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张淑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和乡土资源进行整合,重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还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增加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感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本文对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65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包括对历史文化的感知能力。现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内容多是对国家及社会进行叙事,具有整体性特点,有利于让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概况有所了解,但国家和社会的层面较大,涉及范围广,但对于地方文化传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乡土历史不仅承载着地方丰富的文化历史,也反映出地方文化的遗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并将乡土资源和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利用开发现状
1.对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缺乏重视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关键就在于让学生领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及概况,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实际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因此对于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就缺乏重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还是由于教师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教学重点是对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而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缺乏重视,这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文化产生深刻的感知。由于学校和教师对乡土资源缺乏重视,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2.乡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乡土资源一般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教师在乡土历史教学中需要将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和乡土资源进行匹配,并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等教学环节中结合乡土资源来展开教学,比如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了解乡土资源有哪些,再通过课堂中的案例解析对乡土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价值。但在现阶段很多学校对于乡土资源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分析的内容比较浅显,没有将其和教材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不利于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在乡土资源开发时,往往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挖掘的,但目前来看还是主要由教师进行搜集,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形式进行搜集,开发程度不高,所找到的资源量也比较少。
二、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措施
初中历史教育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要实现对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抓住每一个契合点,将具有生活气息的乡土历史与历史教材相结合,向学生提供真实的历史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乡土历史感知,引发情感思考。
1.在课程中导入乡土资源或材料
乡土历史教学工作就是将乡土资源和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将历史真正的落到实处,拉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距离感,让历史知识能够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在学习日本侵华战争时,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乡土抗战资料,了解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遭受的破坏,感知革命战士在抗战中的牺牲以及内心深深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同时在课堂乡土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例如抗战对民族的影响和意义,配合课本知识和教师的史料讲解,并结合乡土资料来引导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理解,可以通过图片、材料展示等内容来讲解在侵华战争中日军的种种暴行,如南京大屠杀、日军研制细菌化学武器等,借助乡土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战争场面及氛围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领悟到历史温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2.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教材有深刻感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和地方的历史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对地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深刻的掌握和理解,并加深对教材的领悟能力,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的记忆和理解。比如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早期文化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等在淄博皆有迹可寻。乡土历史教学活动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还要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产生感知能力和思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帮助学生对乡土历史知识的了解,比如举办夏令营、春游、实地调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走访或实地考察的方式来主动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历史和生活产生感悟,提升家国情怀,增加和乡土历史资源的触碰和感知,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并通过乡土历史资料讲解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工作,深化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渲染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3.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持
在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时,就需要有充足的乡土资源为历史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辅助,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持,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乡土资源,增加学生对乡土历史的理解。比如兴盛于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据考证,以淄博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当时丝绸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淄博市的周村区是历史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这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商业街道作为古商埠文化的见证至今仍然保留完好,是电视剧《大染坊》、《旱码头》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今天,淄博市的丝绸产品和轻纺产品仍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可以开放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并向学生提供文物图册、历史刊物、读物、通史著作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自己主动的去资料室或图书馆内查找所需资料,并将课外资料整理结合到历史教材内容中去,将乡土历史和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融合起来,达到情感共鸣,这样对历史教材内容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阅读量,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源储备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感,更好的实现乡土历史教学工作目标,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土历史教学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素材和资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历史情境产生家国情怀,渲染历史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在乡土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吃透教材内容,把握核心素养内涵,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将乡土资源和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學生对历史的感知,如课外实践等,让学生有机会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乡土历史,拉近和历史的距离感,不仅能实现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龙智慧.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试题与研究,2020(34):16-17.
[2]汤菊贵.如何将历史化的书读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172.
[3]肖启武.中西历史比较视野下的概念教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摭谈[J].湖南教育(B版),2020(10):32-34.
[4]宋洁.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探究[J].学周刊,2020(30):191-192.
[5]景红玲.定西乡土历史资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11-12.
[6]唐林生,朱嘉欣.浅谈澧县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界,2020(37):92-94.
【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构建乡土史资源知识体系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1.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山东 淄博 255300;2.淄博市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山东 淄博 2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