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研究

2020-05-04 03:41沈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典籍中华传统文化

沈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图书馆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功能定位的因素,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2-0087-03

中华民族在绵延不断的文明史上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这些典籍文献对于我们研究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随着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智能技术的持续变革,日益增多的文化典籍与文化信息势必会加剧图书馆管理与研究的压力,加剧人们选择与学习的压力,同时,典籍的残缺、破损以及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也影响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1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的现状与特点

1.1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的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主要包括古代的图籍、法典以及图书等纸质书籍,较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类似文字符号,秦朝的统一推动了其延续、规范,后逐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新时期,十九大报告重新将中华传统典籍的整理、保护、传承工作提上了日程,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和传承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典籍破损残缺、转化程度低、受众范围小等。因此,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图书馆需要对自身功能进行重新定位。

1.2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的特点

图书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内容的规范性。图书馆在进行典籍入编之前,会按照时间、人物、内容摘要等标准将传统典籍进行汇总、整合,并对其中极具珍藏价值的部分或章节进行重点研究。②管理的专业性。图书馆不仅在典籍的鉴定与收录、保存方式的选择、展示方式的选取、合作推广方式的确定等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并且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图书馆具有管理优势和团队优势。③保存技术的先进性与智能性。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智能设备,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分析典籍内容,形成系统的典籍数据信息库,并依托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实现典籍管理与保存传承。④服务的互动性。图书馆在进行典籍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十分注意与读者的沟通互动,注重读者对于典籍借阅与所属服务的反馈意见,注重和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通过合作开展推广传承活动,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2 影响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功能定位的因素

2.1 教育理念的定位及资源建设

教育理念的定位及其资源建设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规划部署,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图书馆在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的定位。一般而言,图书馆作为保存各类资源、提供借阅服务、进行社会教化的场所,遵从国家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和理念的指引,树立了“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教育理念,进而确定了“为读者服务、管理为辅”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主的资源建设工程[3]。但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传承工作针对的是实际的图书与古籍等资料,如果按照“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教育理念开展资源建设工作,就会限制典籍的整合与开发,难以体现保护传承工作的专业性。

2.2 设备的更新及操作团队

图书馆在开展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开发工作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操作团队。首先,图书馆开展典籍的鉴定、检查、收录等工作时需要专业的人才,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典籍的基础识别工作,进而按照操作流程开展典籍的入馆保存与再开发工作;其次,先进的设备能够加快典籍整合、转化、上线等工作的准确性与便捷性,如图书馆的文字转化设备与扫描设备可以加快典籍转化的速度,智能搜索引擎设备可以促进传统典籍知识的流通与传播。

2.3 保护传承的效果及社会环境

传统典籍的保护传承效果关系到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良好的传承效果可以调动读者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图书馆的附加价值,帮助图书馆进行功能的重新定位,也便于图书馆开发相关的典籍附属功能。有利的社会环境能够减少图书馆保护典籍的阻力,为典籍的传承开发提供优越的传播媒介与舆论导向支持。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强调文化自信,这为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与传承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3 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的新定位

3.1 教育主阵地

当前,图书馆仍然是进行知识传播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进行传统文化典籍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图书馆依然要确定教育主阵地的定位新方向。图书馆可以对馆藏传统典籍的概况进行梳理,从而更好地针对读者的文化需求开展介绍与讲解等工作,发挥图书馆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同时,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典籍数据库建设以及网络慕课教育,实现了线上教育的实时更新与优质资源的供给传播,坚定了教育主阵地的功能定位[4]。

3.2 心灵净化师

我国有最为丰富的文献典籍,据专家估计,现存古籍(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约有15万种左右。文献典籍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深厚的知识宝库,其负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5]。读者选择走进图书馆进行学习与阅读,不仅是因为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先进的设备设施,还在于图书馆有安静的学习氛围。图书馆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能够引导读者将典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3.3 推广新中介

图书馆应借助现有的推广模式与推广流程,做好典籍的推广与宣传工作,承担起推广新中介的社会职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图书馆不仅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全媒體社交平台推广传统文化典籍,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开展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教育与宣传活动,鼓励线上问题研讨、典籍专刊转发、典籍小程序的关注与刷新[6]。同时,图书馆可以借助强大的读者群优势开展传统典籍网络直播与专家视频讲课等,推动典籍在读者中的宣传与传承。

3.4 服务践行者

作为服务践行者,图书馆在进行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必须提供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服务,这也是提升典籍保护与传承效果的要求。在传统的典籍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图书馆侧重对典籍的梳理、整合与保存,缺乏对于典籍传承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这导致图书馆典籍传承服务功能发挥受限、定位不清。在倡导学习传统文化的今天,图书馆要进行文化典籍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注重读者的意见反馈,才能有效提升传承效果。

4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功能定位的思考

4.1 分清主次地位、确定主要功能

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仅要对图书馆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而且要分清影响功能定位相关因素的主次地位,这样才能确定图书馆应该承担的主要功能,并制定合理的功能划分细则。进行文化典籍保护与传承的首要工作是对典籍进行整理,图书馆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开展典籍的梳理、整合、鉴定、入库等工作,并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保护与开发传承的方案与活动。图书馆必须明确典籍的保护工作是重点,是进行传承的前提。

4.2 融合活动优势、增加实践方式

首先,图书馆要建立协同传承机制,依托其成熟的文化传播渠道与运营方案,确定典籍传承活动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活动目标与方式;其次,图书馆应根据需要保护与传承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如:图书馆可以根据受众的年龄、兴趣等选择合适的传承方式,如:针对学生可以开设典籍学习慕课平台,针对残疾读者可以进行音像讲解,针对社会企业人士可以提供移动终端在线查阅学习服务。

4.3 利用团队智慧、营造浓厚氛围

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与智慧。具体做法包括:①图书馆要发挥团队成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符合馆情的设计方案,将文化典籍元素融入室内建设细节中。如在馆内陈设典籍中涉及的人物雕像、壁画或一些名人画像与题字等,分团队进行区域典籍文化装饰,为典籍传承创建温馨、舒适的馆内环境[7]。②要增设传统文化典籍传承推广环节。图书馆要借助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开设系列典籍知识的普及与文化讲座,组建读者典籍研究社团,扩大典籍传承的社会影响范围,激发读者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图书馆典籍传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4.4 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多方互动

图书馆应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联系。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与博物馆、美术馆、典籍研究中心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互动与合作,提升图书馆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与效果,体现图书馆对传统文化典籍资源的整体把握。二是图书馆要增强与各类教育资源的联系及互动,利用高校图书馆、书店、出版社、教育局在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与再开发方面的优势,做好传统文化典籍资源库建设工作,减少资源整合与开发中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三是图书馆要加强与报社、电视台等的互动合作,为图书馆进行中华文化典籍保护与传承创造更多的空间。

5 结语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不仅能够加深图书馆对于自身功能的认识,而且能够促进当前图书馆文化典籍传承工作的开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指导。图书馆应加强对典籍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宣传推广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8]。

参考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在京举办[EB/OL].[2019-09-09].http://www.cssn.cn/bwg/201909/t20190909_4969157.shtml.

[2] 陈文兰.图书馆传承中华文化典籍的创新工作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3):160-161.

[3] 刘波.新时代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经济师,2019(3):265-273.

[4] 黄玲.图书馆传承中华文化典籍创新工作研究[J].科技展望,2015(29):234-236.

[5] 杨渭生.慎思轩文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354-355.

[6] 王红茹.论图书馆文献典籍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J].兰台世界,2015(26):107-109.

[7] 李静.加强古代文献典籍保护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7-09-14(02).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典籍中华传统文化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连连看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