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翳明目汤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

2020-05-06 08:56
光明中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液

侯 岩

翼状胬肉指的是人体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多发于户外劳动者,比如农民、渔民等,其成因与烟雾、日光、风尘等长期慢性刺激有关[1]。随着翼状胬肉增大,其极易覆盖整个瞳孔区,进而导致视力严重降低,最终对患者外观、身心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2]。而切除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翼状胬肉常用的一种方法,为了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手术对眼部组织的损伤,促进泪液功能及早恢复正常,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证翼状胬肉切除术效果[3]。该实验选取88例翼状胬肉患者,分析退翳明目汤在其切除术后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于本院进行切除术的翼状胬肉患者88例,经住院单双病号分组,2组各44例,常规组: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平均病程(5.04±2.19)年;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9.25±10.50)岁;其中男16例,女28例。研究组: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5.18±2.27)年;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48.71±10.46)岁;其中男14例,女患30例。2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实施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具体内容:用0.5%的丙美卡因滴眼液、2.0%的利多卡因进行眼表与结膜下浸润麻醉,然后在翼状胬肉颈部制作1个弧线切口,剪开球结膜,由翼状胬肉颈部开始分离至体部结膜下组织,之后于翼状胬肉头部前1 mm处制作1个切口,切除增生组织,清除角膜与巩膜表面的增生组织,保证角膜与巩膜表面的光滑性,避免感染,接着在患眼选择略大于创面球结膜瓣的角膜缘组织(宽0.5 mm左右),将其帖于切除部位巩膜床上进行移植,对准后间断缝合植片与缺损处结膜,固定植片,加压包扎,术后每天局部使用典舒眼药水6次,1滴/次,连续使用5 d后减少1次,共使用1个月,术后14 d根据创口愈合情况给予拆线。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术后给予退翳明目汤,药方包括川芎9 g,甘草6 g,木贼10 g,菊花10 g,密蒙花10 g,丹参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防风10 g,荆芥10 g,黄芩10 g,栀子10 g等,用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由手术当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均需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4]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5],BUT:将2%的荧光素钠滴1滴在球结膜颞下方,指导患者眨眼,直至荧光素均匀分布于角膜上,之后指导患者睁眼凝视前方,禁止眨眼,检查者在患者睁眼瞬间用裂隙灯钴蓝色滤光片观察其角膜,并用秒表计时,直至角膜产生第1个黑斑,连续计时3次,取平均值,若时间<10 s,则说明BUT缩短,泪膜稳定性差;Schirmer-Ⅰ:选用5 mm×35 mm荧光滤纸条首端反折并放置在患者下睑内侧1/3结膜囊内,剩余部分悬垂在皮肤表面,无需表麻,指导患者轻闭两眼5 min,再测量滤纸被泪水浸湿长度,若长度<10 mm,则说明泪液分泌减少。记录2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并发症(如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等)发生率。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计算复发率,复发标准[6]:结膜明显充血,局部增厚,角膜创面有胬肉增生、新血管生成。

2 结果

2.1 2组患者BUT、Schirmer-Ⅰ对比2组患者术前BUT、Schirmer-Ⅰ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所有患者BUT、Schirmer-Ⅰ均有所改善,明显优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BUT、Schirmer-Ⅰ明显长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BUT、Schirmer-Ⅰ对比 (例,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创面修复、水肿消退、复发率对比研究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根据1年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9.09%(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创面修复、水肿消退、复发率对比 (例,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部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胬肉形成后,患者多伴随着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泪腺与副泪腺炎性增生,促使泪液分泌减少,泪膜不稳定,进而降低患眼视力,严重影响到患者外形美观性与日常生活[7]。当前,临床多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即切除翼状胬肉后,将自体角膜缘具有多活性的干细胞移植到翼状胬肉病变区角膜缘处,以此适度分化成正常结膜杯状细胞与角膜缘上皮细胞,有效修复损伤的角膜上皮表面,增加结膜杯状细胞黏蛋白分泌量,提高泪膜稳定性[8],但术后易复发,故需要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积极促进泪液功能恢复。

中医认为翼状胬肉属于“胬肉攀睛”范围,切除后因热入血分、脉络受损,致使血热瘀滞、心肺风热,可采用退翳消膜、凉血祛瘀疗法,而退翳明目汤方中的川芎、丹参能行气活血;甘草可调和诸药;木贼、菊花、密蒙花能退翳消膜;生地黄可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牡丹皮、赤芍能凉血散瘀;防风、荆芥可辛散祛风;黄芩、栀子能清心泻肺,诸药联用发挥着退翳明目、凉血活血、祛风清热的作用[9]。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密蒙花对泪腺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明显改善泪腺局部炎症,避免干眼症;川芎、丹参、牡丹皮、赤芍能抑制纤维细胞增殖以及新血管生成;黄芩、栀子抗炎镇痛效果较好,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有效减轻炎性细胞浸润[10]。实验结果得出,2组患者术前BUT、Schirmer-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研究组患者BUT、Schirmer-Ⅰ明显长于常规组,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退翳明目汤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疗效较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眼部水肿症状,有效修复角膜创面上皮,能提高患眼泪液功能,预防术后复发,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泪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