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杰 李璠
摘 要:现阶段,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各级教育部门提倡要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体制,高校思政课也不断研究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育效率和质量,发现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更科学完善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所以,要不断反思新时代环境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情况,借鉴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的重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重构
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的科学和信息技术,推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稳定发展,人们可以借助不同途径传播思想,高校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得到学习资料,随时随地了解时事新闻。但同时,网络也传播大量不良思想,影响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政教学,教师要不断反思实践教学模式,并积极重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一、我国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获得的成绩
(一)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
就思政教学内容而言,目前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课程。近几年高校在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进程中,根据四门课程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入实践教学模式。让实践教学更有效的服务于基本课程,所以课堂中增加丰富的实践知识,同时应用多种形式,如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高校學生社会道德等,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
(二)广泛应用新教学模式与理念
目前,高校思政教学若想积极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就要建立起完善的实施机构与相关制度,保障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运行。近些年,大部分高校先后制定实施了一些保障机制,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给予组织保证、后勤保障、资金支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和发展。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为了更好的推进思政教学改革,组建实践教学领导组,让其具有资金储备,可以为实施各项教学活动提供资金与理论两方面的支持。
二、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学生缺乏较高的参与度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在逐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时,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长时间沿用的思政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大部分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采取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内容应用于课堂中,既能够提升课堂趣味性,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而,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学生尽管快速认知与接受此教学模式,但缺少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产生此现象是不同原因共同导致的,其中客观条件不足是重要原因,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缺乏资金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只有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并未全面体现出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
(二)实施效果不好
近几年,我国高校对很多学生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看法。就调查数据而言,尽管现在大部分学生进行了思政课学习,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课堂教学模式出现很大变化。就学习成果而言,教学内容并未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现在思政课应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问题,仅仅从表面上转变了传统教学形式,但并未从本质上增强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存在很多弊端。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并没有妥善结合,教学缺少精准的细节。因此,如果要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就要不断的深化改革。
(三)间断性较明显
现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未和所有教学课程妥善结合,既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思政教学目的。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平时实践教学中,高校与相关教学没有深入研究思政教学模式,没有将思政教学和同课程内容合理、科学的融合起来,因此难以连续、稳定的设计课程。如此,部分思政教学内容可以应用实践教学模式,而大多数课程内容却难以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如此教育模式,一些专业大学生可以接受,而一些专业的大学生却缺少应用实践教学模式的机会。
三、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重构
(一)重视应用信息技术
在新时代环境下,我国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各行各业都将本行业和信息技术相融合,所以,高校在重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时要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在进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时,要主动将思政课程内容和网络技术妥善结合,结合实际教学要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媒介,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展示思政课内容。例如在思政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拉美陷阱”等相关资料,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获得置入式教学体验,以实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另外,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延伸和拓展思政教学覆盖面,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与学生分享相关事迹,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建党基础,让其毕业后也要基于人民角度分析问题。根据新时代要求重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品质,也能够有效提升其政治觉悟,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扩大思政知识面,此举既能够减轻教师进行思政实践模式的负担,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多了解自己有兴趣的思政知识。
(二)师生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发挥出协同作用。
教师在思政在教学中是先驱者与引导者,在开展与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时体现出主导性作用。教师要设计合适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活动,进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学生是思政实践教学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多方面实践知识。师生间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实践活动运行,都对实践教学的结果与过程有决定性作用。
首先,全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并主导的实践。教师拟定实践主题,活动主题要适应教学内容,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需求。选择活动主题,既要求代表时代特征,也要考虑学生认知特点,选择积极、新型的主题。借助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发挥出主导作用。教师要监控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其有序实施。在实践中不但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和策划,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教师要“管”“放”结合,并兼顾统一性和原则性。
其次,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拥有选择活动内容的权利。学生是实践教学的进行的目标,既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也要便于学生认可和接受,满足学生增强政治素养和思想品质的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所以,必须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进而学有所得。
(三)形式和内容妥善结合
首先,对实践教学内容予以明确。“原理课”、“概论课”、“纲要课”、“基础课”等课程教学要求对实践教学的方向与内容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在选择实践教学课题时要以四门课程的内容为中心,选择与实践教学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点。详细而言,即实践教学要落实四大课程的主要理论,也要符合四大课程的教学宗旨。
其次,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改革。结合各种实践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应用集中教学、全程教学等形式。全程实践教学就是在思想教学的各个部分都安排实践活动,例如,理论学习后都为学生提供十分钟的讨论实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感想。集中教学形式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要有组织性地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在“思修课”教学时间内,在三月举办专题教育会、组织好人好事活动、学习雷锋精神等。在实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参与心得。暑期期间组织拜访革命老兵、三下乡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
最后,统一实践形式和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的本质是根据四门课程要求而开展的。所以,选择实践教学形式时,要积极统一形式和内容,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状况和实践教学具体情况,开展实践教学时妥善结合形式与内容,进而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作用。
(四)课外和课内有机结合
首先,重视增加课内实践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需要和课堂教学要求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有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不同形式。在课堂内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关系,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可实施性,因此课内教学体现出鲜明的便利性。
其次,有效整合与利用多种课外资源。在思政教育理论课之外进行实践教育活动,分为校外、校内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视频、海报、作业等形式,是由教师制定与实施的课堂外要践行的任务。校外实践教学就是离开学校范围,进入社会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兴趣很大,能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活动。所以,实践教学要妥善利用各种课外资源,让课外实践活动体现更突出的实用性。
最后,统筹课外和课内各种优质资源。在可操作性、实效性上,课外实践教学还有一些问题,特别是校外实践活动,既要求有很多社会资源为基础和保障,也要消耗很多经费,同时无法对学生安全提供全面保障,所以开展活动面臨很多困难。高校实施校外活动时,需要统筹兼顾课外与课内实践教学,在科学的设计安排与运行后,让实践教学环节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现阶段,党和国家特别关注教育实践,逐步形成实践教育人的意识和社会氛围。高校如果要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就要紧跟时代步伐,一步步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学内容、实践理念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现在,部分学生不满意思政课程,存在学生缺乏较高的参与度、实施效果不好、间断性较明显等不足。所以,要选择实效性、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进而重构实践教学,以实现思政实践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祥伟,孙勇.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探究[J].智库时代,2019(15):122-123.
[2] 李丽芬.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改革与开放,2018(22):109-111.
[3] 郭联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现代化,2017,4(22):198-199.
[4] 刘远林,远婷.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才智,2017(06):167.
[5] 汤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J].科教导刊(下旬),2017(01):66-6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名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JKH20180526SK。
作者简介:刘立杰(1980- ),女,汉族,黑龙江东宁人,硕士,讲师,吉林工商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李璠(1980- ),男,汉族,吉林镇赉人,硕士,副教授,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科社与政治学教研部,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