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佳敏
关键词:人物研究法;意义;原则
中图分类号:K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28 — 03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每位历史人物就像反映社会某个侧面的镜子,因而人是历史研究的“题眼”,历史人物研究和评析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许多学者都热衷于研究历史人物,通过其思想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进而从人物论时代,从时代论人物,了解一个时代发展背景和特征,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作用。
(一)准确深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观点
研究人物会广泛查阅、整理资料,经过文獻的整理和打磨将人物的思想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例如,在研究毛主席时,人们会分析毛主席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的性格特征,了解在不同的性格影响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如何影响他的一生,以及未来中国的发展。正是因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广结善友,勇于探索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才为他后期参与革命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研究人物需要通过大量的史料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能够最快速的了解其生平及思想的还是其著作,通过著作的研究,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公正的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分析一个人一生活动的全过程,弄清其思想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对历史人物本身作历史考察。
(二)透过人物分析了解时代的发展特点
“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都会与他周围的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研究人物就必须与他所在环境结合起来,透过人物了解到这一时期发展的特点。例如,研究毛泽东,就可以从其思想中了解到中国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在其青年时期,可以了解当时中国整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在研究了其抗战时期的思想后,能够更加明晰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能够从他的重要讲话中了解到这一时期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征。古代许多的诗人都以诗明智,通过诗歌揭示社会发展的现状。
(三)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人物最终都会落到对人物的评价上,如果未能详细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特点,对人物的评价就很难客观公正。只有结合时代特征,详细了解人物思想,才能对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人物研究,全面认识人物的思想,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他在其中的作用。例如李鸿章,历史对他的介绍大多表现在割地赔款签字上,未能深层次了解其在争取民族尊严中所做的努力,因而历史对他的评价大多贬多于褒。而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创建的北洋水师都以失败告终,以致后世给他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梁启超认为:“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赵尔巽评价:“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种种评价,皆认为李鸿章功大于过,奈何却让其背负了一百多年的骂名,未能给予他公正的评判。当前学术界研究李鸿章的学者越来越多,也能透过当时的历史环境综合评判其历史成就,给予他公正客观的评价,“大奸臣”、“卖国贼”的骂名少了,对他在民族危亡时期所做的贡献有了更多的肯定。
(一)人物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和教条化现象
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历史人物,对于研究的人物从局部事实或一段时期的经历出发,以偏概全,变相的贬低或否定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把人物的言论当成僵死的教条,生搬硬套,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许多学者在评价人物时会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采用极端消极和激进主观的态度解读历史、评价人物,将人物的功与过置于一段时期来评价,或只取其只言片语全盘否定。例如,历史上对毛主席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因为他晚年的错误而完全否定其个人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的指导作用。在“两个凡是”的禁锢下,有人将毛泽东的言论教条化,把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定都当做不变的真理,无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是错误的,都无法做出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人物的研究,学术界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史实,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恶意矮化,更不能神化,应将其置于一个正确合理的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历史时期做出具体的判断。
2.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孤立地评价人物的作用
许多学者惯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来分析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今天的条件和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们,孤立地研究人物的活动,没有将人置于所处的社会关系来研究。例如,如果仅仅考虑李鸿章签过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的失败等表面上的事件,而不联系李鸿章背后清政府,当时的朝局,国家积贫积弱,敌强我弱的局面,最后只能将过错都归结于李鸿章个人,让他成为时代的罪人。在研究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时,也不能将这些错误完全归结于毛主席个人,更应该考虑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局面,国际上风云变幻,国内“四人帮”的反动叛乱,才导致对当时的形势出现错误的估计。当前学术界脱离具体条件研究人物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都不利于客观的评价人物的历史地位。
3.人物研究时存在片面化,缺乏整体性思维
有些学者总是侧重于研究人物好的一面,或不好的一面,对其好的一面大肆吹嘘,对其不好的一面过分贬低,没有将人物进行整体性分析,导致对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出现片面化的现象。例如,在对我党的一些历史人物研究时,出现了割裂、碎片化的现象,没有将我党的历史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历史,只是对人物某一时期所做出的决定进行评价,过分贬低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例如,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陈独秀同志,他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机会主义二次革命论”,给我们党带来了血的教训,戴上了“反党”,“反革命”,“叛徒”的帽子,在学术界对他的评价争议已久,对他的研究缺乏整体思维的考虑,将他的贡献和他的过错割裂开来,但进行人物研究不能太过片面化,要知道肯定人物的功绩,不等于抹杀他的错误,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判。
(二)人物研究法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客观公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论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离开实事求是,其他历史研究方法论原则就会失去其科学性〔1〕。在研究人物的过程中,要给予人物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使其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就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事实是坚持真理的依据,要坚持从事实出发,让事实发言,让实物说话,尽可能多的收集全面、真实、有效的资料,保护好第一手资料,加强资料的整理,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研究分析,使其更有逻辑性,才能让人物的研究更有说服力。实践具有客观性,人物的的实践活动也是客观的,所以对人物的研究也要遵循其实践活动的客观性,不能根据研究者的主观臆断随意下结论或评价。人物研究法应尊重客观事实,并加以考证,通过真实可靠的资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的认识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对其作出正确的历史定位。
2.坚持统筹考虑,辩证分析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认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和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全面统筹和辩证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的重要体现,这一原则在研究人物时至关重要。在研究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断章取义,支离割裂的现象,将人物在某一阶段所做的错误或未达到实际效果的决定扩大化,进而全盘否定其在整个历史上所做的贡献,这样容易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我党对人物的研究尤为重视,一直以来都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原则,全面考虑,辩证分析。在研究人物时要秉持这一原则,既不能将人物的整个活动割裂开来,也不能笼统地对其进行模糊抽象的评价,要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掌握对立与统一的法则,把握好人物整个活动的区别与联系,统筹考虑影响人物活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注重人物研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坚持知人论世,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人与环境双向互动,时代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和条件,人物是时代舞台上的扮角者,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物的产生、发展、衰亡过程及其所做出的实践活动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正所谓“知人论世”,同理,知世方能论人,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于具体的时代环境,也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条件,不能将时代与人物割裂开来。研究人物必须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其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放在特定的范围内去考察,考虑到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本质要求。
1.文本研究法
研究人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一些人物传记、著作及有记载的文本资料的阅读、整理、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特点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之相关的另一些人物等等。所以,进行人物研究,首先要广泛收集有关人物的真实、全面、有效的资料,尽可能多的是第一手资料。其次是阅读有关人物的传记,例如,阅读有关毛主席的著作时,应当先阅读《毛泽东传》,才能更全面的把握毛主席不同的革命时期所做的不同的战略决策。现在要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应该读读习近平的相关著作,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一个国家领导的成长、发展历程及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最后,要深入研究人物的思想以及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要深入研究人物的相关著作,领悟人物思想的精髓。文本研究是人物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掌握详备的人物档案和资料,才能更有说服力和研究价值。
2.事件联系法
林璧属先生曾说:评价一个人必定要结合其一生的全部活动进行综合考察,但不是要考察其一生的经历,也不是要终其一生的活动,而是将产生了历史效应的实践活动作为评价的根据。所以研究人物也不能孤立通过文字上的东西片面分析,还要与人物具体的实践活动,发生的事件相结合,全面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人物在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最后确认该事件对历史有何种程度的影响,进而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定位。事件联系法是人物研究的必要环节,在不同的事件中不同的人物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事件段人物作出的决策也会不一样,都会影响对人物的研究,所以将人物与事件相结合,为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也增强了人物研究的可靠性。
3.环境分析法
马克思认为人与环境具有双向互动性,“环境创造人,同样人也改造环境”,可见,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片面的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或是环境对人的作用都是不准确的。所以在研究人物时,既要研究与人物本身息息相关的文本、事件,还要将人物置于其所处的环境统筹分析。郭沫若提出:“历史是发展的,我们评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加以全面的分析。这样就比较易于正确地看清他们在历史上所应处的地位”〔3〕。所以,将人物看成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根据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研究,能够在文本研究法、事件联系法的基础获得更可靠的研究资料,才能把握住人物活动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素,了解环境对人影响,才不会使人物的研究有失偏颇。因此,环境研究法是对人物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保障。
〔参 考 文 献〕
〔1〕胡占君,郭继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J〕.红旗文稿,2017,(12):2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86.
〔4〕王春玺.历史人物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恰如其分原则——论邓小平对待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J〕.北京党史,2012,(06):33-36.
〔5〕周进.历史人物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红旗文稿,2018,(17):28-30.
〔6〕尹正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4):34-41+65.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