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及策略探讨

2020-05-11 06:10关丽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中高年级数学模型

关丽琛

【摘要】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应当积极探寻更高效、更具创新的教学方法,借助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积极将数学模型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具体阐述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及策略.

【关键词】数学模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融合;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随着数学知識难度的提升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所下降,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应当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引用广受关注的数学模型构建思想来开展日常授课,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模型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引导学生思维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具创新的方式、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思想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需要数学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与当下数学教学内容相融合,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的方法进行讲授,从易到难逐步推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将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相融,有效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可视化”,简化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通过真实情境的营造、简单数学模型的构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解释,从而简化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深入串联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逐渐拓展自身的数学知识树,综合提升数学能力.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相融合.

二、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究

(一)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数学建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且提升学生对此阶段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将生活中所用到的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引入课堂.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现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遇到的类似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角的度量”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直观地认识角,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同时适当引入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并提升对生活中“角”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自己折一下,看看还剩几个角.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逐渐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几何概念;之后,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模型,鼓励学生用多个量角器进行拼凑,熟练掌握度量角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找寻自己家中有哪些角,进行记录,并在下节课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通过借助模型建构的方式进一步使得学生更为具象化地感受数学知识,使其逐步产生数学建模意识,为其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问题情境进行数学建模,强化学生开展实践

除了让学生自主探究之外,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换言之,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跳脱出教师或者书本上所讲的一些传统的思考模式,充分发挥想象,高效解决相关问题.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数学模型思想进行再度探究,有助于其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创新.这对于学生独立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极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对数学知识点的验证,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又可以为学生以后动手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学生再面对相似的数学问题,能够迅速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解题策略,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十分重要.

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巩固和复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手工制作几何模型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将数学建模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拼接、制作几何模型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几何规律,明确几何图形以及几何体的特征,最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测量空间几何图形的长、宽、高,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在脑海中加深对空间观念的理解,这些都十分有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最后,让学生复习一下长方体的特征,为学生提供小剪刀、硬纸板、胶带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通过“先在脑海中建模,再借助实践加以验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深化理解.

(三)通过演示情境进行数学建模,规范动手操作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几何问题、图形旋转等问题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将数学建模思想贯彻到底,以便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实物展示,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刺激,并为学生提供相关操作范例;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视频演示,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短片,激发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清晰、系统地知晓有关几何问题的相关原理;之后,就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教材知识以及课件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学习,加深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动手操作行为,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为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完整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具体而言,在讲授“图形的运动(三)”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及性质,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思索旋转的特点以及图形运动的规律;之后,再借助三角形、四边形等进行综合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对称、平移以及旋转变换的知识,逐步在脑海中建立与图形运动相关的知识库;最后,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四)借助任务驱动进行数学建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运用数学建模开展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能够在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思维的跨越以及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并在教学任务布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所用到的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之后,借助客观评价以及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主动交流借助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看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与“位置”相关的数学知识时,由于此部分知识大多较为复杂抽象,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小组共同探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建模建立位置模型,并通过数字的不同组合,将图形应用其中,直观地找到相应的位置;之后,教师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快速说出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进一步构建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模型思想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具象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融合十分有必要,这需要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切实将数学模型思想贯彻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让学生产生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综合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先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19(14):31-32.

[2]王丹.从学生的视角走近数学模型思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12):34-35.

[3]束连华.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18(35):63-64.

[4]李素娜.试析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4,106.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中高年级数学模型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对“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