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摘 要] 近年来,来内地高职院校学习的西藏生越来越多,他们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一样的生活经验而表现出了语言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学习生活适应困难、互助协作困难等种种不适应。内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设环境、课内外结合,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增加渠道,让他们了解内地文化;宽严相济,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保持同理心,提升沟通效率等方法,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有效的跨文化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跨文化;文化适应;西藏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045-03
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而關于集体人格,余秋雨先生认为“是一群人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这种共同默契不必订立,而是深入潜意识当中,并成为一种本能。文化差异就是指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群体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一样的生活经验所表现出来的集体人格的不同,包括在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风俗信仰、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进行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产生了变化,就是文化适应。这是一个群体从母体文化到异文化、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并融入的过程。
数据显示,从1985年开始,内地有16个省市开办西藏初中班;1989年开始开办内地普通中职院校西藏班和普通高中西藏班;2002年,开办内地重点高中西藏散插班,到2019年,全国已有12个省市196所高校招收西藏籍学生,各类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万多人。目前内地已形成包括初中、高中、职业院校、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援助“东西协作”“智力援藏”的格局。内地西藏生人数庞大,各地除西藏班之外,更多的是汉藏混合班。这其中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地高职院校中较多的都是汉藏混合班,对西藏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主要是沿用内地原来的传统模式,西藏生在内地生活所遇到的文化层面的适应问题是目前教学和管理中不可避开的问题。因此,研究文化差异下的内地西藏生文化适应性显得非常必要。
一、内地西藏生文化适应困难表现
笔者连续两年对2018、2019级职业院校西藏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调查了242名同学,有效访谈220人次。调查显示,职业院校中西藏生源性质以对口单招为主。而生源的分布遍布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市。他们的文化适应困难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文化适应的困难(图1)
内地课堂教学都是使用标准普通话。但调查显示,西藏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能熟练听和写的学生只有49.09%,30%的学生处于能听、说但不能熟练写的水平,甚至有20.91%的学生在书写方面有较大困难。语言的困难,对西藏生的人际沟通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引起了他们专业课程学习的困难。在刚过去的一学期,某职业院校中某专业2018级不及格重修或补考的59门次中,98.31%都是西藏生。这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部分学生会对学习感到非常沮丧。通过进一步观察,西藏生学习汉语途径主要就是在学校课堂上的学习,而在生活交往中经常使用藏语进行交流。
(二)人际交往适应的困难(图2、图3)
在内地求学的西藏生远离父母和朋友,内心时常感到十分的孤独和想家。他们也渴望交往新的朋友,融入汉族学生的生活圈子。调查显示,93.75%以上的学生都表达了想交往非本民族朋友的愿望。但是能够有较好的汉族朋友的却较少,能处到2个及2个以上内地朋友的,只有8.75%。有高达37.5%的学生表示自己目前还没有一个非本民族的朋友,难以真正融入内地生活。究其原因有二:(1)来自语言表达的困难。汉字内容博大精深,不同语境下意思并不一样,他们难以真正把握。常常言者所说与听者感受的意思大相径庭,容易引起误解和矛盾。(2)由于语言表达困难所引起的心理自卑。他们渴望交流,但又怕由于自己汉语水平有限让人笑话。所有他们一直都是只跟自己有限的、熟悉的本民族的朋友交往。在日常的交流中,使用藏语较多。
(三)学习生活适应的困难(图4、图5)
调查显示,33.75%的学生表示,学校管理太过于严格,难以忍受。在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方面,主要表现为作息时间、学习习惯、气候特征等。其中选择对学校生活习惯不适应的比例高达51.25%。内地很多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上午8点,部分学校还会要求早自习。而西藏处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上,面积广阔,人口稀少,气候寒冷,生活较自由散漫。西藏生对学校严格的课堂考勤、宿舍卫生管理比较抵触。对丰富多彩的翻转课堂、分组讨论、实践展示表现了极大的不适应。部分学生到内地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电脑。对职业院校学习所侧重的实践技能学习和学习成果展示参与度较低。2020年,教育部发出了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各学校纷纷响应,但笔者调查的220个学生显示,教学平台上发布的任务点,汉藏混合班在规定时间内,内地生完成率达90%以上,而西藏生完成率不到60%。
(四)互助协作适应的困难(图6)
调查显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有61.25%的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想办法解决。向老师请教排在第三位。笔者在连续两年对西藏生的教学管理中发现,在学习上主动跟老师请教的学生几乎没有,甚至在老师追问下,发现问题,也羞于表达。在生活上亦是如此。但是问题没有解决或延迟解决却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印象,拉低西藏生对内地学习生活的满意度。这一方面体现了西藏的学生本身独立性强,同时也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和管理中,更要仔细观察,准确把握他们的真实水平和想法,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不足和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几乎所有的族群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着独特的情感和偏爱,甚至会带有一种优越感,西藏生也是如此。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思维习惯去衡量和思考并判断所遇到的一切。当价值取向不同,他们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当价值取向相背时,他们会有排斥情绪。跨文化适应对在内地学习的西藏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会让他们产生抑郁感、挫败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有效的跨文化服务,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在内地学习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二、内地西藏生文化适应的对策建议
(一)课内外结合,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解决文化不适应,首先要融入周围的生活环境,而语言是首要工具。从课程的开设上,高校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忽视,对西藏生更要加强。在课程水平上,要加强他们对基础汉字的发音和词意的理解,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学习中,打破他们固有的小团体,组织西藏生和汉族学生建立联系,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和表达。
提高汉语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写、多思考、多表达。在班级开展每周一读、每月一写、月月交流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较多的西藏籍学生学习较懒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监督和考核,把任务具体化。在考核中一定要注意公正公平,对完成结果一定要量化打分,才能取得效果。读时要求朗读,并且每人至少每月一次选择他自己满意声音录音回放。写时一定及时批阅,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同时要组织交流,抛出热点话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可以给他们进行分解,如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对他们进行启发。
(二)多渠道并举,增强双方文化渗透
在笔者调查的220名学生中,有过在内地生活和求学经历的仅有3.6%。他们参与内地文化生活的经历较为缺乏。作为藏族学生,学校都非常重视,把他们视为特殊群体,无论是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可能给予特别关心和照顾,这种从某种程度上也疏远了他们与内地学生的距离,无疑也增长了他们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了融入内地文化的动力。面对西藏生,由于自己的文化背景所构建起来的身份,学校应增加渠道,促使学生适应新的文化氛围。
藏族学生体质和耐力都比较好,无论男女都能歌善舞,对体育活动也异常热爱。学校在组织活动时,除了给予藏族文化节目特别的支持外,应多鼓励,让汉藏学生共同创意、排练新的节目,促使他们多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扩大渗透到班会、社团等,结合绘画、舞蹈、音乐、体育,更好地交流和理解、融合。
在学习上,部分藏族的学生汉语学习比较弱,应进行帮扶结对,优秀老师和学生与西藏生形成固定的帮扶小组,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的技巧。同时,老师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宽他们了解内地文化的渠道。
调查显示,约有92%以上的学员是共青团员,也有约3.6%的学生无宗教信仰,部分学生写了入党志愿书。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鼓励他们参与党校培训班的学习,鼓励他们向共产党员的标准靠拢。我们要关注他们,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藏族学生干部,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让他们把正确的信息和文化传达出去。
(三)从严要求,莫忘精细管理
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因材施教,但在衡量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藏族学生应与汉族学生形成统一的成绩考评标准。在实现汉藏相互促进和带动的情况下,让藏族的学生更有学习的紧迫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信心和动力。
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也要从生活上和思想上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笔者与西藏学生家长的交流中,100%的家长都对学生学成归来充满期待,但对如何教育孩子,家长如何协助学校进行引导,却很茫然。针对毕业,较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来上学,不就应该有毕业证吗?对如何教育,有的家长直接表示,“老师,他不听话你就揍他”。这让我们的老师更感责任重大。笔者调查中发现,所有的西藏生都表示内地的老师太好了,特别耐心、细心、温柔。较多的学生说老师就是像妈妈一样。我们温情化管理和严格的学习要求应相辅相成,但不能等同。我们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更多地适应这种文化差异,融入内地的生活和学习中来。
(四)保持同理心,提高沟通效果
人们都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有时很难认同一些不一样文化的表现。不管是西藏生对汉地文化,还是内地师生对藏族文化,只要存在文化差异,沟通的问题就会存在。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也不用害怕接触它们。保持同理心,换位思考,感受对方的处境,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他们的言行,让交流更顺畅,问题处理更加圆满。沟通是双方的,沟通结果是双方沟通的模式共同造成的。所以当文化冲突已经出现,或矛盾已经现出时,我们首先应冷静,保持同理心,并且應把这种同理心传达出来,让对方感知,理性沟通,商议解决之道。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学习和跨文化适应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渠道。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智力援藏”“东西协作”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来内地高职院校学习的西藏籍学生不断增多,给内地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不小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更快度过这个文化适应期,尽快融入新的文化中,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的,使他们成为改变西藏面貌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并且通过他们,多渠道向全社会、全世界展现教育成效,促进西藏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刘欢.33年来内地西藏班累计招生14.19万人[N].西藏商报,2019-01-21.
[2]蔡珺.高校领域中的族群差异:以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47-48.
◎编辑 武生智
Study on the difficulties of adaptation of Tibetan students' culture in the mainland
WANG Jian-hu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ibeta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mainland.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they show various maladjustments,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and life adaptation,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on.Mainland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them with professional and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services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help them better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Such as creating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expression ability; increasing channels to let them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he mainland; Combining Leniency with strictnes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Keywords:Cross cultural;Intercultural adaptation;Tibetan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