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特点及治理对策

2020-05-03 13:46周栋梁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治理对策

周栋梁

摘要:微信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交软件之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谣言的滋生、传播提供了空间。加强对微信朋友圈谣言的研究和治理,对于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治理对策

一、微信朋友圈谣言特点

1.谣言主题上,以安全类为主

微信朋友圈谣言内容多种多样,特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类谣言最为频繁,包括食品安全、健康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等。微信安全中心公布的2019年度朋友圈生活类、视频类、失实类共30个谣言,有24个为安全类谣言,如“藿香正气水与头孢一起服用会丧命”、“煤气罐着火先关阀门会回火爆炸”等。这些谣言打着科研机构、专家、政府部门等幌子,传播失实甚至错误的安全知识,如不及时引导,容易助长人们对安全的焦虑感。

2.讲述方式上,故事化特点明显

散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通常有较强的故事性,有的会加入一些案例、故事,有的配以较有吸引力、冲击力的图片或视频(有的是摆拍的,有的是张冠李戴的,有的是经过后期处理的),更加让人信以为真。比如,“甘肃甘南地区的孩子们很需要衣服”这则谣言就信誓旦旦地写出了老师姓名、地址、电话等,实际上是个骗局。

3.话语体系上,夸张蛊惑类词语较多

在微信朋友圈谣言中,标题里经常出现“死亡”“中毒”“震惊”“吓人”等词语,利用这类惊悚的词语激发出受众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有些谣言利用人们对权威的认同心理,扯着“央视曝光了”、“公安局已经确认”、“专家说了”等幌子,提升自己的可信度。还有一些利用“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等,诱导受众转发,以扩大传播率和覆盖面。

二、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动力

1.模糊化信息的源动力

按照谣言传播公式,事件越重要、越含糊,谣言扩散的范围就越大。微信朋友圈谣言的话语就有较强的模糊性。比如一则“近段时间内驾照考试要额外增加科目五”的谣言,没有明确的部门和新规实行的具体时间等内容,这使得谣言的波及面更广。

2.强社会关系抬升谣言可信度

这方面,微信与微博有着明显区别。微博允许用户只需单方面关注即可获取信息,是一种弱社会关系,这一也使得微博谣言容易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但基于弱社会关系的信任度也较低,用户对谣言有一定的警惕度,辨别、辟谣的难度相对较低。而微信朋友圈往往是现实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的延伸,是一种基于熟人关系的强社会关系,其谣言传播的速度、广度不如微博,但更容易骗取用户信任,且微信朋友圈私密性更强,谣言的发现、辟谣难度更大。

3.情绪宣泄和从众心理下的零成本转发

有学者认为,一些谣言是民间对事实的看法,与内容的真实性并无直接关系,有时候甚至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带有明显的舆论意见表达和情绪宣泄的特征。与此同时,微信社交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很多参与转发的用户带有随意性,有时候是为了追求随心所欲的发布或者是好玩而成为谣言传播链上的一环,甚至是由于群体压力以及为了得到认同、使自己变得合群,进而从众附和、转发谣言。

三、微信朋友圈谣言治理对策

1.政府:强化舆论引导

真相是打败谣言的最好武器。政府应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水平,各相关部门应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尤其是在重大案事件上,应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信息,从源头上杜绝谣言滋生的土壤。同时,应完善谣言的监测、甄别、澄清等工作机制,依法处理捏造、传播谣言者,引导全社会强化法治思维、善于理性思考。

2.运营商:加强信息把关

微信朋友圈内,运营商应负起社会责任,发挥“把关人”的作用,通过有效措施消除遏制谣言、净化网络空间。应加快健全举报制度,并尽快完善信息筛查技术,自动辨识和拦截谣言。针对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商可以加强考核、管理,加大对不良平台的封号等处罚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对谣言进行辟谣,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影响。

3.媒体:及时回应热点

传统媒体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新媒体工作上来,第一时间发现网友关注的热点信息,敏锐捕捉新闻点特别是可疑信息,通过多方验证,获取真实、正确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这既能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资讯,也能不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是双赢之策。

4.受众:提升媒介素养

微信朋友圈信息纷繁复杂,受众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辨别谣言,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受众应提升辨别谣言的基本能力,把“信源”放在辨别信息真伪的重要位置,对那些骇人听闻、似是而非的传言,可以先通过网络搜索等辨别发布者的可信度。其次,应增强理性思维能力和法治意识,在分享、转发信息前应先进行“自我把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参考文献:

[1]罗永雄,舆论学视角下的微博与微信谣言传播比较研究,《新闻知识》2014年第4期

[2]张志安、束开荣,微信谣言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 《新闻與写作》2016年第3期

[3]腾讯科技,微信发布数据报告:2019年微信月活账户数为11. 51亿,https: //cloud. tencent. com/developer/n ews/568268[

[4]微信安全中心,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谣言,https: //mp. weixin. qq. com/s/lp7qcPMqjK-7qojAi6fxRA

[5]中国青年报,微博微信谣言泛滥受访者认为造谣者和新媒体平台最该负责,http://zqb.cyol.com/html/2015-07/20/nw. DllOOOOzgqnb_20150720_1-07. htm

猜你喜欢
微信朋友圈治理对策
网站开发课程交互中朋友圈群体信任解决方案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微信朋友圈”之法律问题反思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微信朋友圈成瘾的影响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