。小组成员是固定的,人数相等,经常用在竞赛性的体育游戏和分组游戏中。如:《小小解放军》中,在练习侧身过独木桥后,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关卡,让幼儿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练习。这种小组合作缓解了人数多、组织难的问题,也增强了幼儿的兴趣。
这两种合作学习根据活动的需要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使用。在集中体育游戏中,不可能每次都让幼儿自由分组,因为小组间成员人数不一、能力程度不同会让体育游戏失去有效性,但在教师的指定分组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每位幼儿在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差异,如果同组幼儿能力相对都比较强,或都比较弱,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从而使能力弱的幼儿失去游戏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小蜈蚣》中,活动的开始部分,让幼儿自由结伴探索小蜈蚣应该怎样配合双脚前行会走得更快,能力强的幼儿组合后总是能很快获胜,而能力弱的幼儿组合,由于配合得不好,屡屡出现掉队、无法配合的情况。在活动后,教师将幼儿进行了能力强弱的搭配,通过讨论协商、分工后,大部分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充分发挥领头人的力量,让小组学习更有效。我们不难发现,在小组中,总会有个别幼儿语言组织能力特别强、思维特别活跃,在小组中喜欢出谋献策,这些幼儿的号召力也特别强,很多幼儿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在他的带领下,小组总能很顺利地完成任務。如:在《小蜈蚣》游戏中,B组幼儿每次都能获胜,经观察发现该组的姚姚小朋友组织能力特别强,游戏前会向幼儿交代注意事项:手不要松开,脚步要一样,逐个检查幼儿的手是否搭好,还鼓励小组幼儿:加油,我们一定会胜利的!这样,小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更有凝聚力,情绪更加积极。在发挥小组领头羊作用时,教师要尊重小组间成员的意愿,让全组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讨论与协商,避免出现领头幼儿“一手包办”的情况。
2. 注重学习品质,弱化输赢
小组合作学习经常会被一些教师误认为是小组竞赛性的学习,为了提高幼儿的体育技能,让幼儿分组进行技能比赛,然后以游戏的输赢来决定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虽然这样让游戏表面看起来现场情绪高涨,热闹非凡。但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过程,过分注重结果会让幼儿的体育游戏成为体育技能练习的工具。我们强调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幼儿在冲突、问题情境中通过互助学习来解决问题,习得新技能新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展才是幼儿最有用的发展。
3. 把握时机、提供支持
幼儿在体育游戏的合作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教师要认真观察,把握时机,适时介入和支持。如:在《小蜈蚣》游戏中,红队在经历失败后,讨论总结出原因出在小组成员间脚步的不统一。但怎样做到大家脚步一致呢?幼儿商量后决定用喊口令左右左右的脚步前进,但由于中班幼儿方向意识不强,左右不分,最后还是导致失败。在幼儿气馁想要放弃时,教师介入给予了支持:试试在脚上贴个标记怎样?教师的提醒让幼儿豁然开朗,于是,教师提供了即时贴,提醒小组幼儿将标记统一贴在同一侧脚上,有了标记的提示,大家先迈有标记的脚就不容易出错了。教师及时的支持,让游戏继续支持合作学习,让游戏获得了新生命,也让幼儿学习到了新的合作方式。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体育游戏中适宜、适度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中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亲密感,在尝试运用合作解决运动技巧和团队困难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挑战自己,体验到了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这种积极有效的学习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群晓.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C].2015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3]邢林宁.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与幼儿亲社会性发展[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2).
[4]陈晓艳.谈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2).
作者简介:
陈青,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