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念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临床中,新生儿低血糖症属于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且早期难以被发现,通常临床症状也不显著,若发现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低血糖症新生儿100例和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防治措施。
以2018年1月~2019年8月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区间,在该时间区间中从我院选取低血糖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共计100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展开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5例,胎龄31周到43周、平均胎龄(36.13±3.19)周;观察组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胎龄32周到44周、平均胎龄(36.35±3.21)周。各项一般资料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检侧方法。全部新生儿均抽取足跟血0.3 ml展开血糖检测。确认存在低血糖症后每1到3小时进行1次血糖监测,持续监测2次血糖,当血糖恢复正常后每6小时对血糖进行1次监测。以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1]为依据,不考虑新生儿的胎龄,当血糖浓度<2.2 mmol/L时可确诊存在低血糖症。
治疗方法。当低血糖症新生儿血糖在2.6 mmol/L以下时,应用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分钟滴注6~8 mg/kg,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逐渐减少葡萄糖输注量。当低血糖症新生儿血糖在2.2 mmol/L以下时,需立即注射浓度为10%的葡萄糖液,用量2 ml/kg,注射速度为1 mL/min,此后静脉滴注,每分钟滴注10%的葡萄糖液6~8 mg/kg,血糖水平没有上升,则将静脉滴注速度调整为每分钟滴注10%的葡萄糖液10~12 mg/kg,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若采用葡萄糖仍然难以维持患儿的血糖水平,则需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天用量为5 mg/kg,持续用药至血糖恢复24~48 h后[2]。
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
采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组间差异用P表示,当P<0.05时,提示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单因素分析后获知,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概率(12.0、26.0、60.0、60.0、32.0、24.0、31.0)显著高于对照组(4.0、5.0、5.0、4.0、4.0、15.0)(x2=4.348、16.835、68.946、26.558、16.611、7.228,P<0.05)。
多因素分析后获知,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均属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n,%)
临床中,将血糖浓度水平低于正常代谢所需的情况称之为低血糖症状。低血糖症状在新生儿群体中较为常见,诱发原因主要是体内糖合成、调节以及消耗环节平衡被打破,比如葡萄糖消耗量增加、葡萄糖消耗速度增加等。由于葡萄糖属于人体能量供应的主要物质,在新生儿的脑部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之当血糖浓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时,则可能对新生儿的脑部细胞正常代谢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给新生儿产生永久伤害。因此,积极加强新生儿血糖水平检查具有重要价值[3]。
本文单因素分析后获知,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后获知,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均属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由此可知,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因素较多,为减少低血糖症对新生儿产生的不利影响,需积极采取有效的临床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积极加强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6、12、24以及48小时进行微量血糖的测定,从而及时获知低血糖症情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2)积极治疗各种原发性疾病,避免发生低血糖;(3)加强孕妇妊娠期保健知识的宣教,严禁饮酒、服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有效控制糖尿病孕妇的病情等;(4)加喂糖水,尽早建立正确母乳喂养等。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可分为多种,需严密监测新生儿的血糖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