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琴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缺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就业能力不强。因此,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是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新时代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阐述了将工匠精神植入职业素养的途径、方法,实现培养对象从学生到准职业人再到职业人的转变。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职业人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1.培养工匠精神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产业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全面优化升级,必然导致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新型职业人的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用工匠精神来规范新型职业人的行为是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结构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所应完成的使命。
2.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与专业教育相比,素质教育被遗弃在边缘,因为它不知道教什么,课程内容分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团委等部门日常教育活动、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课中。例如就业指导课程负责学生面试的技能和技能教育,政治理论课负责职业道德教育等,造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教育不系统等尴尬局面。
工匠精神的培养恰好为困境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阿基米德支点”。职业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抓手,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过开发工匠精神,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3.培养工匠精神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由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缺陷,职业素质已成为高职生的就业短板:一是企业不断强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人做事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二是大量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迁移能力不足等。根本原因是,目前的高职生被限制在能力和素质“实用、够用的技术能力”。这些毕业生顶多是肤浅的实践者,无法更好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复杂挑战,也无法承担起“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专业责任。
工匠精神所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远非“实用而充分”的范畴,不仅指产品的精心打造、精雕细琢的理念,而且指精益求精的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是对高职院校“实用、充分的技能”培养目标的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培养“足够的实践”的技术技能转变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变为培养专业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关系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物,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拓展,是立足社会的本领。高职学校肩负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把培育工匠精神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在专业上吸引学生,在专业追求上引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样的职业教育文化活动,更能彰显职业教育品质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
1.在校园活动中浸润工匠精神
在校园活动中浸润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院团委、学生会开展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
(1)注重体验,开展各类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拓展训练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是对个体心理的挑战,让人面对真实的自我,体验团队的力量。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培育學生之间的团结与友爱、互相帮助、顽强拼搏的精神,可以为每个人的心灵播下信任和感激之情。素质拓展活动设计要根据学生情况,从简到难,让学生全员参与,通过积极的合作与协调,以了解和体验艰辛,坚定信念,学会感恩。
(2)强化实践,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发展职业能力的需要,是培养良好学风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职业素质的需要。可以将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小红帽”、义务劳动、社会各类公益活动等纳入素质学分,开展“志愿服务百小时”“社会贡献100天”等活动,促使学生重视社会实践。
(3)重视设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型活动。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型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论坛、讲座和比赛;邀请成功人士和学生代表在讲座论坛,交流求职经验,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可以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选择、自我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助。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招聘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大赛,学生可以清楚个人认知,了解职业要求,了解如何实现从学生向准职业人员到职业人的转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安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面对国际竞争的大背景,只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诚恳、细致、敬业”的专业态度。
(1)构建工匠精神视域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学生素质课程分散、单一,缺乏学生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中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热情感、就业幸福感、工作成就感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日常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脱节现象。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构建根据学生成长轨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笔者与团队于2015年开发“工匠精神视域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体系”,并于2018年经贵州省教育厅作为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进行建设。课程根据学生在校三年的成长规律,系统设计了从学生职业养成(适应性能力、自我管理、行业认知、生涯规划)模块出发,经职业塑造(传统文化、沟通表达、健康管理)、职业提升(逻辑思维、匠心精神、法律常识)、职业体验(就业初体验、创业初体验和顶岗实习体验)四个模块,形成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2)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乐观对待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热情乐观对待生活,这不仅是做人的需要,而且是工匠精神的生命力所在。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类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追求幸福。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充满信心,这也是教育者实施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始终贯穿主线。
(3)教学生学会正心精心、敬业精业。正心静心、敬业精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在学生成长中,文化是认知,诚信是态度,因此,态度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任务的完成,重点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而是要教会学生不唯名利,对待每件事情都专心雕琢、一丝不苟,用心打造产品,用心提供服务,用心进行思考,用心感思生活,只有持有这样的态度,才能打造品牌。
3.在技能大赛中磨炼工匠精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长尹落民说:“技能的广泛发展是加强技能人员的培训与甄选和促进杰出技术人员的出现的重要手段。”技能大赛是大熔炉。培养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要重视各类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比赛平台精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1)开展以赛代培,开展校级技能大赛活动。开展技能大赛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历练。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以赛代培的方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开展校级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注入工匠精神,提高技能大赛的质量,同时通过技能大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细心和认真的良好专业习惯;训练他们注意细节,追求极致;训练他们的定力、耐心和专注力。
(3)率先垂范,指导教师要嚴格要求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在技能大赛中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任何时刻,对待任何事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引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指定的科学方法,准确到每一个动作、每一秒,为学生呈现完美的作品,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做到“一丝不苟、卓越、精益求精”。在备赛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于学生赛前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对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袁源.阐发“工匠精神” 走向融合共赢——第二届全国职教期刊改革与发展学术论坛会议综述[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03).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