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2020-05-11 08:40骆方金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

骆方金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大规律”;认识

中图分类号:D64;X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09 — 0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对当今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第一,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而“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目的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和真实表达。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关键是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而人民的根本利益内在地包含了人民享用享有优良的生态产品和生态福祉。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优美生态环境的诉求是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真实表达。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就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向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食品、绿色生态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和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科学认识。其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和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同时还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其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科学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字面上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没有直接提及生态文明建设,但生态文明建设却内在地蕴含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政治上使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上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社会生活上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化改革,其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最严格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法治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致力于促进和实现绿色发展;要求以最严格的法纪规范、约束和惩戒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生态环保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逐步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必然逐步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品位型转变,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又反过来带动生产和供给质量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追求绿色产品及优良的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诉求日益强烈。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方式要求和带动生产和供给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拉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目的科学认识。执政目的是关系执政党执政为了谁的问题。它体现了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目的是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它对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战略方向和实行路径具有制导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民是党的根本执政目的。在19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作为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然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由于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必然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目的的科学认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资源的认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存量执政资源积极有效开发和获得增量执政资源,对执政党巩固其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执政资源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的总和。绩效合法性资源是政党执政的最重要资源。政党执政绩效合法性资源,是指政党因有效执政而赢得民众认可和支持的成就和效果的总和,它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④其中党领导人民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绩效合法性资源的核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经济绩效合法性资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新世纪初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路径。这一发展路径成就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然而新世纪之初党执政的经济绩效合法性资源面临着新的考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导向造成了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不平衡。尤其是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引发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时党执政的经济绩效合法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与时俱进:以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作为美好生活需要之重要方面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促进和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而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执政绩效合法性资源的认识。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总结我国生态建设实践借鉴国外生态治理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生态观扬弃了古今中外一切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虽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为指导新时代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而提出的但其所含蕴的促进和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意义和适用价值不仅局限于生态文明建设它所揭示的关于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当代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了对推动人类社会绿色发展的主体、依靠力量的科学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语境下的“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增进人民的生态福祉。他提出的生态权益是人的最基本权益,推动绿色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等思想,深化了对推动人类社会绿色发展的主体、依靠力量的科学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野下的“人民为中心”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因而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体和主要依靠力量。这可以从消费和生产两方面得到科学证明。人民群众是消费需求的主体,而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变化性、发展性和资源约束性对社会生产的方向、趋势、技术和管理水平、结构、质量、效率、效益等方面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在更高的层次、水平和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升级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人民群众,其消费需求必然逐步由相对单一化数量型逐步向多样化绿色化质量型转变这必然引领社会生产发展方向,带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和高效化。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绿色化质量型的消费需求,必须也只能靠人民群众来满足,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消费主体,同时更是生产主体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注重可持续发展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科学认识。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除极少数发达经济体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所引发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当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造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不可持续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口增速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在生产中应用及创新能力不足,人类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受不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约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技术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制约等等。但造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用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发展观。人类社会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增长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几种形态。由于不同发展观在发展理念、发展重点、战略布局、发展动力等方面不同因此它们在指导各国各地区发展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状态和效果。经济增长观能较快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积累但易于引发贫富分化、资源短缺和生态危机等经济社会问题。综合发展观克服了经济增长观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的片面性注重发展的综合性。但由于这种发展观没有把促进“人”的发展置于应有的地位,因此它被优先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所取代。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虽然纠正了综合发展观忽视“人”的发展的缺陷但这种发展观没有正确处理人的需要与特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资源环境的关系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可持续发展观是在人类面临传统工业化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对立、人类发展面临日益严峻资源环境压力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实现了对其他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对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吸收和借鉴可持续发展观及其他发展观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它特别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它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吸收、借鉴和超越,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科学认识。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0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胡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5〕霍修勇.加强执政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J〕. 理论前沿,2008,(17):4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