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业人才“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与实践

2020-05-03 13:56龙雪梅王江陈国华吕小玉
高教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龙雪梅 王江 陈国华 吕小玉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国家材料科学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列为战略重点,这将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相关高校应发挥原有优势,深度挖掘、整合优质资源,不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构建材料类专业人才“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并输送更多面向产业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033-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 nati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has listed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s a strategic priority, which will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terials professionals. Relev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riginal advantages, dig deeply and integrate high-quality resources, constantly deepe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ace all students and combin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uild a "broad spectru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for materials professionals, and train and deliver more industry-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material majors; broad spectru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高校实施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各高校不断加大教育力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仍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教育定位及教育实施等方面诸多问题,立足我国教育现状、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有待实现根本性突破。[1]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著名的就业创业教育专家王占仁教授首先提出的全新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面向全體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目标是实现“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教育。[2]其核心价值在于理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将有效促进二者的衔接联动,为实现面向行业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该模式的提出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变革,为教育的开展提供导向,或将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世界上在材料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材料正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新材料基础研究及产业化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布局中处于由低级向中高级发展的阶段,根源在于缺乏懂研究、善创新、能创造、会市场操作及管理的创新创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材料科学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将成为战略重点。这为材料学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对材料类人才培养产生深刻影响。从区域层面看,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公布《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提出:优先重点发展十四个千亿元产业,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形成“14+4”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新材料产业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西材料工业的发展带来史无前例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预示着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兴起,高精尖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度提高。目前,广西材料类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特别是在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近2万人。[3]人才培养问题已然成为发展桎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高校,为顺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于2003年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该学院紧贴国家战略性产业及地区工业发展所需,以“建设成为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特色鲜明的区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发展目标,以“培养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与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具有区内优势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实验平台为依托,以改革课程教学为重点,以搭建教育实践平台为核心,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抓手,以优化环境、改进服务、营造氛围为支撑,深入开展适合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产业化、工程化的创新创业型材料类应用型人才。

二、材料类专业人才“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根基,课程教学则是教育的主渠道。学院一方面依靠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针对材料类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不同需求,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增设方法性课程,坚持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按照“普、专、精”的知识架构,构建“通识型+学科型+精英型”三层次阶梯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实现全履盖、分层次、差异化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

1. 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型”普及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在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两门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结合兴趣选修“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创新设计”、“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心理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与调试”、“大学生与社会礼仪”等课程。

2. 开设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科型”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中,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创造技能。例如开设了“材料制备新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前沿”、“材料研究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科技创业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市场对新技术、新技能的要求,将科研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材料等运用于教学。在师资配备上,严格选配教学、科研能力强且具有公司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既贴近学科发展前沿又能够紧跟市场需求。

3. 开设面向有创业意愿学生的“精英型”培训班,以校企联动平台为依托,以创业实践为导向,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开设结合创业意愿的个性化应用能力提升课程。如学院与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桂林就业力培训学校合作,开设“SYB创业培训精英班课程”,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专业培训。通过10天、70课时的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获得人社部颁发的《SYB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目前已有60多名学生通过培训明显提升了综合素质,为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学院还通过典型案例库建设和开设“创客讲堂”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

(二)完善与思维、技能要求相契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学院整合优势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格局,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活动融为一体,探索开展学分改革:精简课内学时,设立创新学分,将实践学时增加到53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8学分纳入实践教学学分体系。根据培养目标,搭建了“教学实验+实习+工程训练+社会实践”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搭建与应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性实践平台

1. 建设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平台

学院拥有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小高地、协同创新中心,以及4个区级“八桂学者”科研平台,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85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达5300多平方米。拥有一支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科研、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82名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占57.6%,具有博士学历者占50%,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在内的优秀专家学者20多人。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教授领衔的“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团队等15个导师团队,覆盖多个材料类相关专业和领域。进一步通过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网络平台”,在科研团队与本科生间搭建双选桥梁。在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以国家级及区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竞赛、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大赛及教师科研课题等为载体,推进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三早”育人工程。在竞赛组织及项目研究过程中,各导师团队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团队开放周和实验室体验等师生交流活动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每年大约30%的学生通过这一平台选定导师团队,在实验室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强劲保障。

2. 建设大学生课外科技平台

建设由分管学生工作及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共同担任责任人,由学生自主管理的材料类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宗旨在于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与创新创造活动,普及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基地主要承担协调推进“三早工程”、统筹院内大学生各大创新创业类赛事、举办“材料科技文化节”、举办“材料杯专业知识竞赛”、开展各类面向全院学生的科技文化活動等工作,近两年来,全院70%以上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基地组织的各项活动。

3. 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学院不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拓展院企联合育人平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双羸”。学院现有“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橡胶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6个校企合作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一方面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智力支持及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将共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了产学研的融合,实现企业与学院的双赢。分别在桂林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6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每年约300多名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习,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及技术研发,切实提高了实践能力。

(四)建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硬件及平台建设之外,相应的保障措施不可或缺。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有利于创业创新环境培育的长效机制,力争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性和深层次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策保障措施的完善,包括:设置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创建兴趣学分制度、建设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

1. 设置组织机构

学院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工作的开展,逐渐形成全院师生高度重视、教研室协调配合、师生积极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上,成立由院长亲自挂帅、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具体负责、教研室主任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开展了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建设,建立指导教师专家库,组建课程教师、创新项目导师和创业导师队伍,组织项目申报,组织各类活动开展等工作,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 实施兴趣学分制度

学院注重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兴趣学分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科学素养训练、技能训练等获得至少8个兴趣学分方可毕业。全面兴趣学分制度的推行,激励了同学们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校内师资与企业导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一方面以学院师资为基础,加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协同合作,依托商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的师资力量,组建“通识型”创业教育团队。以培养高素质、“双师型”的创业教育教师为目标,选派学院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合作企业,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优秀员工为骨干,紧密围绕创新、创业主题,聘请专业技术创新、市场营销、财务投资、团队管理、项目管理、法律等方面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近年来,已聘请15位企业优秀管理、销售人员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老师队伍,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个性化指导。此外,还通过邀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来院讲课,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成为学校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并参与课程教学,为学生举办讲座等,一系列举措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专业的师资保障。

(五)优化环境、改进服务、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学院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建设,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贴近需求的品牌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预选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预选赛”、“创业·创意”新材料产品设计大赛、推选“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材料杯”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模拟营销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校园创新创业科技文化活动,既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必需的思维、管理、决策、拓展能力,又能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创新创业服务,力求惠及每一位学生。

三、结束语

经过“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實施,有效培养了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成果丰硕,累计获“广西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近50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80余项,其中包括:“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六届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银奖、铜奖各一项;“2014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201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

材料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正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顺应“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遵循材料类专业人才特有的成长规律,立足国情、区情、校情、院情,凝炼形成了具有材料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依托学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通过健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协同育人机制、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一系列举措,构建了材料类专业人才“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及区域经济发展,从源头培养了大批面向产业的材料类创新创业型、应用型人才,为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4-58.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3]李安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J].高教建设,2014(6):59-6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