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04 11:29冯如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冯如屏

[摘           要]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模式,建立课程、活动、学生管理一体化的平台运行机制,对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并通过学生管理路径逐渐去渗透,以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能够拥有更加阳光的心态。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164-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数量的节节攀升,大学生面临着愈加激烈和残酷的就业竞争,他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心理障碍严重,心理异常情况时有发生,十分影响他们的积极健康成长。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备适应各种环境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探究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人员的教育指导,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学会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及时发现并自主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健康观,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已然成为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测评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发现当下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1200名新生。

2.方法:网上心理测评。

分别采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对学生进行施测。

(二)结果

1.我院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状况

在1200人(实测人数)中,有200人(占16.67%)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一类重点关注人员;另外有347人(占28.92%)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二类次重点关注人员;其余的653人(占54.42%)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

2.我院高职学生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2013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参加测试学生1201人(实测人数)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人员283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23.56%。其中,属于中重度困扰的人員54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4.50%。

通过测量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表现良好,是积极向上的。但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由于家庭成长环境、个人成长经历和个性特征等状况的差异,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等问题表现比较突出。另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一部分大学新生表现出固执、偏激的人格特征。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这也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的出发点。

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对策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表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但能提高学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终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目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所有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和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学生管理一体化的平台运行机制,可以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途径和方法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所倡导的“素养工程”旨在采用课程化的方式对学院专业教学主渠道之外的各种学生活动和工作项目进行梳理、整合与优化,希望能够尽量实现学生工作与课程教学之间的无缝对接,使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大作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通过对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的途径,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协会、选修课、心理咨询服务等途径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并带动辅导员介入,通过学生管理路径逐渐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1.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点,将心理健康活动、心理训练等引入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协会、选修课、网络咨询和个体咨询等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针对刚入校园的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课内专题与课外拓展项目的衔接,课堂讲授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依托课程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如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军训期间同步开展全校新生户外拓展团体辅导,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开展全校“方寸之间蕴育幸福情思”幸福书签设计大赛,以调试学生心理增强适应性等。课堂教学与咨询活动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素质训练等服务,开展新生适应、学习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朋辈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讲座和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传递心理正能量,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心理品质,促使大学生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2.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向的素质(心理素质)培养方向为基准,除了上课之外,积极开发与之关联的能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各种活动(赛事、社团等),形成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和训练等方面特色。如下表。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辅导员的参与,辅导员自始至终都站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课程改革带动辅导员参与,通过学生管理的路径逐渐渗透,从而有效整合学院的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其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唤起大学生对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求助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激发学生自我改变的强烈愿望,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心理普查与研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成长小组等拓展性实践教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建立互助小组,加强学生间的人际交流和互助,形成朋辈咨询和朋辈互助。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心理品质得到磨炼、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素养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工作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对接,构建了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解決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主要问题的课程理论体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心理咨询与测试、心理社团活动与团体辅导、网络心理教育与活动等课外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了学生心理素养,为学生能够实现终身发展而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此外,对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发展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推动了我院学生阳光心态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况花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

[2]于志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华章,2011(21).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