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企业师傅队伍建设

2020-05-09 10:41李国成向燕玲
职业时空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李国成 向燕玲

摘要: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经过五年试点后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企业师傅队伍建设成为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企业师傅承担着传授知识与技能、传递工匠精神、参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职责。政府、企业、职业院校需制定企业师傅资质标准、构建培训体系、激励机制保障师傅权益,提高现代学徒制师带徒的积极性和带徒能力,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队伍;职业教育

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经过五年的试点后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4816家企业参与省级以上试点专业人才培养;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部试点单位558个,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合作企业2200家;参与现代学徒制省级以上试点院校644所,试点专业2130个;校企合作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2251个,课程标准13332个,受益学生达13.7万人。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特征是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企业师傅队伍建设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作为教学团队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师傅队伍建设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师傅队伍建设诉求

(一)政策背景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方针和方向性顶层设计。[1]我国自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文件中一直强调企业师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将校企共建师资队伍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求其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形成“双导师制”。《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机制,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也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1+X证书制度试点、高职百万扩招都倒逼加强企业师傅队伍建设。

(二)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现代学徒制师傅队伍具有不可湮没之功劳。由于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外得到公认和验证的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傅是确保现代学徒制质量的关键,承载着技术技能传承的职能,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重要保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企业师傅队伍的选拔与培养。

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离不开其阵容强大的企业师傅队伍。在德国人看来,要掌握一项职业的具体技能,就必须经过企业的历练,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学校内照本宣科的职业教育会被认为脱离实际、偏重理论与日常生活脱节。德国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视企业师傅队伍建设,通过颁布《职业教育法》《培训师资质条例》等相关法律制订了企业师傅考试制度,明确企业师傅的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师傅具备相应人品和专业资质且具备在行动领域独立从事职业教育前期准备、职业教育实施、完成的能力,必须证明自己已获得所规定的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此外,德国企业师傅的培养与培养体系相当成熟与完善,并且在师傅培养与进修阶段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职业标准上不断更新。根据欧盟委员会主要成员国对学徒制的反思与分析,学徒制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对学徒高质量的指导、支持和监管。[3]学徒的高质量的指导、支持和监管就需要一支能力强的师傅队伍。

二、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职责

(一)传授知识与技能

个体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学校情境和企业情境,因此职业教育的承担主体主要由学校和企业组成。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普通文化课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系统地学习專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并通过拓展专业范围的学习获得更为广泛的就业适应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的职业能力,高水平的技能训练需要采取学徒制形式,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是无法承担这一训练任务的。[4]现代学徒制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做中学”,技术技能的形成需要在企业真实情境中才能获得。企业师傅是企业中技术技能出众的员工,他们有高超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承担技能训练任务的只能是企业师傅。企业师傅以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徒从企业情境中了解生产的基本过程,帮助师傅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性的工作,逐步过渡到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操作,直至能独立完成某项工作。

企业师傅既要具备可向学生传授可操作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又要解决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无法学到的“内隐性”知识与技能。后者源于波兰尼1958年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默会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指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5]默会知识隐含于生产实践当中,如:眼光、手势、鉴别力、经验、技巧等,默会知识的获取依赖于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只能通过学生的主观体验或一对一的模仿在实践中获取。“默会知识”知识传授才是现代学徒制建立“企业师傅”机制的关键所在。

(二)传递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是对产品生产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不断创新的理念。职业教育主要特征是跨界和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指引。例如,德国人已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养成良好的工匠习惯,即使在毕业之后,也能将工匠精神贯穿到一生的事业中去。[6]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为关联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国家经济发展输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者劳动者,“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现代学徒制是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了体制基础。现代学徒制不仅是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发展,更强调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学徒的培养中。作为企业师傅不仅要将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还要倾力把恪守、精益、卓越、创新的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生产过程,帮助学徒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树立为中华谋复兴价值追求。

(三)参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方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学创新团队既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跨界、整合和重构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三大特征,教学创新团队必须有企业师傅的参与才是完整的。有了企业师傅的加入,教学创新团队可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切实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企业师傅是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成员,他们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技能和产业技术经验,但缺乏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知识、技术技能之教法。职业学校教师则刚好相反,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缺少实践经验。团队角色理论之父贝尔宾研究表明:“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中不同角色承担者的优势互补,组成的团队才是有力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按照产业技术链组成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融产教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活页教材,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三、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队伍建设对策

(一)制定企业师傅资质标准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制订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但是至今没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出台,究其原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更加多元化,导致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复杂化。《方案》指出: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作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要素,也必须制订相关标准。德国的《企业培训师资条例》对企业培训师的人格素养标准、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标准作出了规定,使德国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有依有据。[7]当前国内企业师傅的选拔、聘用标准比较模糊,对企业师傅的知识能力结构没有统一的标准,直接影响企业师傅的带徒能力,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方案》实施,在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同时,也可借鉴德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学徒制企业师傅的能力标准,推进我国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的培养。

(二)构建师带徒的激励机制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职业学校、合作企业、学生、企业师傅的积极参与。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策略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合理、合法的措施和手段,提升并保持企业、学生与师傅的参与积极性。[8]在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师傅这个群体的利益,激发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方案》指出要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有研究表明,当前企业师傅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人”因“职业生存忧虑、潜在利益冲突、情感纽带弱化”三个因素,影响着参与现代学徒制师带徒的积极性。产教融合型企业要将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师傅身上,建立相关制度,明确高薪向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倾斜,提升师傅公平感、获得感,师傅享有带徒补助津贴。将师带徒的工作任务纳入工作量范围,把师傅的教学实践记入个人档案,打通师傅晋升渠道,完善师傅职业发展体系,把师傅的实践教学能力、技术服务纳入晋升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考核之中,并且作为师傅晋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完善的企業师傅培训体系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同样适用于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队伍,即“四有”好师傅。基于“四有”标准,企业师傅培训体系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对于是党员的企业师傅,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必需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师带徒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要求企业师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理念信念。对于非党员的企业师傅,表现优异者,可通过党组织的联系争取加入党组织。

(2)所在行业、企业开展“师傅课堂”,从职业生涯发展维度、知识技能提升维度、团队融入维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企业师傅是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企业师傅的职业能力需要不断地提升,深入研修学徒指导能力和将默会知识显性化的能力。学徒指导能力还应体现在“有仁爱之心”上。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师傅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师带徒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师傅是学徒的引导者与陪伴者,还需要面对青年学徒多元个性的挑战。

(3)企业可参照职业院校教师每年下企业1个月的要求,指派担任“企业师傅”的员工每年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到职业学校参加关于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学习。

(四)“经验+反思”企业师傅的成长之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J.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公式。我国学者林崇德也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作为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同样适用上述公式,即“师傅成長=经验+反思”。

舍恩在杜威反省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把“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提出“反思性实践”这个概念。舍恩(1983)认为:反思是指专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9]企业师傅的反思是指师傅通过解决自己教育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丰富改变认识结构,提升师带徒能力,主要包括对自身经验的反思,对师带徒实践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性实践对默会知识进行开发。

企业师傅作为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在工作过程中已整合的岗位工作技术技能的精华,包括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工作中重要的事件等。通过反思和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把经验变成可进行教学文字材料、活页教材。企业师傅带徒工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不仅是完成工作流程、知识、技能,还要考虑情感态度等因素。企业师傅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与反思,系统的梳理,使得更加容易教学,保障学徒的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工匠精神得到传递。师傅在学徒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显性化是一种反思,将默会知识显性化是企业师傅带徒能力重要组织部分,师傅要通过反思性实践对默会知识进行开发,通过反思实现默会知识转移和共享,通过反思去描述,通过反思构建师傅认知结构,更新并提高师傅的带徒能力。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场地主要是企业现场和职业院校,教育的主体则是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10]《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重教师,重视传授技术专长的师傅。现阶段我国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持,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是现代学徒制推进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企业师傅要不断学习、加强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带徒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则要建立相应的能力标准、构建培训体系、激励机制,保障师傅权益,提高现代学徒制师带徒的积极性和带徒能力,从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莉花,尚美华,余小娟.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企业师傅队伍建设需求及策略研究——基于德国经验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9):46-56.

[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l

[3] 孙玉直译.欧洲现代学徒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85.

[4] 徐国庆.我国二元经济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困境[J].教育研究,2019(01):102-110.

[5] 吴维煊.勿让“职称评审标准”成为唯一的成长“参照系”[J].江苏教育,2018(78):20-21

[6] 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5):92-97

[7] 董显辉.德国企业培训师资质标准及其对我国学徒制师傅队伍建设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6(27):85-88.

[8] 吴学峰,徐国庆.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基于国内文献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5):53-57.

[9] 董艳玲.谈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81-84.

[10] 黎永键,陈述官.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3):31-37.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