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娟芳,范伟娣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无锡 21417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增高,加之生活环境的逐年恶化,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到医院治疗或常规体检时,除了对临床诊疗的要求越来高外,对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医患要求,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工作不得不变得更加繁杂、任务更加艰巨。然而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工作压力的变大,在就业选择十分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护理人员离职数量在逐年呈上升趋势。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护理部的管理需求。如何提升护理质量,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是临床关注的焦点[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两个不同时间段实行的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部管理中实施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将我院护理管理部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期间和行人性化管理模式理管理模式(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部管理模式,分为参考组(n=50)和研究组(n=50)。其中参考组男4名,女46名;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2±6.7)岁;16名护师,34名护士。研究组男2名,女48名;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31.9±7.1)岁;17名护师,33名护士。将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位级别等基础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遵循医院工作安排、绩效考核等。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管理人员不定期的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针对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或犯错而出现的害怕、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的开导。同时根据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结合患者的疾病,科学合理搭配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方面,弹性安排上班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情绪抵触、消极工作等。(2)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时应明确岗位职责,从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全方位、多角度的周全考虑,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除了加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多学习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有效的沟通方式,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制定健全的奖惩制度。护理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多与一线员工进行互动,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日常生活等情况,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思想变化,进而掌握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风气。然后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态度散漫、同一错误不断连续犯错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给予表现优秀,进步大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其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观察两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人员离职情况。
选用SPSS21.0软件包对护理质量和离职率进行处理分析,护理质量用“”表示,t检验,人员离职率“n(%)”表示,x²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种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对比(,分)
表1 两种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n 护理态度 护理技能 沟通能力参考组 50 82.2±2.7 85.3±2.1 83.5±1.9研究组 50 98.6±1.2 97.3±1.5 97.5±1.1 t 10.257 9.897 10.153 p<0.05
研究组16.00%离职率明显低于参考组44.00%的离职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离职率对比[n(%)]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而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理人员直接相关。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创造性强、自主性强的现代化新型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为“以人为本”,通过充分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职业发展及道德修养,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来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职业倦怠及消极工作态度的出现,最终达到提高会质量的目的[2]。有效合理的运用此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显著降低离职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98.6±1.2)分,护理技能(97.3±1.5)分,沟通能力为(97.5±1.1)分,离职率为16%。参考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82.2±2.7)分,护理技能(85.3±2.1)分,沟通能力(83.5±1.9)分,离职率为74%。对比两组数据,研究组护理质量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离职率低于参考组(P<0.05)。这说明,人性化管理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部中的效果佳。
综上,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率,对护理人员工作稳定及提高医疗质量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