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既需要实干,也需要斗志,更需要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心。“四个自信”的提出彰显的是积极的心态和智慧,也是政治宣言和承诺,对于提升政治战略定力,树立新时代党和国家形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四个自信;中国治理;价值内涵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4-0023-05
理解中国,尤其理解中国治理,一个捷径是读懂中国特色治理愿景和治理方式。它们被浓缩为一些关键词,如“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严三实”“五位一体”等。对于当下中国来说,最需要读懂的关键词是“四个自信”。
一、“四个自信”提出的历史环境和现实依据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是一個有机的整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它的提出有极其深刻的历史环境和现实依据。
(一)古代中国的富强及在近代的衰弱
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16世纪以前,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冶金技术、纺织技术、手工制造技术等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在约300项的重大发明中,有175项在中国诞生,而其中的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深深影响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这样评价古代中国科技:“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1]12然而,随着西方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兴起,近代的中国却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这使得中华民族遭受到有史以来最悲惨的外敌入侵,被迫开始了长达100多年的抗争。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团结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的奋战,终于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文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中华文明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改革开放的实施让中华文明在经济上摆脱了劣势。中国进入新时代,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然而,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弱国心态的表现,如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对西方道路的深信不疑、对西方话语的套用移植、对西方消费方式的热捧追逐、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等,需要我们警惕及应对。
(二)当代中国自信形成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等各方面正在追赶发达国家,今日之中国,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1.中国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大。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达15.86%,近几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按不变价计算,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6倍,年均增长8.1%;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外汇储备余额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我国已建立起体量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逐渐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
2.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丝路基金”的设立,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明对话交流平台,为破解文明冲突提供了案例参考。“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举办,增进了世界各国政党的党际交流与了解、互信与互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些都是中国为人类发展、为世界和平提供的公共产品。正如英国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所说:“中国绝对不会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只会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崛起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2]325。
3.中国的崛起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今日中国的和平崛起,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西方话语里把中国崛起看成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中国过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教育、科技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实现了6亿多人脱贫,现正进行最后全面全员脱贫攻坚,届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二、“四个自信”的价值内涵
(一)“四个自信”的实质
“四个自信”就其内容而言,可简单概括为:道路的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本来成就未来;理论的自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指导性不动摇,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化;制度的自信就是坚持、巩固、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自信就是坚持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国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对社会主义新文化构建、完善和发展。“四个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实质为:一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二是中华民族完整叙事的政治表达,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信念。
1.“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在西方后现代化的今天,中国以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形态迅速崛起,崛起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8、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只是千万级人口的崛起,20世纪美国、日本也只是亿级人口的崛起,而今天中国却是十亿级人口的和平崛起,这种崛起超越了以往的发展模式,而且成就震惊世界。如何言说中国这一伟大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四个自信”的提出正是对新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四个自信”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发展模式、一种独立性的政治话语体系的崛起、一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复兴话语体系的崛起。
2.“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完整叙事的政治表达。中华民族从何处来,现处何地,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中国历史的完整叙事,这个叙事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进程中探索出“四个自信”的结论。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都经历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进,但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历史自身的演进进程。在民族危难面前,各个进步阶层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很多主张,并付之于实践,但最终没能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历史进行结合,重新建立史观,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方向,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探索、改革开放,直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3]5,宣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方向和最终归宿,构成中华民族的完整叙事。
3.“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信念的政治表达。中国共产党从一叶扁舟启航,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使中国共产党从执政到长期执政,而且是在一个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执政,并且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何深刻洞悉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是执政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四个自信”的提出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与理想信念,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以积极的心态坚定不移去实现其政治承诺。
(二)“四个自信”的重大意义
坚定“四个自信”,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对诠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社會共识和力量、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塑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诠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色与底蕴。坚定“四个自信”的提出阐明了我们的坚定声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什么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是什么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这种道路自信表达了实现复兴的路径,拓展了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理论自信构建了实现复兴的理论能力。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制度,化解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时间和空间压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展示社会制度效率的制度自信。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文化自信彰显了实现复兴的历史传承,是带着自身历史元素、文化基因的复兴,一种古老而持久的文明复兴。
2.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和发展新共识,回答时代之问。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常态,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存量问题与增量问题交织、存量矛盾与增量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冲突激增,平衡利益关系、解决矛盾冲突的难度加大。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的改革是基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利益的冲突和阻力较小;现在的改革是基于公平正义的改革,主要是调整利益格局,遭遇的阻力大,必须“于法有据”。与此同时,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破局,作为执政党必然给出清晰的回答,坚定“四个自信”,表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已经成型并逐步走向成熟,向社会、向世人表达了在新时代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坚定不移,对国家理论创新与与时俱进的坚定不移,对国家制度坚持、巩固、完善和发展的坚定不移,对国家文化再构筑的坚定不移。
3.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塑中华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极大地震撼了西方世界,西方人眼里那个一度被视为“东亚病夫”的古老中国,正以非西方模式和惊人的速度在崛起,于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崩溃论”各种论调接踵而来。坚定“四个自信”就是破解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批评”“渗透”“打压”的最有力武器。在不确定的国际社会中,透视中国深厚的文化价值观、独特的政党制度、成功的经济模式、新型的大国关系、中国式的和平崛起,构建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话语体系,确立话语自信,以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尊重、认可和支持,彰显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提升“四个自信”的路径
“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四个自信”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要求。
(一)在发展、完善的基础上提升自信
发展是硬道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自信之源在于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传承、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世界的第一梯队,保持这种发展态势,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新时代必须要赋予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经济上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政治上走中国式民主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形式、中国气派的政治发展模式;文化上“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彰显道路的适应性、理论的创新性、制度的有效性、文化的创造性。
(二)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1.对中国道路的认知与认同。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清晰的界定,“中国道路”是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之路,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互利共赢、开放包容之路,是以人民主体的发展之路。其实质是一条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共同富裕之路。中国道路扎根中华大地,是具有独特秉性、富有战略定力的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与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改革的不同时期,以问题为导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而得出理论总结,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各有主题,但又有机统一,构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有独特价值观、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话语,有完备的更新机制,还有强大的改革实践支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与认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3个方面的“坚持和完善”,涵盖领导、民主、法律制度体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制度等,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制度图谱。这些制度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自主建起来的,有自己的核心力量,有很强的纠错能力与机制,而且富有效率,这些制度是历史选择、人民选择、国情选择,要不断推进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创新。
4.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5]。中国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延续中华之根;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并标注新时代的注解,是支撑中华之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国人精神,是复兴中华之续。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古代文明中唯一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
(三)在与世界各国的客观对比评价中提升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底子薄、贫困人口多,发展条件差,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连续40多年实现高速增长,这在国家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相对于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崛起的各大国崛起方式而言,今天中国是以和平的方式崛起。相对于世界各国发展的速度而言,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中国只用4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德国120年、美国180年、法国200年、英国300年所走过的道路。在发展的基础、方式、速度比较中,中国的发展道路、指导理论、实行制度、秉持文化是有效的。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主形式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同期的速度,人民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集中出现的贫富分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民主问题、公平正义问题、腐败问题等,依靠自身制度优势逐步解决,并且没有出现国家的动荡,今天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可以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
在比较中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比较中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从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依据现实来修正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较中找到“四个自信”、树立“四个自信”、提升“四个自信”,进而坚定“四个自信”。
(四)建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方话语中一般称为“中国模式”。长期以来,我们都坚持“不争论”的策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时代之需,也是在百年大变局中的变局之需,不但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其道路而言,走的是一条独立发展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创新。制度上不照抄西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构建,总结、丰富、发展改革成果。文化上重拾中华之魂,从中华根源上找寻文化自信的基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中华大地,源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只有中国人最有发言权,相信自己抉择,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一往无前,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标上,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自信,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点,建构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尚信.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M].张莉,刘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责任编辑 宋桂祝
[作者简介]罗荣富(1979- ),男,广东韶关人,广州工商学院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教育廳课题“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调查与培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GXSZ130)阶段性成果、2017年广州工商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项目编号:ZL2017114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