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思维导图应用例谈

2020-05-06 09:19惠晓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惠晓婷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记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习作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内心所想。尤其是在高年级学段,借助直观的图形,能使高年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写作重点,提炼文章脉络,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小学高年级;可视化工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A-00116-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中建议“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1]。而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习作时,习惯于出示几篇范文,给学生分析一下范文的结构和细节描写。在讲解后,教师便让学生开始仿照例文进行写作。这样的习作教学,让学生不至于陷入“无话可写”的窘境,却让学生陷入了“篇篇同款”的套路中。没有对素材的有效选择,没有谋篇布局的构思与起草,学生习惯于仿写,甚至照搬,习作课变成了乏味的“仿写”课。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失去了实践写作的机会,更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欲望。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就设计出了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习质量的‘纲要信号图表。”[2]“他创立的‘纲要信号图示法,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图形,用以阅读时作提要,写作时作提纲,记忆时作支架。”[3]这种图形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他们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先生在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的过程中,发明创造了思维导图。博赞先生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体现的是人类大脑的自然功能。”[4]思维导图借助图像、文字、符号等元素,让思维可视化,让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知识点上。图形中,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并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调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更为直观具体的联想与想象。从“纲要信号法”到思维导图,其实都是借助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记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习作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内心所想。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学段,借助直观的图形,更利于高年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写作重点,提炼文章脉络,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现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思维导图助力提取信息,定位选材

在单元习作中,学生根据单元习作要求,选择相应的写作素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广阔的生活空间,找到适合写作主题的写作素材,很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联想能力。如果让学生凭空进行设想,学生很难进行高效思考,往往没有头绪,还会出现东拼西凑的现象。这时,以思维导图为选材的支架,能让学生把脑中的放射性思维直接呈现在纸上,有助于学生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当学生明确了习作要求后,便可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图,也就是中心位置。然后学生便可回溯生活,选择写作话题作为一级分支。这时,六年级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能会有好几个联想的写作主题出现。教师可继续引导,让学生依据一级分支的话题,继续往下思考,进行联想,并以关键词或者中心事件的形式写下二级分支,乃至三级分支……当学生进行这样的分级联想时,就会捕捉到真正有鲜活印象的写作素材。这样的梳理过程,能帮助学生找到新颖的话题或观点,避免出现习作无话可写或是千篇一律的问题。

例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是“让生活更美好”的话题作文。学生依据书上的提示,会对一些话题产生兴趣,产生一些零散的联想,却不知道究竟选择哪个主题进行写作,所选择的习作素材也往往没有新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围绕“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除了“音乐”“阅读”“运动”“旅行”这些书中提示的话题之外,在一级分支的绘制中,也产生了“动漫”“配音”,甚至“追星”这样与他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新鲜话题。而在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的联想时,学生的目标更为明晰,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有感触的素材。个性化的写作思维,帮助学生确定了最值得落笔的写作素材,思维导图上的分支衍生不断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能够精准地围绕这一主题选择典型事件(如图1)。

二、思维导图助力谋篇布局,巧妙构思

学生如果能准确地从生活中提取写作需要的素材和信息,那接下来便要思考作文的整体架构了。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很适合让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板块式地梳理。特别是对叙事性有一定要求的习作主题,故事情节是否完整,内容详略是否得当,乃至情节是否曲折生动,都需要学生细细打磨,逐层思考。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变形记”为例,习作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种事物,并且要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以前学生练写过把自己当成熟悉的事物展开描写的作文,但以前的写作重点在于练习第一人称的叙述以及对事物的外形和作用的描写上。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则需要学生能够把“变形”后的经历写精彩,写生动,能够引起他人阅读的兴趣。这对学生编排故事情节的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果情节平铺直叙,很容易就会写成流水账,而且学生还可能会把重点放在“变形”,而忽略了“记”。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写作思维也没有发展。

思维导图分支的排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可以搭建递进式的结构,让学生构思有趣的情节,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如下页图2),也可以用并列式的框架排列出变形后发生的几件事,并思考详略的安排(如下页图3)。孩子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想象,把提取的素材有序安排进思维导图中。起承转合不再杂乱无章,层次逐渐分明。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文脉也已经在脑中形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动笔前,再对思维导图进行回顾,进一步完善、修改,让文章的细节也逐步呈现在纸上。比如可以在不同的情节旁,写上当时的心情变化。心情变化大的地方可以作為重点部分详写,其余部分就可以略写。有了这个反观环节,学生的习作构思会更开阔,更清晰。

三、思维导图助力把握写法,丰富细节

统编版教材的板块设置十分清晰,同时也彼此相融,综合指导性的意味更浓。单元的学习目标较之以前更为精准与明确。统编版习作单元的目标讲究“一课一得”,并且常与本单元的阅读目标关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目标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而第二单元习作的目标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显然,“点面结合”这个写作方法是本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

在学生精读了本单元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以后,对“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运用到习作中去,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学生这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如下页图4),首先将要描写的活动作为中心图确定下来。接着以中心图为基础,学生一边绘制,一边思考,这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描写活动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同时,在重点部分中,什么时候用整体性的叙述来体现“面”,什么时候需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体现“点”,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扩充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在重点部分内容中标示出“点”或者“面”,让点面结合具体地呈现于纸上。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点”与“面”的有机整合能够把活动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在构思时,还可以把想到的好词、好句标注在思维导图中。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其他分支中,写下能体现内心丰富心理活动的关键词。这样一层层思考的过程,能让学生的习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尤其是在高年级学段,引入思维导图,对习作教學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的学习工具,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改善学生写作技巧。学生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回溯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便于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写作素材,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写作的构思与创作当中。在不断生发的思维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4.

[2]邹逸.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 2013:15.

[3]周一贯.支架:提纲教学法在统编版教材中的出新[J].小学语文教学, 2019:6.

[4]刘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3.

责任编辑:赵赟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Writing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 Upper-Class Students

HUI Xiaoting

(Xinwu Nanfeng Primary School,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Mind mapping, as a kind of image-based thinking tool, cam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creation and memory. In writing teaching, mind mapping can open up students writing ideas, activate their existing life experience, improve their enthusiasm about writing, and guide them to express their inner thoughts. Especially for upper-class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ay use intuitive graphics to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writing focuses as a whole so that they can refine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mind mapping; writing teaching; upper-class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visualized tool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