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进行幼儿早期教育时,对孩子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让幼儿的心情愉快,并在集体音乐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对此本文就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浅析。
【关键词】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合作能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27-01
打击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还有利于对幼儿的节奏感的培养。同时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很多情况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时,为了活动统一的目的得以达到,幼儿就要克服自身的问题,对集体的安排与需求进行服从,还要对同伴加以尊重。所以,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美妙的音乐,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精心对良好的情境进行构建,调动激发幼儿的合作意愿
对幼儿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首先就要调动激发幼儿的学习打击乐器的兴趣,并为其合作的机会进行创造,以此对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提升。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要为幼儿构建愉快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趣味的环境中学习,在兴趣的引动中,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里,与同伴进行优良的互动交流,以此合作完成演奏活动。
(一)对游戏情境进行构建,使幼儿在游戏中合作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若是打击乐器的教师在演奏活动中不能让幼儿拥有高昂的情绪与振奋的心智状态,就进行知识的传授,那么学生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时就会产生疲倦甚至是厌烦感。缺乏学习热情,缺少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不会感受到学习快乐,只会感到负担。因此,教师就要设计制作与打击乐器演奏相关的游戏情趣,这样既可以调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在游戏情境中融入合作元素。例如,在进行演奏一分钟游戏里,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负责相应的乐器,然后按顺序进行演奏,若是出现偏差就要重新开始。
(二)对质疑情境进行构建,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究
进行质疑情境的构建,可以很好的引动幼儿好奇的心理,把幼儿引入到质疑的情境当中。在幼儿进行乐器接触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提问,以此调动激发幼儿探索的意愿,鼓励幼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为幼儿播放打击乐器合作演奏的短片,让幼儿进行倾听,然后再给幼儿播放独奏,让其进行比较,调动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发现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互相学习与评价
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獨特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每个幼儿的特点加以发现,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互相沟通,发现同伴之间的优点,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要幼儿学会对他人的倾听。幼儿需要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幼儿对演奏的体验进行表达,促进幼儿之间互相沟通交流
在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时,幼儿要学会思考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思考不能只局限在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进行更好的演奏,而是要对演奏体验的讨论与思考加以重视。当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结束后,都会有不同的演奏体验,幼儿在思考时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与同伴进行分享,与合作的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弥补自身不足。例如在进行《过新年》节目选配演奏乐器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引导幼儿乐器选择的讨论,并让孩子自行诉说谈论乐器选择的方案,并让幼儿使用方案中的乐器进行演奏,演奏完毕再进行讨论,直到可以达到互相都满意,以此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引导幼儿将自身在乐队中的角色进行明确,促使默契的配合
教师要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前,确定幼儿是否了解自己的演奏任务,怎么样才可以更好的将任务完成。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任务的讨论,将自身在乐队中的任务加以明确。当幼儿明确了定位,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在团队里的作用。不过,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很容易分散,在打击乐器演奏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记得自己的任务,过段时间可能就会将自己的责任忘了。所以,教师在演奏前的讨论时要注意所有幼儿都参与了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也要反复确认幼儿都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进行时,教师也要随时关注幼儿什么时候分散注意力,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幼儿注意力分散,及时进行活动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此更好使幼儿可以在打击乐器演奏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得以提升。
结束语
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是幼儿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较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展开,可以对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幼儿合作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贾梁彬(1992-),汉族,四川成都人,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