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明祥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铭刻、去记忆,语文的学习正是对这种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变枯燥为有趣,还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学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需能看书,需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021-02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其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化无趣为有趣,化枯燥为生动,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习事半功倍。再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面对学习。
一、习惯——让学习少走弯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清晰
课前预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针对不懂的问题,老师在课上稍作讲解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正因为有了预习,学生上课才会显得游刃有余,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抓住重难点,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能够让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不至于错过重难点。课后及时复习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和理解,对问题的原理和解题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写一手好字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是电子媒介的介入,使人们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笔者之前就不太注重自己的书写水平,在参加工作后,由于书写能力不足还受到过不小的挫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与书写习惯。
要想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书写习惯,就要从小學阶段抓起。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可塑性较强,书写习惯尚可改正,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他们有“提笔既是练字”的意识,写字力求简洁、清晰、美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抱怨较大,不太愿意遵守一些写字规则,交上来的作业歪歪扭扭,远远达不到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让学生重写,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同时拿出写得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奖励,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学生的书写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写作思如泉涌
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有人说,语文老师实际上就是烩大锅菜的厨师,而各类知识就是大锅菜里的食材,越多越杂越美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与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够迅速调动大脑所积累的相关知识,思如泉涌。
(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对待学习有充足的耐心和细心
在日常生活中,做成一件事,细心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细心观察了,才会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细心观察了,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隐藏在问题深处的“美”,学生的情感才会丰富,才会有更加深刻独到的见解,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轻松面对学习。
二、策略——让学习趣味无限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识记,因此,相较于理科来说,语文学习较为枯燥乏味。但作为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变无趣为有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故事、爱上写作。通过阅读感受意境,通过写作描绘生活,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那么,具体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具趣味性呢?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一次成功的激励远比老师的表扬要好得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与成语接龙相似的益智趣味游戏,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索、乐于体验,逐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因“能”设题,让学困生解决简单基本的问题,让学优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时常给予他们应有的鼓励和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进行讲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巧设悬念,调动学习趣味
最好的课堂状态莫过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心情响应老师的授课活动,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及事物感到惊奇,有所期待。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所期待,对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期待,对课堂上老师安排的小游戏有所期待,这样他们才会带着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形成期待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悬念寻根问底。
(三)利用学生“向师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向师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特性,高质量的教学、高质量的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引导,高质量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积极探索,找到学习的小窍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获取新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探索真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向师性”引导,这不仅仅单指知识传授引导,还包括行为习惯引导、为人处世引导等,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学习、做人、处事的相关技巧。
三、氛围——让学习动力十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以教师为尊的角色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环境和学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身处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比如说,通过师说生评、生说师评、生说生评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一)互相讨论,互相评价
可以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大脑会快速地运转,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老师要把握讨论的节奏,减少不必要的无效讨论,因为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聚在一起他们就喜欢说话或做一些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教师要注意观察避免。
(二)主动汇报,交流学习
在学生自学或其他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达到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我的课堂一般是这样的,在我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结束后,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一般不会采用举手或点名回答的烦琐过程,因为,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才可以不受拘束,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提出质疑,给老师的讲课内容“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
总的来说,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对学生“德、行”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将来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益的可用型人才,而不是有才无德的无用之人。同时,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曹忠华,让“培养阅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J].教学与管理,2009,(12).
[2]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3]樊琳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N].软件.教学,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