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玲
[摘 要] 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当前,学生主体性隐退、学校功能性缺失、校企合作不深入造成了高职护理实习生劳动教育缺失。文化育人是劳动教育的手段,通过坚持理想信念引领、开设人文健康课程、开展人文健康活动、共建校医协同育人网络来探索高职护理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
[关 键 词] 高职护理实习生;劳动教育;途径;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062-02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强调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存在不愿去基层卫生院工作、不愿从事一线护理工作、职业认同感低、素质不高等问题,与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护理服务质量存在一定差距。护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护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实习阶段的教育不仅是对护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同时也会对护生的专业态度、求职倾向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1]。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阶段融入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护理实习生劳动教育的现实生态
(一)学生主体性隐退导致其劳动素养欠缺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想和价值导向的影响,高职学生片面地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不太体面的事情。对一线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较为排斥,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较为轻松舒适且薪酬丰厚的体面的工作。同时,目前高职学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缺乏,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性隐退。学生主体性隐退就会使其滋生主动逃离劳动的惰性,从根源上加大了劳动教育难度[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主动性隐退导致其劳动素养欠缺,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式方法还保留在校期间形式,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真正结合,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不够扎实,不会细心专研,表现为不懂不问,不会回避。二是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排班、科室轮转、放假等问题意见较多。在轮到住院病人多、周转快的科室时,学生会抱怨事情多、辛苦,会找理由推脱、请假等。三是自我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己主义思想体现较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愿相互配合,不愿接受临床带教老师的点评,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欠缺等。
(二)学校功能性缺失表现为劳动教育弱化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但深入观察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会发现,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被弱化。不少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作开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矮化、机制虚化、内容窄化等问题[3]。一是注重技能培养,忽视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以技能为本位,一味地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注重解决培养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高职护理专业对学生培养注重技能方面,对与病人的沟通、同事的合作、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等方面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精神欠缺、个人自主能力差等情况。二是劳动教育未形成完善教育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包括顶层设计、教育方案、经费投入、考核机制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缺乏规范管理。没有构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课程体系,同时在其他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渗透也比较少。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进行。三是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单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主要依托学生实践平台,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但教育内容跟以往一样,并未融入劳动教育特点。同时,教育内容上也不能紧跟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专业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相互脱节。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阻碍劳动教育延伸
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的重要平台。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衔接学校和企业环境[4],实现大学生的提早融入和适应。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阶段融入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认同医院文化、提升基本护理技能、提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思考等劳动素养,能使其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和胜任相关岗位工作,并能够在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但目前高职院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并未十分深入,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合作更是少之又少。在实习期间,往往是医院的教学管理是一套,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又是另一套,两者合作存在形式化,阻碍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延伸,也造成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的缺失。
二、高职护理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劳动价值观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劳动素养指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和技能等[5]。
(一)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关系到其未来的就业倾向、就业观念。实习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强化,使大学生对劳动价值观从认可到内化再到自觉遵守。在实习阶段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抱怨排班、轮岗、休假等,愿意从事护理一线工作,愿意去社区、去农村、去基层、去偏远地区等社会欠缺护理人才的地方工作,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早确定正确的职业规划。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劳动技能
实习期间是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适应阶段,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关键阶段。护理工作是一份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护理技术。实习阶段的劳动教育使得护理专业学生改变在校期间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进入临床观察,向带教老师和其他前辈请教学习,抓住机会勤练操作等来提高自身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能够对看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能够吸收消化快速更新的临床护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基础工作中开展创造新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减轻痛苦。
(三)有助于学生增强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大学生的考察评价不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地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等其他综合素质。在医院走访调研实习情况时发现,实习指导老师对高职护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表示肯定,但其他综合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例如与病人的沟通、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合作意识、团队集体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等都存在问题。实习学生的反馈也是如此,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不知道如何与病人更好沟通。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增强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得以提升,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提高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意识、适应能力、人际相处能力、心理素质等。
三、文化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坚持理想信念引领,确定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习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使其内化再到自觉遵守。理想信念是方向盘,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牢记初心和使命[6]。坚持理想信念引领,有助于护理专业实习生劳动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取其思想精华,挖掘和阐发其中的仁爱、诚信、正义等,教育学生要诚信劳动,要对患者有仁爱之心,要在患者的角度看到问题。二要发挥好革命文化的育人作用,学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等革命精神,在护理岗位上能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三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文化的育人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四要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能够更加贴近和影响学生,不仅要在在校期间发挥育人功能,在实习阶段也要继续发挥。五是要发挥好医院文化的育人作用。实习阶段学生最能真实和直观体验的就是医院文化,医院文化中的精益求精、仁爱健康、医德医风、工匠精神等都能培育准护士的劳动素养。
(二)开设健康人文课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方案都是比较成熟的。在轮岗安排方面尽量确保每个实习生轮转的科室比较全面,教学方面定期安排大课小课,每个科室出科之前有理论和操作考试。但深入走访调研,不难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阶段教育也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不少医院老师反馈学生的操作技能不错,但是人文素养有待加强。护理专业实习阶段的劳动教育开设健康人文课程十分必要,同时要贯穿于整个实习阶段。高职院校和医院都要开设课程,高职院校的健康人文课程延伸到实习阶段,高职院校为辅,医院为主。开课形式可采用网络+现场模式,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线上可采用慕课、微信公众号、易班、就业系统等学生常用的学习平台,线下要融入医院岗前培训、大课小课、科室的日常训练中等。课程内容包括医学道德、职业规范、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审美素质、健康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
(三)开展健康人文实践,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进行教育。护理专业实习阶段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渗透,更应该与实习岗位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教育。联合医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体教育活动。如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活动,引导护生积极参加科室、医院的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如开展“拜师学艺”、寻找身边的“劳动模范”“学习标兵”活动,进行拜师结对学习,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师傅身上的人文关怀、精益求精等素养。如开展实习生服务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带教老师、科室老师、患者等各方面对护生的评价评选出“服务之星”,发挥身边榜样、朋辈榜样作用,鼓励其他学生。其他活动还有类似于劳动活动周、传统节假日文化活动、文化艺术类主题活动、志愿者服务等,锻炼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其劳动素养。
(四)加强校医协同育人,共建劳动教育育人网络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实习医院,医院作为重要的育人主体,在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劳动素养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高职院校和实习医院之间的深入合作,共建实习生劳动教育育人网络。深入加强校医之间教学科研融合,共同建设和完善实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带教老师的队伍建设,创新实习带教方式等。高职院校和医院之间的劳动教育體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助于医院护理人才培养、护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毛琴等.二级医院提升临床护士护理职业素养的策略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9(1):4-6.
[2]王生雨、吴玉剑.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论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18-22.
[3]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3):100-104.
[4]燕晓飞,赵鑫全,赵明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9(4):89-92.
[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6]管永刚.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174-17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