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茜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1]。自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来,住院癌痛患者能够得到较为规范而有效的疼痛治疗与管理;护理方面,护士可以通过常规、全面、动态、量化的评估进行个体化疼痛护理,给予分阶段、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对使用阿片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做好相应护理措施,但是癌痛患者出院后由于对镇痛治疗认识不足、疼痛得不到正确的护理和用药指导,且出院后阿片类药物获取受限,而社区服务缺乏疼痛相关配套的治疗条件,致使大部分居家癌痛患者仍生活在疼痛之中[2]。因此需要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指导出院患者有效控制癌痛,从而减轻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3]。本文就国内近5年出院癌痛患者延续性护理开展的模式与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寻求更为切实可行、全面完善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我国癌痛延续护理模式仍处在摸索阶段,目前被应用较为广泛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有:电话随访、微信平台、QQ群、疼痛日志等,应用单一或者多样化结合的形式开展。例举常用的几种模式阐述如下。
电话随访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开展延续性护理主要的形式之一。癌痛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通常每周一次,随诊内容包括癌痛的相关知识、用药指导、不良反应观察等注意事项。金陶和王守慧等对镇痛门诊治疗的居家癌痛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在每次门诊后第4天、第9天、第15天电话回访,随后不定期回访,了解病人疼痛改善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4]。通过电话随访可提高癌痛患者出院后镇痛药物治疗依从性,包括按时服用镇痛药物、饮食等其他生活行为方面与医嘱一致性[5]。
胥秀等[6]应用微信在出院时添加癌痛患者进入微信群,一方面利用信息推送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发送健康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在微信群中安排人员在线答疑,设有后台管理员定期浏览平台上的留言,总结回答。同时,鼓励患者之间互动交流,分享个人经验与感想。栗彦伟和王明琴[7]在微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疾病知识,以图片、短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癌痛健康教育知识,利用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负性情绪。
对出院癌痛患者发放疼痛日志手册,记录疼痛相关信息如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用药的剂量、不良反应、睡眠、饮食等,并且记录过去24 h的爆发痛出现次数、评分、用药次数。回收后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在出院期间癌痛的动态变化,根据日志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疼痛日志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8],加强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意识[9]。
其他可以采用的延续性护理形式还有QQ群等网络信息平台,家庭访视,移动护理电子随访系统等。
目前多数的延续性护理团队缺乏此方面的高级实践护士,能够提供癌痛方面的专业性指导。团队组成多数由普通临床护士组成,不能满足对癌痛患者心理专科指导、药物专业指导、疼痛非药物性治疗的镇痛指导等。
表1 三种延续性护理模式
出院癌痛患者如果在居家期间得不到良好有效地疼痛控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情绪,降低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甚至产生消极、抑郁情绪,明显缩短患者生存时间。癌痛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可以起到完善患者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我们应借鉴国外癌痛延续护理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完整的癌痛延续护理体系,完善团队成员架构,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采用多样化的开展形式,实时提供个体化的延续性服务,实现肿瘤患者无痛生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