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0-05-09 09:59郭靓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品质培养

【摘要】作为智力活动的核心关键,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影响。而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堂教学方式仍显得简单、机械。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轻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同时,重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学会思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品质;培养

【作者简介】郭靓,常州市实验小学。

思维是什么?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但零散的知识不能成为思维的基础,结构化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为智力活动的核心关键,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影响。那么,英语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思维品质”呢?教师又应该如何从英语课堂着手,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呢?

一、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概念界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需要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其中,“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包含辨识与分类,分析与判断,概括与构建,批判与创新等。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很多人认为,英语的学习无非就是死记硬背,谈不上什么思维活动,更何况是小学英语,只要能记住单词,能拼会写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本文即通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思维。

1. 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发散思维。小学英语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歌曲、猜谜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案例1]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上《U3 Our animal friends》

在执教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歌曲《Animals》,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学生在聆听完歌曲后,脑海中关于动物的一些英语词汇和知识背景被激活,氛围也开始热烈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猜谜游戏,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课本的内容进行了渗透,为学生接下来的文本学习打好了基础。

2. 利用巧妙追问,引发思维碰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而不是单词、词语或句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避免细而琐碎的切割,问题的设定能让学生从多个纬度思考和回应,同时,能通过追问,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层碰撞。

[案例2]译林版小学英语六上《 U6 Keep our city clean》

本单元的话题是关于城市的环境卫生方面,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线穿三座城市进行剖析。教师首先通过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城市,让学生感知城市美好整洁的一面。接着,教师通过三次追问:1. Do you like their city?Why? 2. What makes the air/streets/river dirty? 3. What can we do to keep their city clean?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际情境中,为我们的城市环境问题出谋划策。

通过三个城市的比对,通过教师的多次提问和追问,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关注城市的环境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碰撞,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得到了提高,让他们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关心城市的环境问题,关注城市的发展。

3. 渗透阅读策略,发展逻辑思维。作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之一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能否学好英语有着重大的影响。《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对于学生的“读”的技能有如下解释: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绘本阅读,通过渗透阅读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案例3]英语绘本拓展课《Ready for Anything》

绘本的语言通常比较简练,同时画面十分精美,学生很享受这样的阅读体验。绘本课《Ready for Anything》的教学环节,教师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一步一步建立学生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成为更好地独立阅读者。

a.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封面信息,通过问题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cover?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快注意到封面上有绘本的 “character”(人物)Duck和Raccoon。接着,有的学生发现Duck手上拿着一个picnic basket,还有的学生注意到Duck很开心,而Raccoon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

b. 预测文本,验证假设。教师进而鼓励学生进行猜测,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y is Raccoon not happy? 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寻找答案,验证假设。

c. 分析比较,反思评价。学生通过阅读发现,Raccoon焦虑的原因是因为他对即将展开的旅行有很多的顾虑,教师鼓励学生概括归纳出Raccoon的观点,同时,让學生将Raccoon的观点与Duck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学会反思评价,我们更应该像谁学习?从而鼓励学生未雨绸缪,同时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品质培养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即时评价效果调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实践探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