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珠 杨相勇
摘要:仁化县锦江河原名“仁化河”,这一优渥的水上资源孕育着粤北地区的百姓们,人们在水运、打渔、摇橹、船务等不同的劳作下产生了水上船歌。“仁化河”的水上船歌是中国粤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录了从古至今粤北地区的水上劳动号子——船工号子,这一水上音乐文化。现如今还会传唱这类渔船号子的人已寥寥无几,但它生动的曲调对水上人家真实生活的贴切描绘和丰富情感的表达,依然产生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去深入挖掘和探寻。
关键词:粤北地区 传统音乐文化 “仁化河” 水上船歌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6-0039-02
仁化县锦江河原名“仁化河”,从古代一直到80年代后期是一条优质的水上物流航道。通过深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发现,这里居住着一群中国式的“吉普赛民族”。他们以前没有固定的住居,成为一个流动的群体,水上劳作时以家庭为单位,人们通常称之为“吉普赛民族”。他们长期在河流里撑船、拉船出苦力,依靠水上便利经营运输业和打鱼为生,这些船工们在长期的劳作中形成了水上船歌文化,特别是他们的行船号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这些形式是仁化河畔这些船工们世代用生命和汗水铸造出的音乐文化模式,它包括顺水逆水哼唱的号子一套:撑船、拉船、打鱼等歌曲一套对我们认识水上音乐和丰富船歌文化十分有益。
一、“仁化河”水上船歌号子的表现形式
(一)水上船歌是一种劳动号子
号子是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时唱的一种歌。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依据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可分许多类型的号子。
采风的河段为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景区附近的锦江河,丹霞山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根据“仁化河”特殊的水流情况,这里的船歌是一种水上劳动号子即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在水运、打渔、摇橹、船务等劳动中使用。在水上劳作的船工们有时会经历水流平缓,有时会经历险流急滩。船工们不仅要像其他工种的劳动者那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而且还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这样的行船号子充分展示了行船中惊心动魄的场景,也将家庭式男女间默契的密切劳作场景呈现出来。为了真实感受船歌文化,80岁左右的“船老”们,重新拉起锚、桨、橹、捎,在河岸旁还原了几十年前还在水上劳作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声、情、动、形融为一体的效果。
(二)水上船歌的节奏与旋律特征
在采风演示中,船工号子分为逆水行舟、顺水行舟和平水行舟三种一套。具体谱例如下:
逆水行舟,分为两组:一组是岸上拉船。另一组是水上撑篙,岸上拉船的一般为家庭中女性组,她们应和着撑篙的号子声,有节奏的用力拉纤。船上的撑船者一般为家庭中的男性组,他们一篙一篙轮流向前,家族成员们在号子声中互相呼应、合力向前。
谱例1大谱表中,第一行为男性组,第二行为女性组。女生声部是有规律的节奏型:XX XX XXX 重音出现在八分音符的第一拍和前十六后八节奏的第一拍,这样的强拍可以起到调节拉纤时用力的作用;男生声部的节奏有着不同的变换,有舒展的号子声,也有密集的号子说唱部分,再加上女生声部的呼应声,形成此起彼伏的线条。旋律采用了清乐G宫七声民族调式,此曲加入清角和变宫,主旋律朗朗上口;伴奏部分出现小二度极不协和音程,增加了曲子的紧张度和急促感,较典型的平律风格,把劳动、和声、音乐艺术有机的结合,体现了渔民在河面上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劳作景象。
顺水行舟,即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顺水行舟相比逆水行舟有时更为艰险,当船在湍急的水流中行进时,为了避免碰到礁石,男性撑着竹篙会在船只前方掌控方向,女性摇橹时要密切配合随时观测河道的宽窄状况和水流深浅。所以该段每小节第一拍有一个重音,为2/4拍添加更强的动力,旋律上下声部相同三个音:sol、mi、la,变换节奏紧密连接,这样的写作创作手法是为了强调、重复。从音乐艺术的层面映射出本该轻松的顺流而下,由于“仁化河”的湍流急促,需要船工们更加的谨慎和协调一致,致使渔民们要用更大的气力控制船只,一唱一和,旋律紧密衔接。该段一小节为律动单位,平律感、呼应感鲜明突出;结尾处两小节,两个声部末尾音相互交错出现重音,恰似干完重活后深深的叹气,形象的描述出“仁化河”水上船歌的水流特征。
平水行舟,水流比较平缓,放松的气氛下可以哼唱一些优美的小调。此小调为长律,旋律线条优美,没有重音甚至还添加了延音、上滑音的装饰音,乐句划分较长;节奏中有切分音型。渔民们在风平浪静时唱的号子,旋律性比较强,表现出他们自信和豪放的性情。
(三)相关船歌资料的搜集情况
我们在采风中也搜集了一些散落在不是场景描写的歌曲谱例:撑船歌、拉船歌。
《撑船歌》为降A角五声民族调式,主音停留在角音,宫音未出现。节拍5/8与4/8交替频繁,3/8变换5/8,混合拍子变换为复拍子,然后变为单拍子变换为混合拍子,节奏自由,虽然节拍不停变换但却不影响整首曲调的节奏与速度,这样的即兴式发挥也是原生态音乐的特色。
《拉船歌》为降E徴五声民族调式,曲调旋律优美流畅。使用了倚音、上滑音、下滑音这类装饰音,使得曲调表现力强流露出渔民真实丰富的情感。
“仁化河”水上船歌中的《顺水行舟》《逆水行舟》《平水行舟》具有短律、平律、长律节奏律动的明显特征,旋律线条波动不大,渔民每一遍唱的都会有小的变动,体现出水上船歌音乐创造的即兴性,这样的即兴性不仅增添了音乐的趣味感,也呈现出原生态音乐的质朴感。《拉船歌》《撑船歌》相对笔者的采风小调,相对完善。但不论节奏特征还是旋律特征,水上船歌的船工号子是具备音乐上的特质并遵循了一定的音乐规则。
(四)水上船歌的表现特征
1.合作性:和声、节奏、旋律会根据船工劳作时遇到的不同情况随之变换。和声的音程度数会跟随船工劳作时的劳作难易程度发生变化,操作困难时和声有对抗感,操作简易时和声融合;河流湍急时,节奏动力性强;水流平缓时,旋律优美。
2.流动性:不论是《顺水行舟》《逆水行舟》《平水行舟》《撑船歌》《拉船歌》河流都是前进的,船工们在不同情况下劳作动作一气呵成,可以为舞蹈创作带来丰富的源泉。
3.語言形象性:原生态的语言,有着强烈的画面代入感。或许人们不能清楚的读懂意思,但也能心领神会。
二、水上船歌的音乐艺术价值
水上船歌的船工号子,它具有双重功能即实际功能和艺术表现功能。艺术表现功能的体现无法脱离实际功能,它是在劳作中产生的艺术形态。因此在劳动中,船工号子的双重功能表现为: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可以成为音乐与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实际功能与艺术表现功能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劳作中劳动强度越大,对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劳动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表现。
如何将这一原生音乐形态挖掘并创造出更多的现代音乐资料?是研究“仁化河”水上船歌的价值所在。
音乐文化来自于生活,仁化水上船歌的感人曲调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既是劳动语言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语言,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形象性和艺术性,这些对音乐和舞蹈的创作都会带来很多借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娟,余开基.关于《龙船调》编创历史之考证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3).
[2]李重光.音乐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缪天睿.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