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焰
摘要: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公共考古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当前文化遗产消失的危机,同时缩短考古文化学术项目与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简述公众考古学的概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及为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公众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应用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公众考古学已经经历了近几十年的规划发展,其内涵与理论结构、实践经验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丰富。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并且公众考古学也被归为一类科学化的保护理念,所以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众考古学概述
公众考古学即是指将考古学、公众群体以及政府公共部门等进行有机结合,基于维系考古学公益性,协调专业的考古工作和非专业公众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项职责得以落实,促进考古学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各种考古学珍贵资源的共享以及考古基础知识的宣传推广可以使考古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中从公共性质的角度来说,公众考古学能够以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政府管制的专业部门作为媒介,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考古活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等。与此同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还要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以及保持自身的专业化,并且承担一切考古资源的职业责任,要做到利用各种高端化技术来开展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监管等工作,还要与公众加强沟通,争取其群体的理解;其次在多元化的公众层面上,其主要包括对考古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等具有创作和拥有资格的民众群体,通过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1]。
二、当前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性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在当前由于我国的重要施工项目以及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对不同地区遗留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导致了抢救性发掘措施不合理,很多文化遗产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损失。同时一些大型建设工程的占地面积较大、路线较长,考古部门无法成功挽救所有的文化遗产。比如发现亟待采取保护措施的文化遗址,也无法及时与建设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建设路线以及建设方案会对文化遗址造成极大的影响。即便是建设施工单位调整施工计划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精力。比较典型的案例即是旧城区改造,对其中的传统民居都会采取强行拆除的措施,或者是对历史建筑进行违规维修,都会导致文化遗产失去其历史价值和风格特色[2]。
2.存在開发性破坏隐患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文化遗址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由此住宿、餐饮、贸易等行业为了满足民众的文化旅游需求以及娱乐需求,就会大肆开展开发建筑活动,从而由此引发过度开发或者错位开发,导致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伤,同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当前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艺术品等走私活动非常猖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在挖掘历史文化产生时,不但要具有专业的考古挖掘知识还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激发社会公众的责任感和思想,从而确保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3]。
三、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多元化媒体宣传推广公众考古学
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公众考古学的应用也逐渐趋向信息化、多元化传播宣传。其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比如图书、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等媒介进行考古学知识宣传,因此相关考古部门要调整考古学与媒体、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拓展高效率的考古学媒体传播途径,使考古学能够更加深入的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应用。所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可以借助广播电视、平面视觉以及电子网络媒体等三大类进行传播,利用新媒介的广泛性和公众亲和性等优势特征,引导社会公众与考古学开展更深层次的互动。在应用公众考古学时要注意学术语言与公众语言的灵活转换、收集全面的考古学影视资料等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以加大考古学的科普力度。
2.通过专业讲座提高公众的考古学知识素养及实践经验在应用公众考古学的过程中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同样是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措施,考古学专家要充分的起到指导作用,激发公众对考古学的研究欲望。不过在应用的过程中要适当放宽听讲座的对象,促使公众考古学的参与群体趋向多元化。其次是要开展生动有趣的讲座活动形式,以达到和谐愉悦的考古学知识学习氛围,使公众考古学的应用更加亲民,拉近考古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文化遗产中使公众考古学的应用更加自然和深入即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此外还要关注文化遗传保护工作中的细节,在不同的实践阶段中总结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充分结合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提高我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和保护工作能力,进而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保留、传承、弘扬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玥,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2):164-165.
[2]李思雨,公众考古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8.
[3]彭世蕾,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