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服务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2020-05-05 10:52周亚星曹信邦
社会保障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养老领域文献

梁 誉 周亚星 曹信邦

(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3)

一、研究缘起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老人照护需求增加与家庭赡养功能弱化挤压下形成的“老年照顾赤字”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老龄化问题,养老服务兴起,并逐渐成为老年社会保障的一种重要形式。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内容、方法对养老服务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有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对于把握养老服务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路径,以及推动养老服务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梳理发现,目前我国学术界以养老服务为主题的专门的综述类研究其实还并不丰富,现有的文献还主要聚焦在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工具[1]、农村养老服务[2-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4-7]、机构养老服务[8-9]、社会养老体系与模式[10-11]这几个方面。在研究水平上,一方面,研究的内容具有单一化与碎片化特点,全面性与系统性尚有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的方法均为主观分类与定性描述,客观性与定量化不强。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我国养老服务研究的基本现状、热点变迁、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图谱化和定量式的分析,以期深化对养老服务研究的认识,为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论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同时为保证论文质量的权威性、代表性与认可度,本文进一步选取了CNKI中的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作为样本选取的范围,并以“养老服务”为主题,以2019年10月为发文截止时间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剔除会议综述、书评访谈等非研究性论文,共筛选出1756篇CSSCI(含扩展版)论文作为本文要分析的文献样本。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在对一些文献发文量、作者基本背景等数据进行基本统计的基础上,主要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领域的科学文献进行计量,以探索某学科领域演化路径及知识拐点,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12]。Citespace软件自2003年问世后,已经过数个版本的更新与优化,目前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一些研究领域的量化研究之中。本文则采用Citespace5.5R2版本,对时区选择、阈值选择、剪枝选择、最小生成树等功能参数进行设置,形成知识图谱,并依据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对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进行评估,通过适当调整参数设置,进行多次绘制,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图谱绘制结果。从而系统地对养老服务领域的时区分布、研究力量和关键词等展开分析。

三、文献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一)文献发文量时序分析

通过分析检索文献的发文时间与发文趋势分布,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该领域在学术界的发展速度和重视程度(见图1)。从总体趋势来看,养老服务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呈现连年递增趋势。其中,2018年共发文253篇,为历年最高(截至2019年9月底,2019年总共发文量已达192篇)。可见,有关养老服务的研究主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热度不断升温。具体而言,我国的养老服务研究可大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年到2007年,这一时间段发文量普遍偏低,发文速度缓慢。第二阶段为2007年至今,这一时期发文量较之前有明显增加,并呈快速上升趋势。虽然在2010年文献发文稍有回落,但并不影响整体发展态势。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的节点与我国养老服务建设与发展相关。尤其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和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加强了对养老服务的制度建设。故从2007和2011 年开始,有关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出来。

图1 养老服务文献发文趋势图

(二)文献作者与机构分析

目前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已经形成许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就论文作者而言,以第一作者发文前5位的作者分别为甘肃政法学院的李长远(15篇)、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董红亚(11篇)、中国人民大学的杜鹏(10篇)、大连海事大学的祁峰(9篇)、中共中央党校的青连斌(8篇)。就文献被引量而言,发表养老服务论文的被引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研究者有8人,其中北京大学的穆光宗被引次数达到了1433次,大连海事大学的祁峰、上海交通大学的章晓懿、南京大学的陈友华、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董红亚被引次数也都超过了600次(见表1)。在团队力量与合作方面,Citespace软件对作者与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发现(1)在共现分析图谱中,节点字体大小反映了作者和机构出现的频次,连接边粗细表示共现频次及合作关系程度。,目前养老服务领域虽然已经形成了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等主要研究团队,但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同一机构中,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较少(见图2)。这说明养老服务的跨机构研究网络还不够成熟,机构之间的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1 养老服务文献高频被引作者前10位排名

图2 养老服务文献研究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图

(三)文献学科分类分析

学科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作者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成果的所属领域。从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20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文献的学科分布呈现“由少及多”的发展路径。从最初仅涉及社会学、商业经济、公共管理等少数学科,到如今已经涵盖社会学、公共管理、商业经济、政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城市经济、农业经济、财政、法学等众多学科。养老服务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共同关注与交叉研究的领域。但从学科分布的具体构成来看,我国养老服务文献的学科分布却呈现出“发展不均”的研究结构。社会学(1523篇)、公共管理(166篇)、商业经济(185篇)、政治学(61篇)、公共卫生(46篇)的论文数量排名前五位,而其他学科的论文还比较少(总共311篇)(2)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故图3中的文献总量大于检索文献总量。。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本质是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管理问题、健康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教育问题、文化问题等,其所涉及的领域众多。这就需要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研究力度,采用多学科、多视角的方式对养老服务进行深入研究。

图3 养老服务文献的学科分布发展趋势

四、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域内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的集合,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等[13]。为此,本文通过提取养老服务的关键词并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养老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通过对1756篇养老服务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发现(见表2),就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而言,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分别达到295次、175次和161次,均代表了养老服务研究的热点话题。这与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加速态势下对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的发展趋势基本契合。就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地位而言,关键词关系最为紧密的是养老服务,中心性为0.25,基本上与其他关键词都有共现关系。另外老龄化、居家养老等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关系也比较紧密。

表2 养老服务文献的关键词分析

注:频次代表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中心性表示该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地位。

(二)关键词聚类及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养老服务相关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本文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进行如下参数设置:Years Per Slice=1,Node Types=Keyword,TopN=50,Minimum Spanning Tree。进而绘制出1998—2019年关键词的聚类可视化图谱(见图4)。其中,Q值=0.4842(大于0.3),S值=0.6064(大于0.5),说明此聚类视图是显著且合理的。从关键词聚类视图来看,形成了#0发展前景、#1社区居家养老、#2大数据#、#3养老服务、#4社会支持、#5老龄产业、#6老年福利机构、#7财政、#8医养结合、#9养老服务社会化、#10养老意愿共11个聚类群,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围绕这些聚类展开(见图4和表3)。通过整理聚类群信息和结合现有文献的内容可以发现,养老服务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养老服务的意愿与需求、养老服务的模式与体系、养老服务的供给手段、养老服务的供给革新这4个主题领域。

图4 养老服务文献关键词聚类可视图

表3 养老服务文献聚类群分析

说明:紧密度代表聚类成员之间的相似程度,数值越高代表聚类成员间的相似程度越高;LLR为对数似然,LLR越大的词越具有对这个聚类的代表性。

1.养老服务意愿与需求的研究

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从实证研究层面,对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与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探究。在养老意愿研究上,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也是首选的意愿养老方式[14-15]。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表明,养老意愿正在朝自立化、社会化、正规化的方向转变[16-17]。在服务需求的研究上,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18-20],并且随着人口、社会、家庭结构的转变,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价值实现等需求正在快速上升[21]。目前养老服务需求总体呈现内容、层次、形式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就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来说,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年龄、身体状况、受教育水平等对养老服务需求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22-24]。除此之外,地区、老人与家庭类型、代际关系不同也会使养老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25-27]。

2.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有关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重点围绕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展开探讨。其中,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概念辨析,内容与属性,理论基础,政府、社会和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定位,服务质量的评价,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等方面[28-32]。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服务的发展理念、养老机构的运营方式、行业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等内容[33-35]。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基于一些新的供给理念,对一些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如城市嵌入式养老模式[36]、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37]、时间银行服务模式[38]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3.养老服务的生产手段研究

对于养老服务生产手段的探究,目前学者们主要针对养老服务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路径展开广泛的讨论。一部分学者聚焦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或从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层面出发,或从公办养老机构自身运营中存在问题出发,对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规制、推动多元化转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39-41]。另一部分学者则关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主要对民办养老机构当前发展的状况、政策支持、服务能力、运营风险与发展策略展开了研究[42-45]。还有一些学者从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角度,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生产方式的绩效评价、发展模式与方向,以及政府规制进行了探讨[46-48]。

4.养老服务的供给革新研究

近年来,养老服务供给革新成为养老服务领域研究的重点,并由此形成了“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服务”、智慧化养老等热点。首先,一部分学者基于健康老龄化、资源整合等视角对“医养结合”的内涵特质、服务模式、实践进展、发展难点与政策优化进行了探究[49-52]。其次,另一部分学者围绕“互联网+”的理念与技术对养老服务展开了系列研究,尤其是在“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53-54]、“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55-56]、服务供需平台构建[57]等方面形成了较多成果。第三,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有一部分的学者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与框架,并对这一新型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优势、现状、相关产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智慧养老的建议[58-60]。

(三)关键词突变率及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养老服务研究在不同时段的变迁,本文采用了突变词分析的方式进行识别。突变词(burstterm)是在不同时间段内,词频贡献度发生突然骤增的关键词[61]。突变词突然出现的程度越高,表明该关键词的学术关注度越突出。因此,通过追踪突变词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发现该研究领域主题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3)突变词分析与高频关键词分析都是基于关键词的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高频关键词是某一研究领域全历史时段高出现频次的关键词,反映的是该领域总体上的研究热点,而突变词则反映某一时段内的研究热点,不同时段的研究热点可能会发生变化。。故本文在Citespace中绘制出突变率(4)突变率是指Citespace软件运用的Kleinberg算法检测到的主题词词频的变化率,并以此获取知识图谱领域突变词。突变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突变关键词受关注程度的高低。前27位的关键词图谱(见图5)。图中红色加粗部分为关键词突变的时间段,在图谱中“Begin”“End”列可知关键词突变的起始和终止具体年份。通过分析突变词图谱发现,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趋势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9—2009年。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以养老服务社会化、老人、养老服务事业、为老服务、养老机构等词为主。研究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学者们主要是基于我国在1999年正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对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学术界普遍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服务需求,开始探究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理念与路径。

第二阶段为2010—2015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养老服务认知不断深化,这一时期养老服务的研究领域开始扩张,并研究者更多地聚焦于供给领域。一方面在服务内容上,许多学者开始围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展开研究,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在服务主体上,政府、社会、市场等力量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与功能更多地被学者们关注,成为另一研究重点。由此,多元化供给成为养老服务研究的一大共识。

第三阶段为2016年至今。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之后,我国也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和生产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朝着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方向探索。这一时期养老服务的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展至一些新型的供给内容与方式,关于“医养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长期照护、PPP模式等的研究逐步兴起,并成为养老服务研究的前沿议题。

图5 养老服务文献突变性关键词图谱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CNKI数据库检索的1756篇CSSCI(含扩展版)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得到以下发现。

第一,自1998年以来,在老龄社会背景下学术界对养老服务展开了持续的研究探索。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已经形成许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相关文献所涉及的学科广度也“由少及多”,养老服务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共同关注与交叉研究的领域。

第二,在养老服务研究的热点上,一方面,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代表它们一直是养老服务研究领域持续被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养老服务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的意愿与需求、养老服务的模式与体系、养老服务的供给手段、养老服务的供给革新四个领域,且各领域内也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内容。

第三,在养老服务研究的趋势上,通过关键词突变率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9—2009年主要围绕人口老龄化背景,对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理念与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2010—2015年主要围绕供给领域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及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责任与功能等主题进行了探究,研究领域扩大。2015年以来养老服务的研究开始拓展至“医养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长期照护、PPP模式等方面,研究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总体而言,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在养老服务的研究方面虽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就研究的程度而言,还存在许多研究的不足。本文认为,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我国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还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突破与完善。第一,在理论层面,应该从我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与发展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养老服务理论,以丰富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第二,在应用层面上,应基于信息化、新技术、市场化等时代背景,以创新服务模式、精准供需匹配为重点加强对养老服务供给领域的探究。第三,在学科研究层面,还应不断拓展研究的外延,推进学科交叉,鼓励通过多学科和多视野分析更为系统地深化养老服务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养老领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