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垭坤 陈晓雨
摘要:美学作为设计美学的感性的存在,与此同时设计的美学丰富了美学的层次,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又相互独立。本文将从美学、设计美学的主要特点、研究对象、领域进行比较,指出美学和设计美学应解决的问题,再着重讨论两者结合给艺术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美学:设计美学:艺术:设计:思考
一、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1.美学与设计美学相辅相成
美学作为设计美学的理论支持和语言工具,而设计美学作为美学下的分支不能完全脱离美学和哲学,二者的研究领域虽然大有不同,但是也是有共性的存在。有美学作为理论依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审美角度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大机器时代下的设计产品光是考虑到功能是不够的,还要考量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层次的审美情趣,兼具以上条件,再让设计这一媒介渗透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岂不是更为容易。好的设计是为大众生活服务的,检验受众人群的喜好是设计美学应当扮演的角色。接下来的设计思路应积极主动的遵循审美法则。例如海报设计,不单单作为一张纸,也可以是“美”的载体。海报中的图形、文字、色彩应该符合视觉审美,再者应该参考设计美学的审美法则,通过设计师的手绘和软件展现给社会大众。
2.美学与设计美学的不同
(1)研究领域的不同
设计美学涵盖的范围几乎都是建立于设计之上,是围绕产品设计而开展的美学研究,它的分支领域有环境、服装、产品等等。从研究对象看出设计美学是主要构建在物质、文化、生活、经济等方面的,是与社会这个环境脱离不开的。美学的研究领域的方法论适应领域更加宽泛,更具有针对性和容纳性。美学小到从日常活动出发,大到心灵深处、精神层面的研究,它是研究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领域。
(2)目标群体不同
美学具有广泛性,它面向所有的人,所以在美学面前是没有目标群体特定限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美的不同认知和思考,对于理解审美意向的程度也是深浅不一的,因此在目标群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分。在设计美学面前,检验一个设计产品成功的关键就是接受大众群体的反馈,大众群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倾向也在设计师的考量里面。反而言之,在设计美学的一定影响下,社会大众的审美欣赏水准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设计美学和目标群体在设计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象。
(3)形式美和艺术美的不同
美学研究艺术美,设计美学研究形式美,而形式美源于艺术美,并且艺术也是设计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设计美中包含的艺术美是不是等同于美学法则中研究的艺术美呢?其实不然,美学中所讨论的形式美和艺术美是源于生活各方面的碰撞、结合产生的美。设计美学虽和美学有相通,但它的艺术美更多的是设计美学与社会结合下的具有功能美的产物。这些方面说明了两者虽然有些共性,但是不能相互等同,它们之间无论内在还是外在的研究方向都是大相径庭的。
二、美学与设计美学应该把握的问题
1.美学
西方美学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从结构到解构到如今后现代。当代中国美学不免俗套也经历了三次大的讨论,第一次是五六十年代以马克思主义在美学上的影响进行了讨论,马克主义和美学的结合給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的工业化提供了美学理论依据;第二次是美学家李泽厚对于实践美学的提出,认为实践活动是美的来源,借此可以生产出美的产品,以及一系列关于美的问题的思考;第三次就是对实践美学的核心地位进行推翻,革新出审美文化的研究。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走上现代化,世界格局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都是促成美学转型的背景和动因,现在的美学学科由于自身革新的需要,成为了传统美学本质的碎片。以让大众接受为目的来解释和传达美学理论,修正和超越了实践美学的界限,以辩证的和谐美学为文化取向。这样的转型为美学本体论研究突破了坚固的外壳,开创了属于审美文化的新型局面,奠定了实践美学的史论基础。美学这个人文哲学学科的美学领域不应在框定在人与世界之间,应该通过不断对精神世界的角逐,对美的渴望来建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活动。推动美学在21世纪这个开放多元的环境下,通过审美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更好更快的丰富自身的广度和深度。
2.设计美学
设计这个学科,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不确定因素,就决定了设计美学整个的内外结构都是相对不稳定的,这就要求设计美学要在动态的发展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来调整自己的存在。19世纪英国设计改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提出:大批量的生产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美感,产品俗套简陋。直到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才有了转变,自然装饰风格和手工艺的再次提倡,让美学和功能进行了首次的结合。再到后来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无不体现出在特定的时期下,我们设计出的产品也要随着当下对应的审美取向作出改变。
参考文献:
[1]周宪著,美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赵鑫珊,艺术之魂[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3]邢庆华,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 (05):119-122.
[4]刑庆华,思辨的切换一一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关系析论[J].美与时代(上),2011 (01).
[5]赖大仁,当代美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问题[J].人文杂志,2016 (12).
作者简介:张垭坤(1996-),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陈晓雨(1996-).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