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琦 温世臣 刘学军
[摘 要] 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应用人才紧缺的现状和我院实际情况,提供了高职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思路,明确了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路径,重构了装配式建筑方向课程知识体系,介绍了装配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模式。在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效的实践。
[关 键 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073-03
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组织方式属于人工密集型,并且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居多。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建筑原材料消耗大,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的建筑生产方式已不符合当今的绿色发展理念。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将不再时兴“人海战术”,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因此,为配合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战略,我院开展了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并进行实践。
一、广西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立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在整个建筑产业链上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紧跟全国步伐,广西也正在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经统计,到2018年底,广西有23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竣工,另有开工建设的基地9个。开工建设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已达30个,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基地和项目的建设初具规模。到2025年底,广西区装配式建筑面积计划要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30%以上。
二、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困惑
(一)当前装配式建筑应用人才供应严重紧缺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的从业人员不少于5000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非常巨大,所以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属于人工密集型,并且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居多。由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建筑原材料等资源消耗大,而且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对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的建筑生产方式已不符合当今的绿色发展理念。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将不再时兴“人海战术”,而是更加需要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缺口近100万装配式建筑专才来弥补建筑业队伍。因此,为配合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战略,职业院校要主动承担起培养装配式建筑应用人才的重任。
(二)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方向)建设现状
1.关注院校数量逐渐较多,但专业建设的效果不理想
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全国掀起了关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热潮,许多职业院校关注到了人才需求的前景,纷纷开设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专业和方向。然而由于对产业人才需求不明、各层次间关系定位不清,学校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方向)建设过程中对专业建设目标不清晰,整体建设状况并不理想。
2.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相关课程体系空白
目前,从事装配式建筑生产的人才主要来源是和建筑专业相关的学生或传统建筑人才的再培训,人才培养的路径仍然不成熟。虽然职业院校对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和方向有强烈的愿望,但实施起来却具有挑战性。首先,对人才培养定位尚不统一,对人才需求的把握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均不足;同时,有关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课程体系内容几乎空白,所以部分职业院校着手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异常艰难。
3.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以展示型为主,实际操作性实训基地较少
大部分装配式建筑专业的实训基地在规划上缺乏远景,当前只重视建筑构件的成品展示,相关知识体系尚未完善,内容乏味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实际操作性的实训类项目尚未完善,学生无法切实获得装配式建筑的安装和管理等环节的专业知识。
三、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思路
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步完善。但随着国家、行业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日益重视,当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装配式建设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改革已迫在眉睫。
培养装配式建筑方向的人才,必须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主动将国家对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等重大变化和变革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我院已经践行多年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宽口径,活模块,共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充分发挥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包容,动态调整,校企协同”的优势,将工学结合的育人方式不断探索成为特色凸显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宽口径,活模块,共育人”的整体框架下增设装配式建筑方向,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装配式实训基地的服务水平,搭建产教融合的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高起点地实现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四、建筑工程技术專业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主动适应当前建筑工业化的改革需要,重点围绕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等关键环节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设计、生产技术,掌握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组织与管理等装配式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出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生产和管理的技能,能够面向建筑行业生产一线,能够从事装配式构件生产管理,能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运用施工技术进行工程管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方向岗位(职业)体系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能够构件生产和熟悉安装流程的管理人员。根据这一特点,基于工业化建造流程的设计、生产、安装、运营等四阶段,为了培养出适应建筑工业化所需求的装配式建筑方向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思路如下:第一环节主要针对基础通用能力,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装配式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管理能力在第二环节以及第三环节依次进行培养;第四环节针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加强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实习顶岗,加强构件生产车间的调度、构件生产技术的交底、编写装配式施工方案、现场装配质量控制的能力训练,最终实现建筑工业化专业学习直通岗位。装配式建筑方向技能人才能力培养路径如图2所示,教学进程如图3所示。
五、课程知识体系重新构建
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实施装配式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重新构成课程体系和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装配式建筑方向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主要通过理论教学体系融入、实践教学体系融入、特色课程的开发三个环节实现。在原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建筑产业现代化概论、装配式结构工程识图与深化设计、装配式结构构件生产、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装配式机构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技术以及装配式住宅内部品集成技术等基本知识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中。装配式建筑方向课程知识体系重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
(一)理论教学体系融入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按照以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十项能力,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进行了全新的提炼与总结,在对应的课程设置上,建筑工业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应融入理论教学体系中;将传统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拆分,根据所开设课程的先后顺次以及课程定位,有针对性地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融入相应课程中。
其中,把工业化建筑的历史、发展进程、未来发展前景等内容增加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对常见工业化结构体系及构造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建筑工业化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把装配式结构体系增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加以介绍;把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工艺等内容及钢结构施工图深化分别增加在建筑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等课程中;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增加装配式建筑工程量计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相关内容。装配式知识向各理论类相关课程的融入如图5所示。
(二)实践教学体系融入
装配式建筑方向的实践教学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生产实训基地为依托。在现有校内和校外实训教学条件基础上,对传统实训项目进行改革,将装配式技术融入相关实训课程中。
以实践环节的认识实习为例,可以通过参观校内实训基地装配式预制框架结构工法楼、装配式钢结构工法楼、装配式混合结构工法楼、装配式叠合墙工法楼和专任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体现场体验不同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增加对装配式建筑的感性认知。同时,组织学生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实地学习,到构件生产工厂进行现场观摩,最终从实际工程中加深对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的全面认识。
(三)特色课程开发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需要开发了建筑施工BIM技术课程,包括Revit土建应用、Revit建模(设备)、BIM施工模拟、Revit土建建模实训、Revit设备建模实训、BIM施工模拟实训等模块;同时开发了装配式生产及施工技术实训等课程。
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方向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一)引企驻校建平台,校企联手共育人
为了搭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方向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我院引入上海加木华公司(签约单位),该公司西南5省的培训基地设定在我校。基于该平台,可系统化地开展装配式木结构教学、实训、培训、科研工作。
(二)开展“订单”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对口就业
我院聚焦行业需求,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主导,以校企双师共同培养为主线,先后与广西天正钢结构有限公司、广西景典钢结构有限公司、广西景典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始了“装配式人才订单班”,“订单”培养模式已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订单”培养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导师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出力,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工程实战项目提升了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鼓励科研、创新,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与企业合作,联合申报各类科研、技术项目,提升教师在专业实践应用方面的科研能力。通过对校外资源的引入,并对其科学引导,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助力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兵,吴书安,邵红才.工业化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适应性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69-71.
[2]杨瑞华,窦争妍,许瑾,等.谈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山西建筑,2016(27):214-215.
[3]邹迪.绿色建筑唱响大国复兴赞歌[J].中华建设,2017(10):13-15.
[4]张亚英,杨欢欢,安泽.“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35-37.
[5]姚琦,李朝阳.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探索: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为例[J].广西教育,2016(12):99-101.
[6]溫世臣.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6(9):58-59.
[7]甘本宇,张艺,梁静艺,等.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理论与实操培训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城镇建设,2019(11):115-119.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6〕71号,2016.
[9]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Z].桂建管〔2016〕64号,201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