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开展以教材为基点的“综合性学习”

2020-05-08 08:59谢火辉
理论与创新 2020年3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教材核心素养

谢火辉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教材知识与课外资源整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材;综合性学习

引言

教材是教学的主阵地,课文中展现给学生的知识点是静态的,只有将静态的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实践当中,让学生从中潜意识的理解接受,才能称得上是教学的成功。

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让教材中“静态的知识点”融入到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去,让学生乐学、会学,以此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开展以教材为基点的“综合性学习”是个有力的“抓手”。笔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以教材为基点链接相关作品,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我们高中语文是苏教版的教材,虽然其编排有板块,有主题,但是我们老师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单篇教学为主。语文学习不但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思想的积累。在这个总目标面前,笔者认为仅仅凭借单篇课文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这个目标的。特别是著名作家的作品要想进行深入的理解,要想对作家的思想观点、创作风格等有比较系统的认知,开展群文阅读综合性学习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们可以把课内、课外的语文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整合为一个专题群,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手段是“小课题研究”,学习平台主要是“书籍和网络”,学习单位主要是“小组”,核心目标是“培育思维、生成思想”。

例如,在郁达夫先生《江南的冬景》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特意引导学生去阅读虽然没有学习过但非常著名的郁达夫先生的经典作品。指导学生阅读《故都的秋》《还乡记》《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我的梦,我的青春!——自传之二》《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大风圈外——自传之七》《海上——自传之八》《寂寞的春朝》《零余者》《北国的微音》《灯蛾埋葬之夜》《小春天气》《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南行杂记》《一个人在途上》等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品,最后确定开展以“走进郁达夫散文”为主题的语文却文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郁达夫的生平与思想、郁达夫散文独特的写作视角、郁达夫散文高超的文学技巧、郁达夫散文作品的现实意义等几个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方面进行了探究。经访问教师、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后,学生们对郁达夫散文的情怀、郁达夫散文作品中的“京味”文化、郁达夫散文所体现的爱国忧民的赤子之心、郁达夫散文审美性探讨、郁达夫散文的主题思想、如何正确评价郁达夫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形成了随笔、评论、杂文等形式的探究成果。学生的这些文章虽不是字字珠玑,却也有值得一看的点以及耐人寻味之处;文笔虽稚气未脱,但也不乏独特认识。它们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当代高中生对郁达夫及其散文作品的全新的独特的看法。

并不是任何文章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阅读群的建构,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需要老师具有丰厚的文学修养、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怎样进行细读、研读,怎样进行快速浏览、大概了解文章框架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引导。

2.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原著,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教材是实施课程的平台,也是课程的载体之一。而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学科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审美和思维的发展,更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其探究与创造能力。我们面对教材中经典名著节选的阅读教学这一难点,面对高中生“不爱经典爱网络”“爱快餐文化”这一现象,我们尝试着开展整本书阅读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回归原著,要激起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欲望。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热爱经典,阅读经典,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基点开展了以“品国外经典”为主题的《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活动。学生在教师任务的驱动下进行静心阅读,要求学生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1)写情节概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感受人物形象。(写人物评论)(3)鉴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勾画批注)(4)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讨论、交流)(5)摘抄批注(6)写出阅读感悟。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身正为范”,要一起“下水”,带头研读全书,并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学生保持理想的阅读状态。经过三个月的阅读思考、查阅资料、分析探究整合。学生们形成了一批自己的阅读学习成果:“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悲惨世界》几个不合理的地方”“《悲惨世界》到底悲惨在哪里?”“《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義”等,写得非常精彩,很有见地。

经典名著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通过以教材为抓手进行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更大、更完整的背景下进行阅读,在更大的空间中和更高的视角下研究作品,从而对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深刻的把握,不仅充分地挖掘了教材,丰富了学习资源,而且非常显著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较为详尽地阅读了经典,而且在阅读研讨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阐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对原著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审美鉴赏等语文综合能力。

3.以教材为基点链接作文知识点,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笔者认为只有两者有机融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才能实现阅读与写作双赢。通过写作活动能促使学生静心思考,不仅可以深化阅读效果,而且在写作交流过程中又拓展了思路,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以“向青春举杯”现代诗歌专题教学为例,在九首诗的密集冲击下,通过课堂上诵读、点评、赏析等活动的铺垫,学生循着诗脉,陶醉在诗意的世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不仅有当下,还有诗和远方。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他们学会记录平凡生活中感动的瞬间,学会与时代脉搏同跳跃,与时代命运共联动。

听说要写诗歌,学生们既高兴,又担忧。他们大体明白:诗歌可以是抱负梦想,可以是日常小事,更可能是瞬间的感动和灵感,只要做到乘兴而写就可以。学生完篇后,进行点评,先自评,然后生评,最后师评,学生在评价中的到了肯定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发现诗歌不足的地方,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原创诗歌。

甚至我们可以重组整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让它形成的论述类文章教学序列,并以此为基点来链接提升我们学生论述文写作水平。如:《拿来主义》链接“论述文中的典型破立结构”,《东方和西方科学》链接“多角度的思辨品质”,《美美与共》链接“论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选取这些经典篇目,从论述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论证方法、语言、思维、思辨等方面形成论述文写作教学的一个“微序列”。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教材核心素养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