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真
【摘 要】舞蹈创作或者是舞蹈编导课程是很多舞蹈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创编舞蹈作品,是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作开发能力的课程。对于这门课程上什么?怎么上?则根据不同的老师以及不同的教学环境而决定。
【关键词】舞蹈创作;高校;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42-02
一、舞蹈创作的意义和目的
舞蹈创作是舞蹈艺术发展的一门很重要的手段。从古至今,有无数个经典的舞蹈作品成为了时代的艺术瑰宝,而且很多作品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例如浪漫主义芭蕾时期的突破性作品菲利普·塔里奥尼的《仙女》、福金的现代芭蕾作品《天鹅之死》,以及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雀之灵》等都是舞蹈创作史上的杰作。观众能够从这些舞蹈作品中感受到舞蹈艺术的表现魅力——肢体的语言是突破文字语言界限的一种独特的空间方式,以及读懂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接受他们所运用的方式。有的制定了新的舞台表现方式以及舞蹈风格,有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有些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这样的作品通常留有影像资料,所以能够被不断重新编排和演绎。甚至被重新解读,给予更加深层次的意义。还有的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只能被文字记载下来,这些作品也成为了舞蹈艺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作品。例如李隆基与杨玉环合力创作的具有道教风格的《霓裳羽衣舞》。这样的舞蹈对于我们来说只能通过史书的描述来猜测和想象当时舞蹈的情景。也有很多当代舞蹈编创者通过对这些舞蹈的文字描述进行解读和再构造,把这些舞蹈用现代人理解和想象的方式搬上舞台。从这些作品以及它们的呈现能够看出来,一个优秀的、成熟的、成功的舞蹈作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打磨的,它们推动着舞蹈艺术的前进发展。
二、高校舞蹈创作课堂的设计
舞蹈创作的课堂为舞蹈艺术创作领域输送人才。通过对舞蹈创作技能的学习,舞蹈编创人才能够很好地利用思维和肢体来表达他们想要说的话,也就是知道如何去运用“意”和“形”来呈现艺术。如今除了个别艺术类专业院校,例如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有专门的舞蹈编导专业以外,普通高校的非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也会有舞蹈创作或者舞蹈编导这门必修和选修课程。普通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舞蹈专业的学生知道如何去编创舞蹈,去理解创作,为这个社会培养创作型的艺术人才。这门课程的设置也是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舞蹈作品量的需求,例如不断增加的舞蹈艺术节、舞蹈比赛、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文艺晚会等,需要源源不断的舞蹈作品呈现,以及为了舞蹈专业学生择业就业方向的扩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舞蹈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都要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问题。舞蹈演员市场的饱和以及有限的教育科研岗位资源,也使得很多舞蹈毕业生选择编创这条路,把作品当成文化艺术商品输出,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剧场、舞团等进行舞蹈创作,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创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再说到具体的课程规划。课程内容则往往根据学生的年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国内大部分的舞蹈创作课程最开始以动作开发为主。从一个造型或者一个动势出发,时间、空间、力度三个方向不断变化和发展,可以单一强调某个方向也可以叠加复合式的开发动作。这对于创作经验少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扩充动作语汇的技能,让他们不至于没有动作可以跳。然后从人数上进行扩充,如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是逐渐进入高年级的编创课程内容。双人舞、三人舞注重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可以在某些托举的动作中来体现。群舞可以开发创作者对舞台调度的掌握。从人数不断增加的课程规划来看,独舞强调舞者个人的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差异。双人舞、三人舞则增加了这种差异性,可以出现三个、四个不同的时间进程,群舞则更甚。时间被舞者不断切割重组,这也是创作者掌握节奏韵律的重要手段。空间上则比较直观,舞台上人数的多少能够体现空间的占有率。当然,某些舞台有舞美道具,这就丰富了舞蹈的空间形态。从一般情况来看,群舞的力度大于独舞。但是创作者可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运用来打破这一定律,独舞可以很有张力,群舞可以弱化力度,这主要看创作者的意图。以这样的体系或者是方式授课,能够训练学生对人数、时间、空间、力度由小到大的掌控方式。因此,在课程进行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单一到多维的思考,从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来寻找尽可能多的交叉点。越深度剖析,看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舞蹈创作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虽然,每个学校都有着不同的编创课程设置体系或者模式,但是对于编创的目的来说,都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理念,即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表达编导或者演员的想法。如果失去表达这一目的,只是运用肢体来创造不一样的动作形式,这样的舞蹈作品很难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也就失去了它用肢体说话的本质属性。
有很多舞蹈编创课程的老师会指导学生参考和填充文本内容。例如,一些民族舞的编创需要学生掌握民族舞蹈语汇以及了解它的历史文化,从而创作出符合其民族文化内涵的舞蹈。但是,这一过程往往也是舞蹈专业学生最匮乏的,因为他们的文学背景薄弱,注重了形式上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内容上的填充。重舞轻文的课程设置、社会对舞蹈专业的环境向导、偏低的高考录取分数以及学生自己对文化课程不重视,都会影响学生对于作品文本内容的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琢磨。在寻找舞蹈素材和编创的过程中不愿意去解构一个形象,去耐心观察所要用来表达的东西,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加上大量的想象,就充当一个“丰满的艺术原型”。随便选一个形象,背景题材就用舞蹈动作填充,导致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花哨的技术动作没有温润细腻感,不耐看,不能细看。
课程老师文化素养不高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研究的态度。在创作性研究发展中,老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代传一代,一代影响一代。从大多数舞蹈学生的口中可以得知,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最多的是如何开发动作、怎么跳好看、如何利用练功房里的时间和空间来创作舞蹈,等等。弱化了用练功房以外的时间去丰富除了肢体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形式的输入,从而失去了文本的力度,无法提高学生对动作以外其他方面的探索能力。这些作品谈不上是优秀的艺术品,但可以成为商品,因为有市场有观众。如此一来,就影响到了高校的课堂内容设置。作品要多、要快,就很难用时间去打磨,长期以来留在人们心中的作品就寥寥无几了。光是学会如何开发出更多的肢体动作是不够的,要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老师应该除了教会学生在动作和队形上的变化发展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有一颗能沉浸于艺术创作的探索的心。
四、结语
舞蹈创作课堂如何发展,是需要学科老师仔细思考的问题。拥有着各种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足以让学生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编创技能。但是,指导学生创作出艺术作品,从文本和舞蹈动作以及其他方面培养学生钻研的能力,才是为这个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现代社會文化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环境影响着舞蹈创作课堂的内容设计。课程相关老师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培养策略,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邢惠英.群众歌舞创编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技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3]周黎.舞蹈编排与创作技法基础课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