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构建

2020-05-04 11:29钟雯昕王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院校心理

钟雯昕 王信

[摘           要]  以高职院校作为研究背景,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入手,探讨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心理素质提升的结合,明确创业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模式和内容,以期增强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提升创业力。

[关    键   词]  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力;创业心理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176-02

创业活动是激发国家经济活力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大学生作为创业的热门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开设了多门创业教育课程,期望通过创业教育,一方面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持续为国家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型力量。但创业教育的总体效果却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显著,其症结点何在?高职院校应如何改进创业教育课程?

一、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的概念源自西方,198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创业者的培育提高到與学术性教育、职业教育同等的高度。自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被教育界广泛关注。教育部1998年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正式明确我国的创业教育理念。从目前来看,国内高职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热点,开设有各类创业教育课程,但现有的创业教育大多聚焦于创业知识与创业方法培养而忽视了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面对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以及复杂的经济形势,高职大学生在准备创业或创业过程中,自身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创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创业也不是单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这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创业课程必须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全面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

创业,是用不确定的风险来换取不确定的收益,创业过程本身充满挑战。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面对创业带来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的考验。大学生作为未来创业的主体,其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的前提。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大学生进行与创业有关活动时的各种能力、意识、意志以及性格等方面的总和。本课题围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四方面设计了自编问卷,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创业心理素质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01份。

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主要是“00后”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其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以下问题。

(一)具备创业意识,但创业动机不足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为“00后”大学生的成长创造了优质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舒适的生活变成了他们人生中的常态,这些都容易使他们安于现有生活,缺乏吃苦拼搏的精神。

调查发现,回答“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有价值的”这一问题时,选择非常同意的学生占27%,选择同意的学生占48%;两组学生相加,75%的在校大学生都高度肯定创业的价值。但当问到“你自己会去创业”这一问题时,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两个选项的学生只有12%。剩下的大多数人认为,比起自己创业,还是在大公司里取得一份职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二)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00后”这一代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家长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核心人物,依赖性较强。而且“00后”的学习成长历程和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发展过程互相重合,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使“00后”大学生越来越容易获得在高校学习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大学的“00后”,并未真正体验高考的剧烈竞争与压力,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也相对薄弱。反映在创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缺乏创新精神,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循规蹈矩或已有成熟的经营模式,缺乏创新性和对市场探索的勇气。

(三)创业意志不足,心理抗压能力较差

创业不仅要求创业者心怀梦想,有激情,更要求他们有坚定意志去执行创业想法,实现创业梦想。“00后”大学生的成长之路大多是平坦舒适的,在此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单独面对并解决困难与挫折,心理抗压能力普遍较弱。然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在此之前都没有出现过,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伴随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备不足或心理抗压能力差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包括抑郁、焦虑、无助感、无价值感等,容易造成自暴自弃,导致其放弃创业。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目标

创业力是每个人在职业化生存中必要的一种能力。“创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当老板。创业力,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以及一种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创业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以现有创业课程为基础,在创业知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融入创业心理素质的内容,以期增强高职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提高创业力。

创业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驱动力

具备创业的强烈动机,面对变化,时刻能保持学习;遭遇挫折,不失斗志;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能不断驱动自我。

(二)领导能力

特别是有效沟通、有效组织,以及跟各个层面的连接能力。因为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沟通力、执行力和组建团队的能力。

(三)综合能力

创业不是为了快速致富,而是为了满足社会上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创业要成功,需要保持对机会的灵敏度和孜孜以求的态度。既要对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又要对人的需求、产品体验的把控以及商业模式有足够的敏感度,具备组织、整合资源的能力。

四、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构建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大学生的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够,并非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或现实困难无法解决,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创业力,创业心理素质不足。因此,通过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增强创业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效果,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利用现有的创业课程,融入大学生创业所需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创业课程与心理课程融合

高职院校现有的创业课程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将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穿插至与之相关联的创业课程中。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情绪。(1)理解情绪的两面性,在创业过程中学会接纳负性情绪和情绪对话,能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力方面取得突破。(2)情绪可以作为工具,帮助创业者快速解决问题。

这种混合课程模式可减少开发新课程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关联课程间知识的融合,也更有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同时不增加新的课时量,有利于减轻大学生的课业负担。

2.将心理学的多种活動引入创业课程

创业课堂活动多元化,在常规创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的课程活动,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人物访谈等,以活动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创业热情。

3.增加创业实践,激发创业禀赋

创业课程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大学生在创业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挑战,打包浓缩,提前体验,触发学生的创业禀赋,因此在创业心理课程的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创业课程的实践性。

(1)改变上课环境。将创业课堂设置在创业基地或企业内,便于学生直接体验创业环境,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灵活、生动、有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业动机。

(2)举办创业大赛。借助高校创业园的平台举办创业大赛,配合理论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创业比赛中真正拥有锻炼自己和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为未来的创业活动打下基础。

(3)改变课程考核标准。课程结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创业项目实践,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以创业计划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

创业心理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是创业精神的内核。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课程,需结合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来筛选教学内容。建议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人格以及创业意志这四大模块,并注意和原有课程的合理对接与融合。

1.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将创业意识相关内容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让大学生认识就业和创业的异同,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培养创业意识。

2.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起着激发、保持、导向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要先行讲授创业动机的内容,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在创业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内在驱动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业动机。

3.创业人格

创业力是在创业人格制约下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创业人格作为创业素质中的调控系统,影响和制约着创业力作用的发挥。对创业人格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锻造创业人格。

4.创业意志

创业过程充满了风险与艰辛,创业是意志力的实践。通过创业心理课程,引导学生像创业者一样去思考企业面对的问题,像创业者那样去做深度思考,像创业者那样去和同伴合作,像创业者那样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个体的创业意志力。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准备。

五、总结

对各高职院校来说,重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育,重在“创”字,有创新,才有创业;有创业教育,才有创业人才甚至创新人才。普及创业知识与提升创业心理素质并重,建立有效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预防创业心理障碍,将成为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苏燕.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及案例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2]张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7(6):7-11.

[3]严毛新.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创业教育回顾与思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4]王鹏,王秋芳.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75-78.

[5]周富彦,郭瑞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及实践教育:以西安理工大学创业设计大赛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40.

[6]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2).

[7]罗莹,李晓婷.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1(10).

[8]严毛新.基于政、校、企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院校心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