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斌 ,徐革锋,黄天晴,谷 伟,陈春生,程 琳,史秀兰,王炳谦*
(1.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 150070;3.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北京 102100)
褐鳟营养与经济价值俱佳,是西藏亚东地区重点养殖鱼种[1]。近年来,西藏交通运输环境逐渐优化,促进褐鳟养殖业发展,但发病率持续升高[2]。为控制病害,抗生素等化学类药物大量使用,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较强抗药性,且抗生素在水中残留污染水生环境[3]。抗菌肽具有广谱抗性,无残留,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会导致耐药性,可有效替代抗生素。
肝脏表达抗菌肽2(Liver-expressed antimicrobial peptide-2,LEAP-2)产生于肝脏,随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产生抗菌效果。Krause等最初通过分离人类血液,得到肝脏表达抗菌肽1(Hepcidin)和抗菌肽2,在抗微生物活性方面,LEAP-2更强,血液中形成长度不一的多肽,具有抗菌作用[4]。鱼类中LEAP-2 最早发现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具有两种类型,分别为LEAP-2A和LEAP-2B[5]。至今已有较多鱼类LEAP-2基因被克隆鉴定,其中包括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6]、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7]、牙 鲆(Paralichthys olivaceous)[8]、蓝色鲶鱼(Ictalurus furcatus)[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10]、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11]等。
褐鳟LEAP-2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基因在褐鳟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利于褐鳟健康养殖和野生资源保护。本研究克隆褐鳟LEAP-2基因,分析其分子特征,构建pET32a-mLEAP-2 重组表达载体对其原核表达,为进一步探究LEAP-2抗菌功能奠定基础,为褐鳟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成年健康褐鳟(平均体长37~38 cm,体重700~750 g)取自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试验站。经麻醉后迅速解剖,取肝脏组织约400 mg,置于1.5 mL 离心管,液氮迅速冷冻样品,转移至-80 ℃冰箱备用。
采用Trizol 试剂(Invitrogen,美国),按试剂使用说明提取褐鳟肝脏组织总RNA(100 mg∶1 mL),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质量,紫外分光光度计(Thermo Scientific,美国)测定总RNA浓度和纯度。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通过Primer 5.0设计1对引物,L2-F:TGCAGGACCGTCAACACTAC,L2-R:GATGGGTTGGCTGAACATGC。以提取的褐鳟肝脏组织总RNA 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试剂盒BioRT Master HiSensi cDNA First Strand Synthesis Kit(博日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将其逆转录为cDNA,以L2-F和L2-R为引物PCR扩增。凝胶回收试剂盒TaKa-Ra MiniBEST Agarose Gel DNA Extraction Kit Ver. 4.0(TaKaRa,日本)对扩增目的片段回收、纯化,与pMD18-T 载体连接,转化至DH5α 感受态细胞,37 ℃过夜培养。对PCR检测为阳性菌落测序。
通过Blast 在线程序分析序列相似性,同时利用DNAman 9.0 软件将褐鳟LEAP-2 与多种动物LEAP-2 序列作多序列比对。比对动物包括:人(Homo sapiens,NP_443203.1)、猪(Sus scrofa,NP_998953.1)、牛(Bos Taurus,NP_776984.1)、小鼠(Mus musculus,NP_694709.1)、猕猴(Macaca mulatta,NP_001107582.1)、红 原 鸡(Gallus gallus,NP_001001606.1)、狒狒(Papio anubis,NP_00116 2235.1)、狗(Canis lupus familiaris,XP_852172.1)、大西洋鲑(Salmo salar,XP_014039283.1)、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 XP_023996429.1)、虹 鳟(Oncorhynchus mykiss)LEAP-2A 型(NP_001117936.1)、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LEAP-2B 型(NP_0011179 37.1)、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ACR54299.1)、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XP_026990153.1)、长鳍真鮰(Ictalurus furcatus,AAX45792.1)、斑马鱼(Danio rerio,NP_001122249.1)、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NP_001290271.1)、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XP_019960564.1)以及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NP_001187134.1)。
采用MEGA 5.0 构建上述物种LEAP-2 系统进化树。利用SignalP 3.0 预测褐鳟LEAP-2 信号肽序列。利用NetPhos 3.1 Server预测磷酸化位点;利用NetNGlyc 1.0 Server 和NetOGlyc 4.0 Server 分别预测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利用ProtParam预测理化属性;利用SWISS-MODEL 和PredictProtein预测编码蛋白结构。
设计一对含Eco 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引物,上游引物L2YH-F:CCGGAATTCATGACCCCGTTGTGGAGG(下划线表示含3个保护碱基+Eco RⅠ酶切位点),下游引物L2YH-R:CCGCTCGAGA TGTTTGGCTATGTAGAGGAGAGG(下划线表示含3 个保护碱基+XhoⅠ酶切位点),以褐鳟肝脏组织cDNA 为模板,PCR 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MD18-T 载体连接,转化至DH5α 感受态细胞,37 ℃过夜培养。对PCR 检测为阳性菌落作序列测定,序列正确菌落液体培养过夜,用质粒小提试剂盒Biospin Plasmid DNA Extraction Kit(博日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提取pMD18-T-mLEAP-2 重组质粒。用Eco R Ⅰ和Xho Ⅰ分别对pMD18-TmLEAP-2 和pET32a 质粒(丰晖生物,湖南)双酶切,将双酶切后纯化得到带有相同黏性末端成熟肽mLEAP-2 和pET32a 载体片段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37 ℃过夜培养。将PCR 检测为阳性菌落过夜培养,提取质粒,对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测序鉴定正确质粒,将测序正确质粒保存于-20 ℃。
取1 μL pET32a-mLEAP-2 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37 ℃过夜培养。挑取阳性克隆,在含100 μg·mL-1氨苄青霉素LB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按1∶100 比例扩大培养,37 ℃,120 r·min-1振摇培养至OD 约为0.5,取出3 mL 菌液作为阴性对照,其余菌液加入1 mol·L-1IPTG 使终浓度为0.25 mmol·L-1诱导其表达,继续培养6 h,每隔1 h 取样1 次,将收集菌液4 ℃10 000 r·min-1离心5 min,收集菌体,PBS洗1次,取菌体于5×SDS-PAGE上样缓冲液中,煮沸15 min裂解,裂解液作SDS-PAGE 电泳检测。含pET32a 空质粒的BL21(DE3)菌体作对照,处理条件与试验组相同。另收集诱导4 h菌体,PBS洗后超声破碎,离心后获得上清液和沉淀,SDS-PAGE电泳检测。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褐鳟LEAP-2的ORF序列,全长291 bp,编码96个氨基酸(见图1)。利用ProtParam 分析褐鳟LEAP-2 基本物理化学参数,分子式为C478H739N133O130S11,总原子数为1491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0.78 ku,理论pI 值为9.19,不稳定系数为63.71,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123。SignalP 3.0 分析显示褐鳟LEAP-2 含有一个潜在信号肽序列,剪切位点位于Ala27和Ser28,自氨基端起1-27 残基为信号肽区域。功能位点分析显示褐鳟LEAP-2存在4个丝氨酸(Ser)和3个苏氨酸(Thr)磷酸化位点, 4 个O-糖基化位点(分别在第32、38、39 和62 位氨基酸位点),不存在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通过PredictProtein预测 显 示Cys-72 与Cys-78 和Cys-83 与Cys-88 之间分别形成2对二硫键。
预测褐鳟LEAP-2 三级结构,结果见图2。通过搜索发现,人类LEAP-2(PDB number:2l1q.1.A)与褐鳟LEAP-2 蛋白序列最匹配,序列一致性为41.03%,QMEAN 值为-1.61。从结构上看,褐鳟LEAP-2 与人类LEAP-2 相似,其中包括由2 对二硫键组成的紧密中心及无序N端和C端。
分析和比对褐鳟与其他物种LEAP-2氨基酸序列,发现褐鳟与大西洋鲑同源性最高,达99%;与模式鱼种斑马鱼同源性为55.2%;与红原鸡同源性为29.2%;与人类同源性为27.1%;与小鼠同源性最低,为22.5%(见表1)。
褐鳟与上述动物LEAP-2 比对结果见图3,在羧基端具有多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星号标出),在这4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2 对二硫键,2 对二硫键与LEAP-2 抗菌活性密切相关。
表1 褐鳟LEAP-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Table 1 Homologous analysi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brown trout LEAP-2
通过MEGA 5.0 软件构建进化树(见图4),主要有两个分支,其中硬骨鱼类形成一个分支,鸟类和哺乳动物形成另一个分支,说明鱼类与哺乳动物和鸟类亲缘关系较远。在硬骨鱼类分支中,褐鳟与大西洋鲑亲缘关系最近,先形成一簇,再与其他鱼类成簇。除大西洋鲑之外,褐鳟与同为鲑科的虹鳟A型和红点鲑亲缘关系也较近。
提取阳性菌落中的质粒,Eco RⅠ和XhoⅠ双酶切,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显示在约214 bp处可见目的片段条带(见图5)。测序鉴定正确质粒,测序结果证明目的片段“mLEAP-2”已成功连接到pET32a 表达载体,核苷酸序列未发生任何碱基突变。
含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LEAP-2 大肠杆菌BL21(DE3)被培养至OD 值约为0.5 后,通过IPTG诱导,对诱导0、1、2、3、4、5、6 h 菌体总蛋白作SDS-PAGE 电泳分析,同时取诱导4 h 菌体,经超声破碎后将获得沉淀和上清分别作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含重组质粒菌体总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2.61 ku处有蛋白条带,与预期相符,而在含pET32a 空质粒菌体总蛋白上未见该条带,表明重组蛋白得到有效表达。另外,在菌体经超声破碎后离心得到上清和沉淀中均存在目的条带,表明trxA-mLEAP-2融合蛋白除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外,还存在于包涵体中。
本试验克隆褐鳟LEAP-2基因ORF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褐鳟与鸟类和哺乳类同源性均在30%以下,与草鱼等非鲑科鱼类和虹鳟LEAP-2B同源性40%~61%,与虹鳟LEAP-2A、红点鲑和大西洋鲑同源性均在94%以上,其中与大西洋鲑同源性最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结果也与上述分析相同,与分类上的亲缘关系一致,说明褐鳟LEAP-2在进化上相对保守。
该基因编码96个氨基酸,自氨基端起前2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部分,28~96个氨基酸为原前体肽部分,在Ala27和Ser28之间存在信号肽酶切位点;原前体肽由前体肽和成熟肽组成,在前体肽和成熟肽之间存在可被前体肽转化酶识别的切割位点(RMAR-MT)。4 个高度保守半胱氨酸在羧基端形成2 对二硫键并构成稳定β-折叠结构,更易穿过细胞膜杀死病原微生物[12]。研究证明,对昆虫防御素使用二巯苏糖醇还原分子内二硫键,其抗菌活性消失[13]。因此2 对二硫键与LEAP-2 抗菌活性有关。
目前LEAP-2体外表达已有报道,王红亮通过将小鼠LEAP-2 成熟肽cDNA 连入pPIC9 载体中,获得pPIC9-LEAP-2 重组质粒[14]。张虹等在对斑点叉尾鮰LEAP-2 基因全长cDNA 改造后,将其插入pET-32a载体,BL21菌表达和纯化获取目的蛋白,以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斑点叉尾鮰LEAP-2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7]。蔡灿等将大黄鱼LEAP-2全长cDNA连入pET-32a载体,在体外表达大黄鱼LEAP-2重组蛋白[6]。本试验以褐鳟LEAP为研究对象,构建pET32a-mLEAP-2重组表达质粒,表达后所得蛋白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一致,为22.61 ku,表明目的蛋白有效表达。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外源蛋白时,需注意外源蛋白对宿主菌“毒性”作用,避免“宿主菌自杀”[15]。因此本研究选择pET32a作为表达载体,目的基因在pET32a载体上转录和翻译受T7噬菌体信号控制,在加入IPTG后,大量T7 RNA聚合酶产生并与载体上T7 启动子结合,使目的重组蛋白高效表达;而未加入IPTG 时,目的基因无表达,宿主菌可良好生长。另外,在pET32a 载体上具有trxA标签,蛋白可正确折叠,有效改善其溶解性能,减少包涵体蛋白形成。
本试验克隆得到褐鳟LEAP-2基因ORF序列,并在体外成功表达“trxA-mLEAP-2”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褐鳟LEAP-2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