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思维能力

2020-05-06 09:20刘得建
家长·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刘得建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又超过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能力。新课标强调数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育的一场变革,作为教师,应着力构建立体、多维、交错的思维态势,让课堂成为活生生的灵动“思维场”。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思维能力

一、从主观意识和思想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增强意识,激发兴趣

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给学生多列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

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是将数的运算和实际运用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运算不是孤立的。如,在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与世界问题的“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行走的情景,让学生认识什么叫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然后由学生自己拿两支笔在下面演示一遍,学生对电脑的热爱再加上自己的實际操作使学生既能直观地了解“相遇”,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二是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销售中的盈亏”这一节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李的妈妈开了间服装店,为了减少库存,增加流动资金,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了两件衣服,其中一件亏损了25%,另一件盈利25%,老师很想知道小李的妈妈赚了没有,有谁可以告诉老师吗?”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最佳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运算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从运算中品尝到成功的陕乐。

(二)培养学生敢于设疑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做题时,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一种“信息”,如解题结果是否相同,方法是否一致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依赖他人的习惯;而有些学生做错了题目,教师批改后,在没有其他人讲解的情况下自己就会订正。这种现象说明,七年级学生由小学的依赖性学习逐渐过渡到自主性学习。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初中学生的在思维已基本进入抽象逻辑思维初级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盲从,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解题时有能力评价别人的思维是否正确,评价解题方法是否最佳。养成敢于设疑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不仅可改变因“粗心”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还会在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考虑问题时更加严谨全面,受益终身。

二、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和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一)围绕目标、找准基点

教师在每堂课前要对每个环节每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设计或为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或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为了引起思考、总结归纳等有明确意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分式基本性质”时,为导入新课,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分式1/2a与a/2a2相等吗?2.你能用类比分数基本性质的方法,推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实践证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问题,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二)善启重发、拓展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自己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认知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对探究活动进行变式、深化和拓展,帮助学生构建起多层面、多维度、纵横交错的探究“思维场”,把数学学习活动引向学生认知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高度。

例如:1.探究活动。

如图1,直线m表示一条燃气管道,在管道两侧有A、B两个村庄,要在管道m上建一个泵站,分别向两个村庄供气。请问泵站建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并说明理由。

2.变式探究。

如图2,直线m表示一条燃气管道,在管道一侧A、B有两个村庄,要在管道m上建一个泵站,分别向两个村庄供气。请问泵站建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并说明理由。

3.深化探究。

如图3,一个港湾停留了M、N两艘轮船,M船的船长从M处出发,先到OA岸,再到OB岸,最后到N船?问船长如何走使水路最短?

4.拓展探究。

如图4,直线m的同一侧有两个点A、B,要在直线m上找一个点P,使这一点到A、B两个点的距离之差最大,并说明理由。

在本案例中,探究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探究引入,到变式探究,深化探究,拓展探究,层层推进,逐步展开,充分“裸露”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蕴含探究性的“螺旋、网状”的思维场中,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新的认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和认知智慧。

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就像撬起整个地球的支点一样,是整个课堂的基础。思维活动是由学习主体的知识需要、认知冲突引起的。如果没有认知需要,没有认知冲突,就不会产生由此引起的认知思维活动。而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共鸣或冲突,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情境,达到良好的思维志向水平,有效地习得知识和经验。如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一节习题课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已知:矩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BE=BD,F为DE的中点,连接AF、CF。

求证:(1)∠ADF=∠BCF;(2)AF⊥CF。

在第(2)小题的讲解过程中,我的意图是:添加两条辅助线(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F),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矩形对角线的性质得到OA=OC=OF,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得到AF⊥CF。

我刚讲到一半,就被学生打断了,我发现有部分同学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而且是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很生气,想抓个典型好好惩罚他们一下。于是,我让其中一位同学站起来代我讲解这个题目。他的解法如下:

刹那间,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违反课堂纪律,而是在探求更好的解法。我为我的学生们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而高兴,并希望今后的课堂上多出现这样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体验和逐步积累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并进行合理表述,从而体验、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夯实基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表明,我们只有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才能逐步学会求知,并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