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刍议

2020-05-07 08:01应庆娣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施体育教学

应庆娣

[摘要]体育教学中实施立体化策略,应从“学科本位”转向“生活全位”,从“活动好玩”转向“玩好活动”,从“外部引领”转向“内部打开”,从“盲目学练”转向“反思析错”。实施立体化策略的体育教学,既追求“有式之术”,又追求“无式之境”,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跨越学科之界、定势之界,走向生活之界、生长之界。

[关键词]立体化策略;体育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4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实施立体化策略:在视角上,从体育“学科本位”走向学生“生活全位”;在向标上,从体育“活动好玩”走向体育“玩好活动”;在方式上,从体育“外部引领”走向体育“内部打开”;在行动上,从体育“盲目学练”走向体育“反思析错”。通过立体化策略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体育教学视角:从“学科本位”转向“生活全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从“学科本位”转向“生活全位”,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例如,教学《持轻物掷远》时,教师结合生活化培育目标,将对学生的“生活全位”思考与实践融人其中:(1)知道正面持物投擲的动作方法;(2)能正面持轻物投掷,学会正面站立、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3)在投掷过程中感受投掷的乐趣,增强学生听从指挥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教学的视角从体育“学科本位”转向“生活全位”,既提升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让学生进行“扔纸团”“打纸炮”等生活化、趣味性的模拟练习,引导学生在学练中积极总结投掷的方法,如蹬地、转体、挥臂过肩等。在这样的体育学练中,学生不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而且深化了学习的体验,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换言之,这种“生活全位”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练的感受、体验,更加重视学生学练的兴趣、爱好、情感等。

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有基于“学科本位”的正视,还需要有超越体育学科指向学生生活素养的全视,更要有批判思维的反视。从“学科本位”转向“生活全位”是教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育教学向标:从“活动好玩”转向“玩好活动”

很多的体育课堂,专家用“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快活”来形容,其实这样的体育课堂往往是“放任式”“放羊式”的。对于体育教学,笔者认为不能用“好玩”二字来确定教学向标,而应该从“玩好”着眼、着手,因为“好玩”容易沦落为学生体育学练的外在表现,真正的“玩好”不仅是学生体育学练的一种质态,更是体育学练的一个过程。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由传统的“活动好玩”转向“玩好活动”,只有追求“玩好”,才能彰显学生体育学练的深度、广度、品质。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如何将学练活动“玩好”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玩”有机融合,让学生“玩好”体育;要以“教”代“玩”、以“玩”促“学”,将学生的体育学练目标寓于学生的“玩”之中,如此学生才能玩出水平、玩出质量。例如,教学《织渔网捕鱼》游戏时,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手拉手扮演渔网,这样教学简单易行,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准备好一根布条,再要求学生迅速将布条系在两根竹竿的平行绳子上,自己“织网”;在学生织好“渔网”后,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将“渔网”上的线解下。这一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学生将“渔网”织好且拆散后,教师可再让学生手拉手“织渔网”:第一轮游戏,从两个学生的手拉手开始,逐步捕鱼,将“渔网”变大;第二轮游戏,变换方式,五个人手拉手“织渔网”,让“鱼儿”不能逃脱。整个活动过程变换载体、变换主体、手脑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手脚灵敏度以及应变能力。

三、体育教学方式:从“外部引领”转向“内部打开”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尝试探究,并对学生的体育学练情况予以点拨、启发,从而助推学生掌握运动的方法和技巧。正如一句话说得好:“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成为一种食物;鸡蛋从内部打破,就诞生一条新的生命。”

例如,教学《行进间直线和曲线运球技术》时,许多学生按拍球的部位常常出错,行进速度和球的运动速度不一致,导致行进间运球的失败。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体验,让学生拍球的正上方和球的后上方。通过拍球体验,学生自然能感知、认识、理解运球的技术。又如,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用手掌的掌心拍球呢?教师同样不能对学生进行枯燥、机械式的说教,而应让学生感受、体验,可让学生对比用掌心拍球、不用掌心拍球,使学生自然认识到不能用掌心拍球的原因。再如,如何让人的速度与球的速度保持一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双膝微屈、身体前倾,或让学生将身体笔直站立,使学生认识到身体的姿态对于控制球的速度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自主学练、自主感悟,学生能掌握好体育学练的动作。好的体育学习一定是学生突破自我的认知障碍、错误定型,实现从“学会体育”走向“会学体育”。

四、体育教学行动:从“盲目学练”转向“反思析错”

试错,是学习发生与生发的有效方式。但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盲目学练,导致一错再错。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盲目学练”转向“反思析错”,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拓展认知视域。

例如,教学《篮球双胸前传接球》时,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错误,如传球路线不正确、落点不稳、接球不稳或手指受伤等。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传统的教法是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然后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练。这样的纠错方式,容易出现错误反复、错误反弹等情况。作为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一定要引发学生的反思、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反思,学生才能认识到错误之根源,才能理性地认识到解决错误之方法。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传球不稳的原因是什么?落点不稳、接球不稳的原因是什么?”以学生的接球错误为例,通过反思、分析,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接球不稳是因为两手臂用力不一;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接球不稳是因为两手没有形成圆形;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接球不稳是因为手势别扭、手型不正确、手指僵硬、全手掌触球……有了积极的反思、析错,学生纠错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

总之,实施立体化策略的体育教学,既要追求“有式之术”,又要追求“无式之境”,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能跨越学科之界、定势之界,走向生活之界、生长之界。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实施体育教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