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巍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青年学生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必然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提出了“四个教育”的构建模式,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4个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联动、协调发展,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期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四个教育” 抗挫折能力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and the pillars of the country. The transition of young students from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life, and they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setbacks of different degrees. How should we create a goo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grow up healthi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four educations", that is,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elf education. Four educations influence each other,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coordinate development, and form a strong joint force, so as to improve the anti setback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four educations"; anti setback ability
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心理反应。抗挫折能力就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挫折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在以往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但也有约27%的学生表现出适应环境困难、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失衡、抗挫折能力差”。[1]一段时间以来,也有一些大学生的负面信息,诸如: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性格抑郁、迷茫;有些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本文提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最终过渡到自我教育的“四个教育”目标,以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首先来分析一下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状况情况,根据近几年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人员的走访和调研,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状態情况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上的问题。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在陌生的老师以及新的学校环境中,一些性格相对内向,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流畅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不太适应新的环境。新入学的大学生多数是00后、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度呵护,过高期待,过分溺爱,一味关心子女的学习分数,重成绩轻素质,以考上理想大学为终极目标,这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2)学业上的问题。摆脱高考压力的大学生,突然面对大学自主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势必会放松学习,出现学习成绩滑坡,有的学生甚至成绩不合格、留级、退学导至心理状态不佳。
(3)恋爱心理问题。大学生不成熟的恋爱观,在遇到爱情与学业、恋爱与性心理的问题时,处理不了相互之间的正确关系,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当感情破裂后易产生报复心态。
(4)人际交往及性格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成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偏激、孤僻、抑郁等”。[2]
(5)求职与经济生活压力问题。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往往感到困惑和担忧,自主择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及生活压力等,都会对自身心理产生影响。
根据大学生存在的若干心理问题,本文认为从建立家庭-社会-学校-自我“四个教育”目标,来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够调动多方的力量,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的了解与有效的干预,通过帮助引导,及早消除因此而产生的安全隐患,推动我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行、修养以及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家长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育不能替代的,我们认为,家长是孩子永恒的心理师,即使是孩子进入大学以后,父母也不能放松对子女的关注度,当子女遇到心理困难或者挫折时,父母应该第一时间给予疏导减压,帮助子女走出困境,同时必须及时向所在学校沟通交流,通报情况,以便学校及时援助。
2社会教育
弘扬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今年评选中有立心天地厚的钟扬、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等。特别是大学生的同龄人,伤情牵动国人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安然无恙。今年9月15日,当杜富国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浙江大学与师生见面,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千万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当周围环境为个体提供最优社会支持时,个体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3]
3学校教育
高校应积极主动探索,发挥好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从学校层面来说,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政策落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等等文件精神,明确指出,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组织落实,即学校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有关事项,对重大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以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
(3)人员落实,实现面向全校,覆盖全体学生的工作体系,即横向到边,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宣传部—后勤处等各部处。纵向到底,从校领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等等,都要对大学生深入开展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职能。同时,更要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和校医院的作用,开展经常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报告会,通过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辅导员可以在新生入学初,及时建立学生家庭档案,与学生家长建立微信群、QQ群、电话联系,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强化家校育人合力。
(4)内容落实,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开设等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公共必修课原则上设置2个学分,32至36个学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消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5)经费落实,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建设,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所,硬件设备投入。加强宣传普及,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建立心理辅导室,还要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每天应安排固定的开放时间,同时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6)实践落实,坚持实践教育各环节,高校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扶贫、军训、勤工俭学、企事业单位挂职、支教、当志愿者等等的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暑假、寒假、节假日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譬如,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参观我国现有的55个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长城、莫高窟、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等;也可以学习了解历史名人名家,如:学习明代思想家政治家王阳明心学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知良知”,在谪居龙场的时候,写下千年传诵的《瘗旅文》,习之可以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开阔心胸,在实践活动中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4 自我教育
应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自我教育可从这三方面入手,第一进行自我良好心态的训练。学会凡事往好处想,成功失败都有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人生中有很多箴言可以引导大学生认知,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二,意志的训练。“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和约束能力比较差,面对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容易逃避现实,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4]通过励志教育,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第三,学会倾诉。倾诉是释放心理压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倾诉被视为一种主动的心理调节策略,一种直接的情感发泄方法,大学生独立意识强,有些心理问题不愿意说出来,把心事藏在心里不吐露,独自忍受,对外往往报喜不报忧。辅导员以及教师在日常中应经常关心关注学生,告诫学生“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倾诉,及时寻求家人、朋友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意见”。[5]
总之,家庭—社会—学校—自我等4个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联动、协调发展,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新时期的大学生决不会辜负家庭、学校、社会寄予的厚望,定能在挫折中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獻
[1] 王心亮,吴超.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现状及培养对策探究.教育现代化,2018.10(42).
[2] 王济干,蒲晓东等.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9.
[3] 常英华.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与思考.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4] 刘丽,张栋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角色及其实现.荷泽学院学报,2019.6(3).
[5] 任福全,王乐.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及其对策.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