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2020-05-05 10:45冉东凡吕学静
社会保障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待遇养老保险人口

冉东凡 吕学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口寿命不断延长和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出现了加快的趋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在2000年首次超过10%,2010年为13.26%,并在2019年底达到18.1%,规模超过2.5亿。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之快从全世界来看是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还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给国家经济建设和养老能力带来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实质问题是经济问题,中国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劳动供给不足、社会养老开支和政府福利支出增加的问题。《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老年人力资本是自我保障、延长实际退休年龄,从而帮助养老保障体系转轨的保障——保障的保障[1]。

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政策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工具,而深入分析老年劳动供给行为是正确制定和有效评价公共政策的基础。然而中国老年个体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并不多见,这主要因为中国老年人微观数据库的匮乏。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建立了健康和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数据库,大量关于老年退休及再就业行为的学术研究出现。老年就业是世界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上的普遍现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老年就业的社会现象逐渐突出,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本研究将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相联系,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探讨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年劳动者再就业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本文丰富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与老年就业决策关系的研究,为全面探究老年群体就业动机提供了重要视角,有利于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发展动向,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回顾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办理退休手续后的老年人再就业的动因,并侧重考察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经济学界已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经验。国外关于美国老年就业的劳动市场行为的文献较多,影响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因素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般来看,养老保险待遇激励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因为从理论上分析,养老保险待遇可以放松行为主体的预算约束,提高当期收入水平,从而降低劳动动机。Pleau和Shauman使用美国当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CPS)数据发现,退休人口的养老待遇水平越高,重新就业的概率越低[2]。而Cahill等基于健康和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数据,实证分析了退休后就业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拥有退休金的退休人口重新就业的概率更高[3]。Vere采用HRS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养老保障改革激励了退休后的老年人继续工作,而改革后保障收益的降低是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4]。Herz通过分析CPS调查数据,发现社会保险政策变化引起的收益降低导致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后重新就业的概率明显上升[5]。Mastrobuoni研究发现,养老保障水平的福利改革导致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6]。Ruhm发现,养老待遇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65~69岁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7]。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研究相对匮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陆续选用各省市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关系。由于这些研究选用的样本数据不同,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叉比较时发现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的再就业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张翼使用山东省泰安市和江苏省无锡市的调查数据发现,退休金与退休老年人再就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8]。车翼等通过对青岛市抽样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养老金对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9]。而阳以南基于广东省21个地市退休职工的调查数据,发现养老金虽然与退休人口再就业负相关,但只有在养老金水平超过某一拐点水平之后才会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10]。张川川对2002—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养老金水平的上涨是导致退休人口就业率在此期间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11]。

上述关于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的结论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一方面,这可能源于所选样本数据或者退休概念界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但文献中大多将二者统称为养老金变量。此外,国外关于美国退休人口再就业行为的研究较为丰富得益于其全国性质的退休和健康微观调查数据库的支撑。国内关于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这进一步说明养老保险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关系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考察。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对当前退休人口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影响。

三、数据变量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介绍

本研究主要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CHARLS在全国28个省份的150个县区、450个社区(村)开展访问,样本覆盖约1万户家庭中2万左右45岁及以上的个人。受访者遍布全国城乡各地,对中国中老年群体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微观数据质量较高。

CHARLS数据具有样本量大、变量问题丰富细致的特点,为尽可能筛选出关键变量及减少遗漏变量提供了可能。其中,老年人退休、就业、个人资产负债、享受养老待遇、养老待遇水平等信息丰富,是国内较为适合研究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微观数据库。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

本文以退休人口为研究对象。退休人口是指“办理了退休手续(包括提前退休)或内退”的人员,这也是CHARLS问卷设计中对法定退休的界定。此外,在CHARLS问卷设计里,工作的概念是任何以生计为目的的劳动(不包括家务、休闲活动、上学期间的实习)。根据退休后目前的工作状态,退休人口主要分为当前有工作者和当前无工作者两类。当前有工作者包括农业劳动与非农劳动两类。当前无工作者指目前没有工作但是曾经工作过。调查样本中共筛选出退休人口2643人,处于工作状态的样本723人且占退休人口的比重为27.36%,不工作的样本1920人。

养老保险待遇是关键变量。由于研究主体是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因而从养老保险待遇视角去考察养老保险制度,而不再用“养老保险参与”考量。养老保险待遇分别用是否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衡量。在CHARLS问卷中,享受养老待遇对应的变量问题为“您是否领取养老保险”;养老待遇水平对应的变量问题为“您当前每月领取多少养老金”。经验事实和以往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是退休人口生活的主要保障之一,不管是享受养老待遇还是养老待遇水平均会对退休人口的劳动力市场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个人经济层面变量为负债—资产比,即个人负债占个人资产的比重。经济因素是劳动者劳动力市场行为的驱动因素之一。美国退休人口协会(AARP)劳力问题部主任罗素说:“人们认识到他们必须工作更多年,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钱退休[12]。”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费用等各项老年消费支出增加,老年贫困问题随之产生。因此,本文假设老年人经济状况是影响其退休后是否返回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社会制度层面变量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与。部分研究结论表明,国外私人部门的雇主现在不太可能为退休工人提供或支付医疗保健福利是当地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增加的因素之一。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较高,具有健康效应[13]。在考察影响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决策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劳动者保障层面的社会政策因素也应被纳入模型中考察。

家庭层面变量为配偶办理退休。从理论上分析,夫妻一方工作能够提高家庭收入,形成收入效应,不利于另一方进入劳动力市场。但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夫妻的闲暇具有互补效应,即夫妻一方闲暇的增加是出于对另一方闲暇的响应。换言之,有些夫妇可能倾向于有一个共同的闲暇时间[14]。也有研究发现,夫妻双方的闲暇不一定存在互补效应,有可能也存在“增加的工作效应”[15]。对于老年劳动力而言,配偶的闲暇或工作状态有影响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将配偶办理退休这一因素纳入模型考察。

个人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户口、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对个体的劳动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一般年龄越大,个体越倾向退出劳动力市场。性别对劳动者市场行为也具有影响,关注此问题的学者较多,如Pleau曾基于HRS数据专门考察了退休后再就业行为的性别差异[16]。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年个体能够享有多少公共服务资源,对老年人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动机均有影响。教育水平作为老年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会对其再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健康状况是劳动者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

此外,本文还选取省份作为样本所在地区的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

注:养老待遇水平、负债-资产比、年龄、教育水平为连续变量;享受养老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参与、配偶办理退休、男性、已婚均为哑变量,取值(1=是,0=否);健康状况为1~5个等级的分类变量,1=很好、2=好、3=一般、4=差、5=很差;省份变量(province)为代表28个省份的分类变量,不显示在主要变量描述中;负债-资产比即个人负债除以个人资产,取值范围[0,1]。

(三)研究方法

依据因变量的类型,选用相应的模型估计方法。本文中被解释变量work是只取两个离散值0或1的离散因变量,表示退休人口是否就业(1=是,0=否)。在方法选取上,本文采用Probit模型对养老保险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操作过程中通过逐步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并计算各变量的边际效应。具体的模型形式如下:

P(Y=1|X)=G(Xβ+ε)≡P(X)

(1)

公式(1)中,函数G(·)满足如下条件:

(2)

公式(2)中,Φ(·)为标准正态的累积分布函数。

具体的,解释享受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关系的概率单位模型为:

Pa(work=1|X)=Ga(α0+α1accessp+…+αkXk+ε)

(3)

解释养老待遇水平与退休人口再就业关系的概率单位模型为:

Pb(work=1|X)=Gb(β0+β1pension+…+βkXk+ε)

(4)

在公式(3)中,关键变量为accessp;在公式(4)中,关键变量为pension,以对数形式表示。共同地,在公式(3)和公式(4)中,work表示一个二值响应因变量,其余控制变量有debet_ratio、health_insurance、spouse_retire、age、male、schooling、married、hukou、health、province。在对Probit模型进行估计时,一般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Probit模型的似然函数为:

(5)

为便于计算,取对数似然函数:

(6)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的实证估计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本文重点关注养老保险待遇的影响,具体从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两个方面考察,同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展开分析。在逐步添加变量进行回归的过程中发现,模型拟合优度(Pseudo R2)和模型整体显著性(LR)不断提高。

(一)享受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基本关系

表2汇报了享受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关系的回归结果。

模型2.1只控制享受养老待遇变量。结果显示,享受养老待遇的系数符号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同未享受养老待遇的退休职工相比,享受养老待遇的退休职工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

模型2.2在模型2.1的基础上增加了负债-资产比变量。享受养老待遇的符号和显著性没有改变。负债-资产比的边际效应系数为0.228,并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负债—资产比与退休人口再就业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个人负债占资产的比重越大,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越高。个人负债—资产比上升会激励退休人口返回劳动力市场。

模型2.3在模型2.2的基础上加入基本医疗保险参与变量,进一步考察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的效应。享受养老待遇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依旧不变。基本医疗保险边际效应系数为0.068,并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模型2.4在模型2.3的基础上加入了配偶办理退休这一变量。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和个人负债—资产比的系数符号均不变,并依然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配偶办理退休的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同配偶没有办理退休的相比,配偶办理退休的退休职工再就业的概率显著降低。可以发现,老年夫妻倾向于同时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与Hurd等的结论一致[17]。

模型2.5在模型2.4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特征变量。享受养老待遇的系数符号不变,并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个人负债—资产比、配偶办理退休也仍然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基本医疗保险系数虽然为正,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龄的系数为负,并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年龄越大的退休人口对劳动力市场的依附性越弱,再就业的概率更低;男性的系数为正,并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男性退休人口比女性退休人口再就业的概率高;教育水平系数符号为负,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教育年限与退休人口再就业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已婚系数为正,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同未婚(包括分居、离异、丧偶、从未结婚)的相比,已婚状态的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更大;农业户口系数为正,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同非农户口的退休老年人相比,拥有农业户口的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健康状况好或者健康状况一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健康状况差或者健康状况较差系数为负,并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同健康状况很好相比,健康状况差、健康状况较差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具有明显的负作用。

模型2.6在模型2.5基础上纳入省份控制变量。加入这一控制变量的原因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关键变量享受养老待遇的系数符号没有变化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享受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之间依然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同样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个人负债—资产比、配偶办理退休、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户口、健康状况也都对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表2 享受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关系(Probit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表中汇报的各变量系数为Probit边际效应值;Pseudo R2表示因变量的方差能够被自变量解释的比例,是对回归拟合优度的度量;LR表示模型整体显著性。

(二)养老待遇水平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基本关系

同分析享受养老待遇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关系类似,表3汇报了养老待遇水平与退休人口再就业关系的实证回归结果。

模型3.1只控制养老待遇水平变量。结果显示,养老待遇水平系数为负,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概率。

模型3.2在模型3.1的基础上增加了负债-资产比变量。养老待遇水平系数符号不变,依然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负债—资产比与退休人口再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负债—资产比越大,退休人口再就业的概率越大。

模型3.3在模型3.2的基础上加入基本医疗保险参与变量。养老待遇水平系数为负,在1%水平上显著。基本医疗保险系数为正,但在模型中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模型3.4在模型3.3的基础上加入了配偶办理退休这一变量。养老待遇水平的系数和显著性没有变化。配偶办理退休系数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配偶办理退休明显降低了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

模型3.5和模型3.6是分别在模型3.4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个人特征变量和省份变量。养老待遇水平的系数依然为负并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户口等变量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均与表2中享受养老待遇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健康状况一般和健康状况较差的系数符号为负,并在5%水平上显著;健康状况差的系数为负,并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同健康状况较好相比,健康状况一般或更差的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更低。在控制了省份变量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表3 养老待遇水平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关系(Probit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表中汇报的各变量系数为Probit边际效应值;Pseudo R2表示因变量的方差能够被自变量解释的比例,是对回归拟合优度的度量;LR表示模型整体显著性。

综上所述,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在整个逐步回归过程中均稳定不变。其余控制变量如个人负债—资产比、配偶办理退休、年龄、男性、农业户口、已婚状态、健康状况等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也与一般理论和大多数经验研究基本吻合。

五、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Probit离散选择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考察退休人口再就业行为的动因,重点考察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并从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两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得出以下四点结论。第一,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激励作用。一方面,同没有享受养老待遇的相比,享受养老待遇的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更低;另一方面,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第二,个人经济因素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影响显著。个人负债占资产的比重越大,职工退休后再就业的概率越高。负债占资产比重的上升会促使退休老年人倾向于“无休止”劳动。第三,家庭因素显著影响退休人口的再就业行为。配偶办理退休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概率,退休老年夫妻更倾向于拥有“共同的闲暇或工作”。第四,部分个人特征也会显著影响退休人口的再就业行为。年龄越大的退休人口对劳动力市场的依附性越弱;健康状况差或者较差也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男性、已婚、农村户口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有显著的促进效果;教育年限对当前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在控制了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地区差异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世界人口转型和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老年人力资本,充分保障老年就业的权利,设计兼顾保障性和老年劳动力市场功能的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避免老年贫困问题。退休人口再就业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体现了劳动者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前为养老所做的财富准备。退休人口再就业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假说,随着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起始时间的后移,保持当前退休年龄不变必然导致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减少。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劳动者为了保持消费平滑会理性地选择降低当期的消费水平并为老年期收入下降做准备。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是劳动者提高劳动收入、避免老年贫困的经济需要。随着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有效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也是推动经济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养老待遇水平逐渐上升是社会趋势,实时提高养老待遇水平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应注意养老待遇水平的适度性,避免其可能产生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效应。此外,应完善养老保险缴存和领取方式的制度设计,对推迟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劳动者实行奖励政策。

第三,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人口老龄化或将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产生推动作用,进而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18]。老年人力资本存量是未来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养老待遇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经济动因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存在并居于重要地位,但从长远来看也可能会逐渐弱化。若要充分保障老年就业的权利并发挥老年人力资本的价值,未来老年就业服务体系设计应向满足老年精神需求和促进自我价值实现方面倾斜,灵活的、多元化的老年就业服务配套措施必不可少。

猜你喜欢
待遇养老保险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