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视阈下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

2020-05-04 10:52刘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急症重症护士

刘悦

[摘           要]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应符合医疗机构一线实际工作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以及充分的专科护理岗位胜任能力。急危重症专科护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涉及的患者病情特殊,其对于患者的生存率、住院时长、医疗费用、疾病预后等具有一定影响。研究探讨职业性视阈下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以期从职业工作的实际角度出发,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项目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    键   詞]  高职;护理;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106-0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高职教育应着重培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真正相符合的人才,推行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有着庞大的需求,因此应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就目前来看,以护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与现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医疗机构无法引进优秀人才,出现两难现象。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要。本研究以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性视阈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基于职业性视阈构建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以讲授急症、重症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为主,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承担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及普通病房中急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能力;课程的知识点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备考点之一,相关科室是新护士科室轮转的必经之地。因此,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内涵十分重要。

基于职业性视阈构建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是以急症护理、重症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实际运用护理知识的水平,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此项改革,拉近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与急症、重症实际护理情境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并胜任急危重症护理工作。

二、目前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教学目标存在轻能力重知识的倾向性[1]。相比于提升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教师更重视学生接受和获得知识,造成在后续的实习、工作中不能充分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

教学内容偏重于急症、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变化特点,涉及较多急危重症的医学基础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进行讲授。而对于急症、重症的专科护理则未讲解得充分和详细,呈现一定程度的轻实践重理论。同时,教学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进行讲解,与实际工作情境中护理内容和操作的连续性相比,存在一定的分裂。

教学方法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多教师以填鸭式讲授为主,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护理专业为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单纯靠被动接受是难以学会的。所以,课程教学中需进一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邀请医疗机构有教学经验的护理管理者、带教老师、专科护士等参与课程改革,包括护理部主任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急症护理)、急诊科护士长2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1名、带教老师2名、急诊专科护士1名、重症专科护士1名。结合目前行业、专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基于医疗机构的一线真实情况,本着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将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中“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电击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淹溺患者的急救护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改革。

以项目“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为例,教学改革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思路为按照教材顺序逐一进行讲解:(1)急性腹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急性腹痛的病情评估;(3)急性腹痛的病情判断;(4)急性腹痛的救治;(5)急性腹痛的护理。教学改革后,收集并整理医疗机构的一线病例资料,形成“急性腹痛”的综合案例。

案例:患者女性,46岁,公司职员,工作忙碌。上腹部反复疼痛,伴反酸、胃灼热感3年余,未就医,自行服用“胃药”若干。近期因工作任务加重,频繁加班,外出应酬饮酒,饮食无规律,常有失眠。1小时前因公司聚餐喝酒,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急促。

随着患者病情进展,逐一提出问题1~7。在解答问题的同时,穿插多项知识点的渗透。每解决一个问题,病情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或进展。提问的问题和对应的知识点依次如下。

问题1:护士应如何接诊这位患者?该问题考查学生对未明诊断的急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问题2:护士应当采取怎样的思路对该患者进行分诊?该问题在一般分诊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急诊分诊的护理评估方法,尤其是对急症患者的疼痛评估。问题3:为明确诊断,患者需要接受哪些辅助检查?该问题旨在让学生根据现有病史和病情内容,推断患者可能的疾病诊断,思考为证明是否为这些诊断而需开展的辅助检查。问题4:根据上述病情和辅助检查结果,该患者可能的诊断和判断依据分别是什么?提出该问题时,已得到该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血生化、血淀粉酶、尿常规、尿淀粉酶、心电图、腹部立位平片、B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结果,明确诊断。问题5: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与问题1提出的场景不同,现在可以基于诊断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问题6:对该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护士需特别关注哪些情况?该问题聚焦于腹膜刺激征、休克前兆等的症状评估。问题7:术前准备的内容包括哪些?该问题考查急诊手术的术前护理内容。待问题7讲解完毕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等对上述内容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由于案例来源于医疗机构一线,真实可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病情进展、问题推进的过程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问题2对分诊思路的制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开展;问题4对患者诊断的确定,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医疗机构的带教老师实时线上视频,由学生发言,带教老师当场进行点评;问题6对病情观察的探讨,采用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头脑风暴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以平台经验值的加分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作为学生今后从事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学习基础,教学应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本研究项目化课程是以典型医疗场景和案例为依托,遵循医疗机构工作流程,帮助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不同急危重症的护理知识和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职场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化课程更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融入项目之中,提高其自身的护理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夏仁菊,张大新,许云萍.《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心的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5):82-83.

[2]王位琼,张洪,许振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64-65.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急症重症护士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急诊科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分析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症的临床使用分析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