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方言古语词例释

2020-05-10 10:05张丽梅闫庆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集韵广韵朔州

张丽梅,闫庆玲

(1.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朔州,地处山西省西北部,东和东北紧靠北方重镇大同市,南和西与忻州市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作为塞北地区的一颗明珠,早在旧石器时代,朔州地区就有“峙峪人”“边耀人”“鹅毛口人”繁衍生息[1]2。又因其地处晋蒙交界处,自古以来为农牧业过渡地带,与少数民族接触较多。因此,其方言独具特色。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经济发展较慢,方言中保留了很多的古语词。本文选取方言中保留的“垐”“啜”“髧”等15个古语词进行阐释,并借助其他材料进行考证,以期有助于晋语的深入研究。

“垐”在朔州方言中有三个义项:

1.<动>用力把东西压紧,填实。

例1:妞(你)给囊(我)把那布袋里的塑料瓶狠狠压垐实,里头还能往进装点东西。

例2:尔(他)拜倒(不知道)咋给装车来来,车上那穰压也么压垐。

2.<形>形容人脸上、身上的肉结实、紧密。

例1:这女儿肉(胖)了,身上那肉真垐里,捏也捏不动。

例2:妞看那个小姑娘脸上的肉垐蛋蛋里好看哩。

3.<形>形容人笨。通常写作“瓷”。

例1:囊娃娃头垐的很,啥也学不会。

例2:你一天天垐瓜瓜里,是做啥哩?

《说文·土部》:“垐,以土增大道,从土次声。疾资切。”[2]475《玉篇·土部》:“才资才即二切,<说文>云,以土增大道也。”[3]26《龙龛手鉴》:“垐,以土增道。”[4]190《广韵·旨韵》:“垐,以土增道。疾资切。”[5]53《集韵·旨韵》:“垐,<博雅>积也。”[6]43《汉语大词典》:“垐,用土铺路。”[7]474

朔州方言中的“垐”,不再是“以土增道”之义,属于词义的引申。《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垐”也有三种含义,其中“垐”当“填实”讲时,还在晋语(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使用。当“硬,坚实”讲时,使用范围较广。除朔州外,在晋语(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京官话(北京),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山西运城、山西芮城、陕西商县),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等方言区使用。不过,说法稍有不同,北京、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用“垐实”;银川用“垐牢”;陕西户县用“垐作”。当“笨、呆板”讲时,该用法在中原官话(陕西商县、新疆吐鲁番);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等方言区使用[8]4458。

“啜”在朔州方言中有两个义项:

例1:你就那好好啜哄人哇,以后可有你呢好受哩。

例2:你不用编那谎话啜哄囊,囊还不知道你是个啥人啊?

“啜”的本义为“尝”“喙”“哭泣”义,《说文》:“啜,尝也,一曰喙也泣也。”[2]64由“鸟啄食要不停的反复,人哭泣时不停的啜泣”引申出“言多不止”义。《广韵·薛韵》:“啜,言多不止。陟劣切。”[5]499《集韵》:“啜,多言不止谓之諁。或从口。”[6]711这些用法不同于朔州方言。《近代汉语大词典》中“①啜赚,骗诱;②啜哄,劝诱,连哄带骗”的用法与朔州方言相同[9]5434,“啜”都是作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其中的“赚”“ 哄”都为“哄骗”义。相关的例子还有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自从白侍郎别后,尽着老虔婆百般啜哄,我再不肯接客求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他要了人家汉子,又来献小殷勤,啜哄人家老公。”[7]3807

例1:等我回来了,请你们好好啜(吃)上一顿。

例2:妞不是早就答应下请囊啜一顿里啊。

《尔雅·释言》:“啜,茹也。”[10]52《广雅·释诂二》:“啜,食也。”[11]37《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12]79《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百般美味不形相,是种珍修不尝啜。”[12]79

朔州方言中保留了这两种用法,《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啜”当“副词”时,用在元明时期,如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不是我主意几别,啜赚的你早晚行。”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只待要兴心啜赚俺泼家私,每日家哄的去花间酒肆,品竹调丝。”《水浒传》:“如何故来啜赚将军?”[8]5434“啜”当“饮,喝”讲时,还在客话(广东梅县),闽语(福建厦门、建瓯、建阳、漳平、广东海康、台湾)等方言区使用。

“髧”在朔州方言中有两个义项:

1.<动>头发垂下来。

例1:你头发长了,能髧到肩上了。

例2:你把头发披开,囊看看能髧到哪了。

《玉篇·髟部》:“髧,发垂貌。徒感切。”[3]112《广韵·感韵》:“髧,发垂貌。徒感切。”[5]330《集韵·感韵》:“髧,发垂貌。”[6]447《近代汉语大词典》:“鬖,蓬头散发的样子。”[9]393《王力古汉语字典》:“髧,发垂貌。”[13]1700《汉语大词典》:“髧,发垂貌,引申为垂貌。”[7]17533《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髧<书>,头发下垂的样子。”[14]259

相关的例子有《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陆游《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感》:“老夫假寐角巾低,稚子高吟两髦髧。”刘大櫆《题朱子颍画像》:“忆昔与子初结交,童然侍侧髧两髦。”[7]17533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髧”有四种含义,当“垂”讲时,在粤语(广州)地区使用[8]6810。

2.<动>把胳膊或腿垂下来,搭在某人肩上或身上。

例1:妞(你)胳膊髧在囊肩上,真难活哩。

例2:妞(你)把腿伸回里,髧我身上太重了。

“髧”的此用法,属于词义的扩大。还未在其他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

四、讟[du53]

“讟”在朔州方言中仅有一个义项,即形容“某人抱怨、怨恨的样子”,一般不单用。

例1:他恨讟讟的,不知生谁的气呢。

例2:囊知道你心里头有气,但你不能恨讟讟地把气撒到父母身上。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讟”有两种用法:①诽谤,古方言。<方言>第十三:讟,谤也。②痛恨,古方言。<方言>第十三:讟,痛也。第二种用法与朔州方言中的用法相同,该用法还在吴语(江苏常州、扬州)地区使用[8]7375。

1.<形>人不舒服而产生的恶心呕吐。

六、佮[ka35]

“佮”在朔州方言中有两个义项:

目前大部分船东选择观望态度。近期,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Drewry)对船东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船东66%选择低硫燃油,13%选择安装脱硫装置,8%选择使用液化天然气,13%选择其他方式。普氏等机构也预测,未来几年使用低硫燃油、加装废气清洁系统将会被多数航运公司选择,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则是远期趋势。

1.<动>指“与人相合”。

例1:妞(你们)两个要是佮不住了,就不要坐在一搭,

例2:大多数那婆婆和媳妇佮不住。

2.<动>指“合伙做生意”。

例1:小明和朋友佮本做了买卖,到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例2:那佮本生意不好做,还是一个人做生意比较好。

《说文·人部》:“佮,合也。”[2]282王筠释例:“佮下云合也,从人合声,是合、佮义同音异。佮音如蛤。通力合作、合乐及俗语合伙,皆佮之音义也。今无复用佮者。”《玉篇·人部》:“佮,合取也。公荅切。”[3]50《广韵·合韵》:“①佮,合也。他合切。②併佮,聚,古沓切。”[5]535《集韵·合韵》:“佮,<说文>合也。”[6]770《汉语大词典》:“佮,聚合。”[7]1339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该词共有6种用法。其中第一种用法“佮,合,合伙,拼合”与第二种用法“佮,相处,结交,邀集”与朔州方言同。当意思为“与人相合”时,使用的方言区包括胶辽官话(山东荣成),中原官话(陕西商县),江淮官话(江苏涟水),西南官话(湖北武汉、随州),吴语(上海、苏州、嘉兴),湘语(湖南长沙),闽语(广东汕头)等。当意思为“合伙做生意”时,使用的方言区包括西南官话(湖北武汉),吴语(上海、江苏常州、苏州、丹阳、浙江嘉兴),湘语(湖南长沙),赣语-江西高安老屋周家、新干),冀鲁官话(山东寿光),胶辽官话(山东胶县、青岛),中原官话(山东东平、费县、济宁、河南孟县)等[8]3439。

七、嫽[li35]

例1:你能不能不要嫽逗那个姑娘了?

例2:囊上高中的时候,班里的男生就好嫽戏女生。

《说文解字注》:“①<广韵>相嫽戏也,此今义也。按毛诗传及许人部曰:僚,好貌。盖亦可用此字。②嫽,好也。从女。尞声。”[17]2467《广韵·宵韵》:“①嫽,相嫽戏也。落蕭切。②嫽,嫽嫽,好貌。力小切。”[5]146《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七版》中“嫽”为“美好”义[14]820,“戏弄,开玩笑”的意思已被“撩”取代。

“嫽”当“戏弄”讲,在唐五代间书作“料”,或云“料理”。如《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东邻有女,相料实难过。”韩愈诗中曾写道:“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水浒传》中写作“撩”,即“我今日着实撩鬭他一撩鬭,不信他不动情”[15]123。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记载“嫽”当“戏弄,逗弄,招惹”讲时,在中原官话(山东曲阜、江苏徐州),江淮官话(江苏镇江),西南官话(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湘语(湖南长沙、浏阳),客话(江南赣州、广东万华),粤语(广州)等方言区都有使用[8]7183。

“娄”在朔州方言中只有一个义项,用以形容“某些水份多的瓜类因熟得过分,瓜瓤化成水而变空”。

例1:这两天的雨水下的太多了,西瓜都娄了。

例2:香瓜娄了也不好吃了。

《说文·女部》:“娄,从母、中、女,空之意也。”[2]438《玉篇·女部》:“娄,<说文>空也。”[3]67《五方元音·牛韵》:“娄,空也。”[18]31《广韵·侯韵》:“空也,落侯切。”[5]213《集韵·侯韵》:“娄,<说文>空也,从母、中、女,空之意也。”[6]336《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娄,<方>过熟而变质。”[14]843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娄”当“(瓜类)过熟而变质”讲时,还用在东北官话(东北)、北京官话(北京)、冀鲁官话(天津)等方言区[8]4457。

九、覕[mi53]

“覕”在朔州方言中只有一个义项,形容“把东西藏起来”。

例1:你把笔覕到袖圪筒做啥呀?

例2:妞娃娃真害人(不听话)里,拜倒(不知道)把钥匙覕哪个窟窿里了。

《说文·见部》:“覕,蔽不相见也。从见必声。莫结切。”[2]306《玉篇·见部》:“覕,觅也。莫结、补日二切。”[3]91《广韵·宵韵》:“覕,不相见貌。必刃切。”[5]393《集韵·宵韵》:“覕,不见谓之覕,或作。”[6]539《王力古汉语字典》:“覕,遮蔽,看不见。”[13]1247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覕”当“藏匿,躲藏”讲时,用在闽语(福建厦门、永泰、仙游、莆田、顺昌、广东潮阳)中。如“覕雨”就是“避雨”,“覕走”就是“迅速躲开”之意[8]4489。

十、痨[n35]

“痨”在朔州方言中有两个义项:

1.<动>毒死。

例1:这两天家里耗了太多了,得放点耗子药痨死哩。

例2:那野菜可不能瞎吃,万一痨人了就麻烦了。

2.<名>毒药。

例1:囊邻居的儿子得了抑郁症了,自己喝了痨药自杀了。

例2:你要不想活了,趁早喝上那痨药,不要连累别人。

扬雄《方言》卷三:“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癒,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痨,自关而西谓之毒。”[16]26《说文·疒部》:“痨,朝鮮谓药毒曰痨。从疒痨声。”[2]269《广韵·号韵》:“痨,<说文>朝鲜谓药毒曰痨。郎到切。”[5]418《集韵·号韵》:“朝鲜谓中毒曰痨。”[6]176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痨” 当“毒死”讲时,在北京官话(北京),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江淮官话(湖北浠水、蕲春、广济、安徽安庆),西南官话(湖北钟祥、四川成都、宜宾、云阳、南川、云南昆明、楚雄、贵州清镇、遵义),湘语(湖南长沙),赣语(江西南昌、宜春、湖南常宁)等方言区使用。当“毒药”讲时,在西南官话(贵州清镇、湖北钟祥、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湘语(长沙),赣语(江西南昌)等方言区使用[8]6263。

十一、殕[pa213]

“殕”在朔州方言中有一个义项,形容“食物腐烂后长白毛”,不单用。

例1:天气热了,蛋糕放了一天到霉殕了。

例2:你把瓮里头那粮食拿出来晒晒哇,小心霉殕了哩。

《玉篇·歹部》:“殕,败也,腐也。方九切,又步北切。”[3]223《龙龛手鉴》:“芳武反,食上长白毛也。”[4]404《广韵·侯韵》:“殕,食上生白毛。芳武切。”[5]262《集韵·侯韵》:“殕,物敗生白也。芳武切。”[6]334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殕”当“食品因发霉而生的白毛”讲时,还在中原官话(河南洛阳),晋语(陕西绥德),徽语(安徽绩溪),吴语(上海、浙江杭州、宁波、苍南金乡、金华、萧山),闽语(福建福州、永安、三明、沙县、莆田、厦门)等方言区使用[8]5967。

十二、彠[ia213]

“彠”在朔州方言中有两个义项:

1.<副>估计物体的重量。

例1:你给囊彠莫彠莫这一袋白菜有多少斤?

例2:尔果然有一下下里,彠莫她有50斤,果然就是。

2.<副>约莫时间”等意思时,通常写作“约”。

例1:我彠莫快9点了哇,她咋还没来?

例2:你哇再是个做啥的,不彠莫几点了啊?

《说文·萑部》:“彠,规蒦,商也。一曰视遽貌。一曰蒦,度也。或从寻。”[2]134《玉篇·萑部》:“彠,纡缚、于白、居莫三切,高视也;遽视貌也;度也。”[3]453《广韵·药韵》:“彠,度也。一虢切。”[5]503《集韵·戈韵》:“度也,或从寻从矢。忧缚切。”[6]722《汉语大词典》:“彠,尺度;法度。”[7]160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彠,<书>尺度;用秤称。”[14]1617

朔州方言“彠”的用法与文献记载相比,属于词义的引申与扩大,不再是动词“称重量”的意思,转为副词“约莫、估计”之义,该词还在北京官话(北京)地区使用。

十三、臖[i53]

“臖”在朔州方言中有两个义项:

1.<动>肿起。

例1:她头上臖起个大包。

例2:那娃碰石头上了,头上立马臖起个大包。

《玉篇·肉部》:“臖,肿痛也。许证切。”[3]418《广韵·证韵》:“臖,肿起。许应切。”[5]433《集韵·证韵》:“臖,肿病。”[6]610《汉语大词典》:“臖,肿胀。”[7]938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一《土言》:“疮肿起曰臖。興去声。”民国十四年《阳江志》卷七《地理志七·风俗附方言》:“疮肿起曰臖。興去声。”民国二十三年《恩平县志》卷四《興地三·风俗·方言》:“疮肿起曰臖。興去声。”[19]79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臖”当“因发炎而肿起”时,还在江淮官话(江苏扬州、镇江、东台),西南官话(湖北武汉、钟祥),吴语(上海),粤语(广东东莞、阳江)等方言区使用[8]7482。

2.<形>形容一下一下的疼痛。

例1:她骑个自行车与对面车给撞了,一下给摔了个马朝天,身上疼的臖臖的。

例2:唉,这不知道昨天碰哪上面了,老感觉胳膊上疼的臖臖的。

“臖”的此用法,属于词义的引申,还未在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

十四、顡[i53]或[uai53]

“顡”在朔州方言中有一个义项,形容“人不聪明、痴呆”,不单用。

例1:你最近是干嘛了,上课有没有认真听,每天头痴顡顡哩想啥呢?

例2:你么看见吃饭呀,就那痴顡顡里玩手机哇。

《说文·页部》:“顡,痴癫,不聪明也。”[2]315《玉篇·页部》:“痴顡、不聪明也。牛既、五坏二切。”[3]76《广韵·贿韵》:“顡,聉顡。五罪切。”[5]361《集韵·贿韵》:“顡,头不聪也;聉顡,愚貌。”[6]347《汉语大词典》:“顡,痴呆。”[7]17158

朔州方言里有两个读音,既读“wài”,也读“yì”,属于文白异读现象。“wài”为文读音,与《广韵》同;“yì”为白读音。《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录该词。

十五、曀[i53]

“曀”在朔州方言中有一个义项,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不单用。

例1:今天这天气灰曀曀哩,下雨呀。

例2:这天气变化太快了,那阵儿日头还晒的人难活哩,一下天到灰曀曀哩了。

《说文·日部》:“曀,阴而风也。从日壹声。”[2]264《玉篇·日部》:“曀,阴而风,于计切。”[3]372《广韵·霁韵》:“曀,阴风。<诗>曰:终风且曀。”[5]373《集韵·霁韵》:“曀,阴而风。”[6]479《汉语大词典》:“曀,①天阴而有风。②天色阴暗。”[7]729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曀,<书>天阴沉。”[8]1557

相关例子有:《梁书·诸夷传·芮芮国》:“其国能以术祭天而致风雪……或于中夏为之,则曀而不雨。”《越九歌·庞将军高平调》:“鞭卧龙,跃镜浦,灵之来,曀如雨。”《雨后赋兼寄城中诸友》:“长空收曀净千顷,落日着山县米笴。”《电影》:“初犹披雾曀,久不藉风霾。”[7]7291

朔州方言中的“曀”与文献记载的用法不同,不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汉语方言大词典》“曀”作“阴天”讲,也为名词。该用法用在兰银官话中[8]7243。

猜你喜欢
集韵广韵朔州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朔州接地气的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头货”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愿朔州现象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