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指导的研究

2020-05-09 19:33汪照瑞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校留守儿童

汪照瑞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城务工的年轻人逐渐增加,导致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儿童,因为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性格柔弱、自卑、自制力差、悲观、烦躁、焦虑等问题的出现,如果放任其自由发展,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帮助儿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留守儿童;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114-02

家校共建也称为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并以共同的目标和教学思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在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的前提下,为儿童的成长作出指导,保证儿童能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家校共建的背景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疏导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走进儿童的心里,明确儿童的想法,并且监护人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我,为儿童创建良好的环境,减轻心理负担,使儿童快乐地成长,体验到生活和学习的美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通过心理辅导,树立自信心

学生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交流,缺乏关爱,所以每次在取得一点成绩时,都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久而久之,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下降,性格也会变得孤僻,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和学生的监护人就要及时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为他们确定一个目标,对学生取得的成果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在评价中使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笔者带领学生参加了创意比赛活动,让学生带上自己擅长的作品进行参赛。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是用牙签做成的小房子,是用上千根牙签,通过胶水黏起来制作程的小房子,整个作品看起来具有田园风光的特点,并且学生还用橡皮泥制作了房子的主人——一对夫妻,男主人公上身穿衬衣和马甲,下身穿西裤和皮鞋,女主人公头上戴一顶防晒帽,身穿连衣裙,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舒适和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另一位学生带来的则是他自制的小汽车,用纸箱做好汽车的整体轮廓,用矿泉水瓶盖做程汽车的轮胎,并给汽车安装了发动机,再加上电源,直接可以开动。在这次创意比赛中,这两位学生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次比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家长也给予了一定的鼓励,促使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心理指导,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但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所以在孝敬父母,帮助他人这方面做得有些欠缺。这时,教师和家长要进行有效沟通,教师要在学校对学生讲述关于感恩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含义,同时为学生作好表率。在家里也要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品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懂得感恩,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时,知道如何孝敬自己的长辈,并抒发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除此之外,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阿甘正传》和《当幸福来敲门》等电影,通过观看,使学生体会到父母为了给孩子創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所做的牺牲,让学生学会感恩。当然,除了在学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家长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比如孝敬长辈,为他们洗衣做饭等,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地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而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通过心理指导,增强抗压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既面临着学业带来的压力,又面临着成长的压力,然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压力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为了缓解情绪、释放压力,很多学生出现了叛逆心理,再加上青春期的原因,一些学生出现了上课不听讲,逃课上网,不守纪律,甚至辍学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家长和教师在平时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明确他们心中的压力,并为其找到释放压力的途径,通过心理指导等方法,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

例如,本班有一名学生,经常逃课去网吧,在课上睡觉,不注意听讲,下课也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从不与其他学生交流。有一天中午,笔者发现这位学生没有去吃饭,而是自己在教室里闷头大睡,醒来后在墙角哭泣。之后笔者与这位学生进行了沟通,经过交流发现,这位学生在步入初中之前学习成绩优秀,家里人也视他为宝,但是步入初中之后,自己无法成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随着学业的增加,学习压力变大,掌握不了学习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无人诉说,索性破罐子破摔,不再认真听讲。得知这一情况后,笔者与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探讨了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首先,笔者跟学生分析了目前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摆平心态,放下包袱,以平和的态度去学习课堂知识。除此之外,多与学习好的学生进行交流,虚心请教学习方法。当课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多与教师进行探讨,解除疑惑,最后,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家长要对学生的学习加强关注,在家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课下能够安心地完成作业,并且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多与学生交流,缓解其心中的压力。经过沟通后,学生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学习状态大有改变,上课专心听讲,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不再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通过心理指导,学会与人相处

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能力,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生缺乏正常的沟通,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与监护人进行沟通,学校也要开展相关的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开展一些讲座,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加以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例如,为了给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笔者带领学生参加了演讲比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并整理自己的思路,通过演讲提升自身的认知。之后每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把平时总结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进行分享,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去帮助别人、鼓励别人、支持别人,从而获得别人的肯定。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对《弟子规》进行学习,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并将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通过心理指导,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并掌握这门技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因此,与人相处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教师和家长要格外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由于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正确的指导,导致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时会发生扭曲,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这些因素对自身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家长和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为学生指引前进的道路,重视其心理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作出贡献,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努力。

基本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贫困学校家校共建渠道下留守儿童有效心理疏导方式的探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557。

参考文献:

[1]潘小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策略[J].教书育人,2012,(34).

[2]黄薇.把脉留守儿童心理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J].教育观察,2016,(3).

猜你喜欢
家校留守儿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家校关系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