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花,陈改花,郭建赟,赵苏鑫,张潇岩,张晋岳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030619;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3.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晋中030619)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大约为40%左右[1],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沟通,给其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使其难以融入社会,严重者还可以导致患者抑郁[2],影响愈后,所以应当积极治疗。当前针对构音障碍中医多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效果确切,但针刺穴位的选穴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针刺治疗构音障碍的现代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其选穴规律,以期为针刺治疗构音障碍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计算机检索1979 年1 月-2019 年3 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针刺治疗构音障碍的相关文献[3-41]。
研究对象必须是针对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后构音障碍;采用针刺治疗为主,且效果显著;明确给出针刺处方;所采用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均为国际或国内同行公认的通用标准。
综述类文献;以针刺为辅助治疗的文献;选用相同穴位的文献仅取1 次;针刺穴位不明确的文献。
采用计算机检索,以“构音障碍”为主题检索词,分别与“针刺”“针灸”组合排列检索。
将纳入文献的腧穴名称、所在部位、所属经脉等参考《腧穴名称与定位》[42]的规定进行规范化录入,如“三里”合入“足三里”,“水沟”和“人中”合入“水沟”,“夹廉泉”和“旁廉泉”合为“旁廉泉”等。将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 表,生成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并运用Clemintine 12.0 进行关联性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9 篇文献,选用80 个腧穴,总频次为330 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5 位穴位为风池、金津玉液、廉泉、翳风、通里、内关、丰隆、完骨、合谷、三阴交、哑门、水沟、足三里、旁廉泉、百会。结果见表1。
表1 针刺治疗构音障碍使用频次前15 位的穴位
本研究中,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经穴涉及12 条经脉、任督二脉以及经外奇穴和现代经验穴,按照腧穴个数和频次统计其分布情况,可见现代经验穴及任脉、足少阳胆经、督脉、经外奇穴腧穴选用最多,其使用频率分别为15.15%、12.42%、11.51%、10.60%、10.30%。结果见表2。
本研究把人体分为7 个部分,即舌部、颈项部、头面部、上肢、下肢、胸腹部和背腰部。对选用的80 个腧穴进行部位分析,可见位于颈项部的腧穴应用最多。所选腧穴的归属部位、频次和选穴数量,结果见表3。
选用Clemintine 12.0 数据分析软件将使用频次5 次以上的22 个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置信度设为100%,以支持度排序的前20 条关联规则列表(表4)。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
表2 针刺治疗选穴经脉所在情况
表3 针刺治疗选穴部位所在情况
表4 针刺治疗构音障碍使用频次5 次以上穴位关联规则
选用SPSS 19.0 软件对使用频次5 次以上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树状图(图1)和冰柱图(图2)。由图可见,若按群集数10 来分,可以分为两大聚类群:第一大类包括百会、地仓、舌三针、内关、金津玉液、风池、廉泉、通里、丰隆、合谷、哑门,是治疗构音障碍常用重点穴位;第二大类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颊车、翳风、完骨、水沟、承浆、风府,多为配穴。从图中可以得出有效聚类群:风池-金津玉液-廉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百会-地仓-舌三针、合谷-通里。
选取频率≥5 次的23 个穴位,依次为风池、金津玉液、廉泉、翳风、通里、内关、丰隆、完骨、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水沟、哑门、旁廉泉、太溪、百会、舌三针、太冲、地仓、颊车、承浆、风府穴。聚类分析图中可以看到不同分类数下的穴位分类。
图1 高频穴位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2 高频穴位聚类分析冰柱图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是以发音异常、舌体活动不灵活为主要特点的一类病症,相当于中医之“舌强不能言”“言音不正”“舌喑”等,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构音障碍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分别为风池、金津玉液、廉泉、翳风、通里。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针刺风池穴可疏风散邪,治疗内风引起的中风等;金津玉液为经外奇穴,位于口腔舌下系带,其下布有舌下神经等,针刺金津玉液具有疏通经络、通利舌窍的作用;《针灸甲乙经》中言:“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廉泉主之”,廉泉穴又名“舌本”,位于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布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通过针刺疏通舌咽气机;翳风位于颈项部,是手少阳三焦经穴,深层有面神经分布,主治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等头面部病症;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穴,中医自古认为心主神明,心气通于舌,倘若心失所养,必会导致舌强而言语謇涩不利,且手少阴之别又系于舌本,故通里可治暴喑、舌强不语。
从统计结果发现,有21 个(组)穴位是近现代医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积累而来,这些穴位没有明确的经脉所属,就取穴部位而言,均位于颈项部和舌部,这些穴位附近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针刺该区域腧穴可刺激相应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患者咽喉部肌肉的神经支配,促使咽喉部神经反射的重建,从而恢复言语功能[18]。另外从经脉所属看,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 位经脉依次为任脉、足少阳胆经、督脉。任脉起于小腹,循腹沿正中线至咽喉,构音障碍病位在舌,但与咽喉密切相关,选择任脉穴位符合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主输转表里阴阳之气,通调脏腑之气机,且足少阳胆经上贯于心,可通心气而调神志;督脉循腰络肾与脑髓密切相关,且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可疏调阳经经气,推动气血运行,改善中风的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
从部位频次分析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主要选取颈项部、舌部、头面部经络,腧穴的近治作用是腧穴的普遍基本作用[43],东晋·陈延之《小品方》提出“病其处则灸其穴,此为近道法也”,即在病变部位或附近选取腧穴的方法。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病位在脑,与舌咽密切相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常用穴位多位于头面颈项部,这与针灸的近治作用不谋而合。另外,针刺还有部分穴位位于下肢部,这体现了局部取穴与远处取穴并重的思想,其中远处取穴多为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
经关联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以置信度为100%,支持度排名前5 的穴对分别为风池-完骨、金津玉液-翳风-廉泉、通里-哑门、风池-完骨-翳风、风池-完骨-金津玉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穴位被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百会、地仓、舌三针、内关、金津玉液、风池、廉泉、通里、丰隆、合谷、哑门,是治疗构音障碍常用重点穴位;第二大类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颊车、翳风、完骨、水沟、承浆、风府,多为配穴。本研究得出4 个有效聚类群:风池-金津玉液-廉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百会-地仓-舌三针、合谷-通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常用穴位为金津玉液、廉泉、舌三针、百会、风池、哑门、内关、通里、合谷,其中金津玉液、廉泉、舌三针、哑门、风池为局部取穴,内关、通里、合谷为远处取穴,体现了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加远处取穴相结合的思想。另外,从辨证方面,伴口眼歪斜的常配承浆、颊车、地仓;伴痰涎壅盛的常配丰隆、三阴交;肝肾阴虚者常配伍太冲、太溪;气虚血瘀配足三里、血海。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常用有效的穴位配伍规则。虽然数据挖掘技术被用于针灸研究不足20 年,但在腧穴配伍规律、刺灸法应用特点及经穴特异性上已取得较好进展[44],虽然其研究依然处于探索或起步阶段,但是针灸发展应与时俱进,在新技术发展的潮流中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